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民间社工篇里.我们选取了仍然坚守灾区的”儿童友好家园”、青红社工站、剑南社工站、鹤童社工站、国际小母牛、众益华龄,还有未在版面上出现的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救助委员会在北川、安县等地设立的7个儿童希望社工站,“香港无国界社工”擂鼓社工站,台湾慈济协会什邡社工站,以及不标明白己是社工机构但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参与灾后重建的众多NGO,比如去年我们关注过的NGO备灾中心、陕西妇女研究会等。他们,是灾后社会重建和精神重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后,作为“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复旦大学服务队的成员,我们先后前往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口镇城北馨居祥园小区的安置点,运用社工理念和技巧,从事社会重建工作。在短短一个月的服务经历中,我们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3.
虽然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社工队伍相比.四川社工稍显稚嫩,但是.作为灾区的本土社工,他们是灾后重建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在灾民心理干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省外社工服务队的启迪下积极探索着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5·12特大地震给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都江堰原先的社会关系和社区格局遭到了严重破坏。地震后,上海社工第一时间进驻灾区,以“重构社会关系、重建精神家园”为目标大力推进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灾后两年的时间内,社工们用热情支撑着举步维艰的首创工作,用专业践行着职业,在都江堰的街头巷尾创造了无数爱的奇迹,他们参与灾后重建的实践也成就了都江堰社会工作的“成年礼”。社工们从个人心理重塑、家庭和邻里关系重建、政策及需求评估等方面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5·12地震灾区最本土的社工,四川社工是灾后重建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两年来,他们也在不断前行,探索着社会工作长效发展之路。作为本土高校社工力量的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于2008年11月曾在北川县安昌镇建立社工站,重点对灾区基层干部开展心理援助服务。2009年4月.该校根据需要,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同在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建立了社工站,以社区能力建设为重点介入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都江堰“勤俭人家”安置点时,高度评价了上海社工的灾后重建服务,指出社会工作对和谐社会建设作用重大。按照中央和上海的要求和部署,上海社工正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助干部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努力将安置点建成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都江堰市风凰涅禁、浴火重生般的恢复重建历程中,在上海社工的带动下,都江堰社工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两地社工以润物无声的独特优势重塑群众信心、帮助群众就业创业、促进社会融合、帮扶特殊群体,在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圆满完成“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任务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支持四川都江堰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上海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并纳入上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专业团队管理范畴。该服务团自2008年6月25日开始进驻对口支援灾区——都江堰市的活动板房安置点,配合当地政府和群众,以“社区重建”为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重建支持网络等手段,抚慰灾民情绪,重建社会关系,协助灾区人民开展自救和自建。  相似文献   

9.
有资料显示,在1998年9月21日台湾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除了传统上的福利服务提供者的功能外,社会工作更发挥了紧急支持,反映需求及资源融合协调的功能。可以说,“让社工介入灾后重建工作,创新国家救灾体系”已经成为国内和国际业内人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都江堰勤俭人家安置点时,高度评价了上海社工的灾后重建服务,指出社会工作对和谐社会建设作用重大。按照中央和上海的要求和部署,上海社工正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助干部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努力将安置点建成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相似文献   

11.
5·12地震过去两年了.最早进入灾区开展服务的广州社工,仍然坚守在灾区一线。中大一香港理大映秀社工站、广州启创水磨社工站和北川县陈家坝乡社工站、中大平武县南坝镇社工站、新家园社工站、汶川县大同社工服务中心(广东社工站)是代表。广州社工的服务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为灾后恢复重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中我们也看到社工精神和社工理想的坚持,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2.
从7月24日开始,笔者率复旦大学社工服务队在都江堰市开展服务。通过访问居民、与干部交流、团队分享及自我反思,笔者发现社会工作在灾后安置点社区重建有其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深圳市民政局派出了一支来自社工处、市社工协会、市慈善会的8人组成的先遣队开赴甘肃文县灾区进行灾后援助。为把援助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深圳市社工协会设立了深圳社工文县工作站,轮换性地分批输送深圳社工前往灾区提供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卓有成效的专业工作,深圳社工们在家园重建、贫困学生援助以及学校、医院重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作用,在文县急需救助的个人/单位与深圳的爱心个人/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完成了对灾区学校的援建速配、贫困生与深圳市民的援助结对等工作。下面截选的是深圳社工在灾后学校重建中的工作日志。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鹤童老年公益基金项目执行小组在四川绵竹执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灾后重建项目一年半了。期间,项目执行人员进行了数次换岗,但灾后重建的工作却始终一如既往地向前推进,这其中包含着社工的大量工作。2008年9月,鹤童承接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灾后重建项目——在德阳建立“孤老孤残专业护理院”。  相似文献   

15.
吕雪峰 《社会学》2009,(4):40-46
汶川地震后灾后安置社区建设,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应是以社会关系的重构为核心主题。包括以明确政社分工与合作为前提,融入灾后重建的核心领域;以统筹安排服务项目为依托,实现社区充能、增能;以建成信任机制为目标,强化社区团结纽带;以健全社工制度、培养本地人才为宗旨,实现社工服务的持续与深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导刊》2009,(15):F0002-F0002
绵竹“青红社工服务站”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5·12灾后重建公开招标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绵竹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简称。实施团队主要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主要开展面向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学员、武都板房区居民以及周边绵竹地区群众的以生计恢复发展和社区重建为主要内容的相关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在高校学习社工的学生都想到灾区去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帮助那些伤心、无助的灾民,特别是学校里的孩子。在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系大四毕业生漆光鸿发起“北斗计划”,倡议组建社工队伍去汶川,在四川成都,以成都市光华军干所职工晋国栋为代表的川籍社工主动要求组团队去一线救灾……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在校的学生没能去灾区一展身手。但暑假即将来临,灾后重建依旧困难重重,我们是以组织的名义出面组织放了假的热血青年去灾区,还是让学生自发地去灾区?这是一个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特别刊发9·21地震后,台湾组织义工参与学校辅导工作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5月20日,我们组织社工先遣队到灾区现场去,发现当地确实非常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我主要有三个体会。 一是从社工的视角来讲,我们到底从何时介入。目前救灾工作由紧急救援阶段向漫长的灾后重建阶段转变。我们去灾区时看到的都是一些临时的安置点,接下来会是一种简易的房屋,会存在几年的时间,第三阶段就是永久性的重建家园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从汶川地震后首次公开亮相,中国社工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已历时5年。作为灾难的见证者和灾害社会工作的践行者,我们经历了汶川紧急救助到社区重建的整个过程。在汶川地震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大地又遭地震重创,  相似文献   

20.
为回应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在汶川的物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在广东援建工作组的大力推动和汶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东社工界提供技术支持,广东社工站于2009年11月正式组建。广东社工站秉持“助人自助,温馨和谐”的理念,依托在汶川乡镇设立的社工站网络,招聘社工面向全汶川有需要的群体开展以“精神家园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大胆探索本土灾区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