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奄蔡和阿兰,一般认为应即西史所见Aorsi和Alani。兹结合中西记载,对有关问题略作考述。 一 《史记·大宛列传》载:“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汉书·西域传》所载略同。所谓“在康居西北  相似文献   

2.
乌孙族原在敦煌祁连间时,已是匈奴西边小国,与匈奴、大月氏同俗.《史记·大宛列传》说:“乌孙……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大月氏……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这同俗,不仅包括生产的相同,也包括生活习俗的大致相同.乌孙族从河西及天山东部迁往伊犁河流域后,由于地理环境关系,仍然以游牧养畜业为主,《汉书·西域传》指出乌孙地区“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确实在乌孙族住牧的伊犁河地区,特别是天山山区的昭苏、特克斯、巩乃斯、尼勒克、巩留一带,今天依然是一片又一片镶嵌在山间的无垠草原和山上郁郁葱葱、苍翠蔬蕤的遮天松林以及长得齐腰深的各种禾本科、豆科的丰茂牧草.山区降水量平均在600毫米左右,天马的著名故乡昭苏盆地有些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山区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较  相似文献   

3.
一、塞种的起源及其分布 中外史学家部公认乌孙族是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可是乌孙族原来并不在伊犁河流域,而是居于敦煌,祁连间,于公元前160年左右才西徙伊犁河流域,因而乌孙未到伊犁河之前,塞种与大月氏族已先游牧于该地,所以《汉书·西域传》称:“乌孙国……本塞种也,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悬度,大月氏居其地,后乌孙昆莫击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徙臣大夏。而乌孙昆莫居之,故乌孙民有塞种、大月氏种云。”可知乌孙虽在伊犁河一带建国,其中融入的塞种之民是不少的,现在于哈萨克族的克昔恰克、阿尔根等部落中仍  相似文献   

4.
知识荟萃     
史籍记载,我国西域地区自古就是出产好马的地方,如龟兹(今新疆库车)出产的马被誉为“天骥龙麟”,焉耆马被称作“龙驹”,巴里坤马被称为“胭脂马”。而在众多的好马品种中,最被称道的还是出产于乌孙(今新疆伊犁一带)的“天马”——“西极马”。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西域乌孙马开始传入内地。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里记载:“乌孙多马,其富人至有四五千匹马。”张赛出使西域至乌孙国时,将汉朝皇室的诸多礼品赠送给乌孙王,乌孙王昆莫以“马数十匹报谢”。  相似文献   

5.
《魏书·西域传》载天山腹地有乌孙与悦般两国。乌孙之名已见于《史记》,而悦般国名首见于《魏书》。《魏书·西域传》虽将乌孙与悦般分别记为两国,但却留下了许多疑点,详加推究,不得不使人认为悦般即是乌孙,两国实为一国。现说如下。 一、赤谷城同为乌孙、悦般之都城 公元前130年左右,乌孙昆莫由今天山东部西迁至伊犁河、纳伦河流域。至公元前126年后不久,摆脱了匈奴的直接统治,对匈奴“取羁属,不肯往朝会”,成为独立的乌孙国。据《汉书·西域传》载:“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又据《魏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6.
古代东、西部百越地名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百越的活动范围曾达今山东南部,赵晔《吴越春秋》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载,勾践灭吴后为了问鼎中原,迁都琅邪(今山东南部),并灭掉了周围几个小国。交阯(后作趾)为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是百越之地。《史记》、《汉书》等记载,今云南、中印半岛北部有滇越(乘象国)、掸、越巂等百越支系。《史记·大宛列传》: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  相似文献   

7.
一大月氏被匈奴驱迫西迁时,其中一部分遗留在今甘肃省西部,寄居于南山羌。“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在《汉书卷九六上》也可以看到相同内容的记载,仅:在“本居敦煌、祁连间,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一段  相似文献   

8.
西汉与西域关系述考余太山(一)西汉与西域之关系,一般认为始于张骞首次西使。张骞首次西使启程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中途因被匈奴拘留,十余年后才得脱西走。他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是大宛,时在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①。《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闻...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T·C·沙德瓦卡索夫发表的这部专题著作(《费尔干纳盆地的维吾尔语》卷一、卷二,阿拉木图1970/1976年版),是中亚及哈萨克斯坦各民族民族学研究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苏联维吾尔人现在有两种土语——谢米列奇耶语和费尔干纳语。近年来研究得较少的正是维吾尔语的费尔干纳土语。T·C·沙德瓦卡索夫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中享有最广泛的人权 —《中国的人权状况》读后 .‘..…“.…”…。““二””,“.…郝时远(1·1)民族意识与祖国意识“一”一…熊锡元(1 .14)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一黄铸(2·1)论重视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一““,“·”:.”二””·”·…段尔煌(3·1)人权与民族问题”……李红杰林香顺(3·9)同化、一体化、分化及民族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和发 展趋向 —兼谈民族研究的哲学方法论 …’”二“”·”·“.….”·”二“.…何叔涛(4·1)试论民族的发展及其度量·“·…谭明华(5·1)也…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广泛的论题,不得不对所论述的地域和时期加以限定。根据《金史·地理志》和《大金国志》的记载,依我的理解,一般说来狭义的“金源内地”主要指以按出虎水流域为中心的上京地区,而广义的“内地”则应包括上京路及其下辖的蒲峪路,胡里改路、恤品路和曷懒路等共五个路的地界。这从《金史·地理志》十九路中把其余四路统通归入上京路之下便可以证明,而《大金国志》中的金国二十路则只铠有会宁府路(即上京路),亦未列出其余四路的名称(《大金国志》比《金史·地理志》多一临潢府路)。按现代地理观念,这一范围基本上相当于现今的黑龙江流域这一广大区域,以及另外一些地方。而在时间  相似文献   

12.
大宛“汗血马”,两千多年来一直被称作“天马”、“天马子”和“天马千里驹”,不仅如此,而且这种马还能“汗血”,以此之故,使其笼罩上了一层神奇色彩.“汗血马”自司马迁记入《史记·大宛列传》以来,曾受到我国历代史家的关注.到了近现代,外国史家也开始饶有兴趣地探讨这一问题.即使是这样,笼罩在“汗血马”问题之上的神奇色彩,并未因此而消失.下面就有关问题进行些考述,以便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汗血马”诸问题.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是世居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古老民族,是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俄罗斯历史学家阿&#183;列夫申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各部及各草原的叙述》中说,哈萨克是很早就有的古代部族之一,其族名也出现较早。哈萨克族是有1000多万人口的跨国民族,主要活动在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草原上(杭爱山、阿勒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天山至乌拉尔山、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至耶底里河一带及加依克河流域。中国的哈萨克族约有120万,多与汉、回、维吾尔、蒙古等族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隆重推 出了一套系列丛书--《民歌·中国》。该书一套6部,分别为《民歌故事集》 (上·下)、《原生态民歌集》(上·下)、《亲历民歌之旅》、《声音博物馆》。这套 《民歌·中国》丛书的出版,始自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专栏。 《民歌·中国》栏目的节目以《民歌故事》、《民歌谚语》、《原生圆梦》、《声 音博物馆》、《民歌TV》5个版块构成。自2004年3月29日《民歌·中国》开播 到同年9月,该栏目已录制了32个地域、地区的700多位原生态歌手的近1000 首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歌。近一年后,在栏目组的辛勤工作和各有关方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时期,藏族作家古典诗及诗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和诗学理论家,如多喀·才仁旺杰(1697—1763)、噶玛司徒·丹白宁杰(1700—1774)、松巴·益西班觉(1704—1788)、七世达赖噶桑嘉措(1708—1757)、阿果·朗喀森格(1712—1780)、嘉木样二世晋美旺布(1726—1792)、康珠·丹增却吉尼玛(1730—1779)、崩热巴·才旺般巴(1766年写《诗镜》注《甘庶树》)、土观·洛桑却吉尼玛(1737—1802)、六世班禅巴丹益西(1738—1780)、贾色·格桑士登晋美嘉措(1743—?)、贡塘·丹白准美(1762—1823)等等。这时,《诗镜》的注释和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其中,康珠·丹增却吉尼玛的诗注《妙音语之游戏海》是一部著名的、有广泛影响的诗学巨著。  相似文献   

16.
读《经香阁见闻纪实》随组………………………·、…··。·。。。·。··二…………··。…李佩伦(1.2)略论回族文化的内涵………………………。…·,………………··,……·。………·余振贵(2.3)对回族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理论假设…………··,…………………………………段继业(3.3)回族发展的历史特征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影响………………………………··。…赖存理(4.u)(元代回jZ史稿》绪宫………··,……………………………………·,……,…··。杨志玖(4.3)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  相似文献   

17.
2000多年前,汉武帝一声赞叹,使乌孙马在史籍中留下了“天马”的美名。据《汉书·乌孙传》记载,当时“其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规摸不可谓不大。 作为乌孙国的游牧地,新疆伊犁就是天马的故乡。在巩乃斯草原、昭苏草原上随处可见的伊犁马,就是汉代天马的后裔。 伊犁马的形成,经历了漫长岁月,其间融入了多种外来马种的血液。自清代在伊犁兴办马政起,到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8.
西夏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以党项族为主体、以现在的宁夏地区为中心建立的一个封建割据地方政权。公元1038年(宋仁宗景佑五年)建国,自号“大夏”、“大白上国”、“白上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传十主:元吴—谅祚—秉常—乾顺—仁孝—纯佑—安全—遵顼—德旺—(日见)。公元1227年(宋理宗宝庆三年)灭亡,历时190年。如果按《宋史·夏国传》所说,从“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的夏州政权算起,历时347年(公元881年—1227年)。  相似文献   

19.
1902年,印度人萨罗特·旃陀罗·达斯(Sarat Chandra Das)所编附有部分梵文对译的《藏英词典》,是继1834年匈牙利人亚力山大·乔玛·居鲁斯(Alexander Csoma de K (?)r (?)s)所编《藏英字典》和1881年德国人耶司克(H.A.J (?)schke)所编《藏英词典》之后,一部规模最大的藏文词典。它收词范围比较广泛,不仅从一些语文、医药、佛学、历史传记等著作中收集词目,而且还收集了前藏和康、青地区的一些口语词汇。词目一般都作了英文的对译和解说,列举  相似文献   

20.
简论民族地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理学在我国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地理学史料,早在殷契卜辞和周金铬文中便有关于邻近民族的零星记载,有关民族地理知识记载的历史典籍卷帙浩繁,历代地方志、文集、游记、族谱和碑铭,也包含有许多民族状况、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民族地理知识的生动记载.战国时的《山海经》、《禹贡》、《周礼·职方》;汉代的《汉书·地理志》、《史记》中的《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等;魏晋的《水经注》、《华阳国志》、《佛国记》;唐代的《大唐西域记》、《蛮书》、《元和郡县志》;宋代的《岭外代答》、《太平寰宇记》、《诸蕃志》;元代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明代的《瀛涯胜览》;清代的《皇清职贡图》等地理名著均含有丰富的民族地理知识,尤其是《皇清职贡图》,记述了我国藏、维吾尔、蒙古、苗、瑶、侗等各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生活、生产情况,并绘有每个民族的男女图像及衣冠服饰图,每图还附以简短说明,这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民族地理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