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政治稳定思想的基本内涵,是社会和政局的稳定,核心内容是基本政治制度的稳定,根本标志是基本政策的稳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方法是: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社会进步和发展是基础,改革开放是手段,依法治国是保障,正确的舆论宣传是关键。邓小平的社会政治稳定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极大地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稳定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稳定是大局,是压倒一切的工作,这是邓小平一贯的战略思想。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思想稳定是这一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本质内容和深刻内涵,对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不断深化改革,全面积极稳妥地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稳定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改革、发展、稳定。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稳定又处于重要的位置。邓小平稳定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具有时代性、全局性、辩证性的特征。邓小平稳定思想是事关中国发展建设的战略思想,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和国际环境的稳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坚持和实践了邓小平稳定思想,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稳定思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综览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深刻反思近百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关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思想,以及这一思想付诸实现的具体措施."发展"与"稳定"思想具有动态平衡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思想内容,是我国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协调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对外开放理论适应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实践的教训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在实践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雄伟战略,学习资本主义社会一些有益的东西,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成功地指导了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现代化的理论,它涉及和涵盖了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包括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思想和社会主义稳定思想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战略思想体系是以当代中国和世界为战略背景,以中国和整个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为主旨的大战略思想体系。这一战略思想科学体系的框架,大体包括邓小平的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思想、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战略思想和创造稳定的内外环境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三大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动力思想主要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对国际形势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基于此 ,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搁置主权 ,共同开发”等论断 ,这些思想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们的指引下 ,中国社会与经济进入了全新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治制度的选择,是社会生态环境各系统在维护社会均衡发展基础上的必然耦合。当前超大规模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同性质的文化融合,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变化,必然促使中国政治制度的适应性变化,并要求制度变迁应该及时有效地做出理论上的回应以指导实践。和谐社会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社会生态环境变迁背景下的理论总结和价值目标,是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改革深化,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日益增多,表现为包括民族分裂活动在内的多种形式,并呈现出诸多特点,破坏了民族团结,危及民族地区现行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表现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方面探讨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及其导致的社会转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了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态势。这样的政治发展不仅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导致的经济结构的变迁直接相关,而且与文化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迁、政治改革和政治建设的推动,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非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的扩散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大发展,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新闻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受众地位的转变,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这种变化趋势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影响传媒发展的社会因素当然是首要的.面对这种变化趋势,新闻传播者对于受众的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化背景下审视稳定 :稳定是现代化之基石与终极目标。“安定团结”作为邓小平对稳定的基本界定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在当代中国 ,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村民自治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同时也为我国政治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保障和实现村民自治权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而村民自治权的保障是在我国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分化的日益加剧 ,社会保障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个人希望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生活的安全系数 ,政府则希望借此制度实现社会稳定。建国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社会保障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 ,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 ,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而且作为社会稳定机制 ,它还无法充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以及政治体制改革展开这一形势。因此 ,关注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任务迫切而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全过程及其基本状态,是对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新的理解,也是分析中国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过程、方向、目标的性质、特点的新视角.回顾和反思新时期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显而易见: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首要的时代性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主题性属性;执政党和政府的社会发展战略决策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战略目标性属性;人民性(以人为本)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价值性属性.  相似文献   

19.
制约税收制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收制度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税收制度 ,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引起税收制度变革的主要因素有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国家经济体制、政府政策目标、征收管理与经济管理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最初雏形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经济效益审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绩效审计已逐渐成为政府与社会关注的中心,其实施已势在必行.针对上述现状,提出开创这一全新审计工作的对策:一是学习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知识及其先进做法,培训合格审计人员;二是尝试性地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三是宣传政府绩效审计成效,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四是制定一套政府绩效审计的准则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