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海侨声》杂志年初报道了江苏省宁县一位普普通通的居民陈西民,“情系澳门回归万里行”的活动。如今近一年过去了,他已到达祖国51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行程累计8万公里,走过祖国1000多个市县。其中耗用时间最长、跋涉之途最远最为艰辛的是他的“西北、西南行”,个中显现出他又一番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2.
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个9岁的孤儿德比为了寻找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他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他去帮助另外10个人。他想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自己的母亲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他对母亲的这份深沉的爱感动了整个德国,人们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动,德比成了德国的小名人。  相似文献   

3.
记起一个故事:巴比伦城的人想造一座通天高楼,于是就动工了。楼越造越高,快要碰到天了。这引起了上帝的震怒,他使出了很厉害的一招:让造楼的人语言发生混乱。语言不通,行动就无法协调。巴比伦人的通天高楼终于没有建成。 这个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却揭示了一个很实际的道理。语言是社会人群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是沟通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桥梁。通言才能通心。  相似文献   

4.
翁静 《山西老年》2012,(8):50-50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考古学家,去非洲找寻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几个当地的土著人作为向导,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进发。到了第四天,土著人开始拒绝行动。  相似文献   

5.
是谁说,老师是在学生心里写字的人;又是谁说,每个学生其实都是一个可爱的天使,只是有的时候,你得帮他找回那对飞翔的翅膀……这篇文章就记录了一位在学生心里写字的人为天使找回翅膀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姚绍辉 《老友》2009,(9):28-29
"退休后,有的人追求享乐;有的人怨天尤人,感叹人走茶凉。退休对我来说就是调动工作。"刘纪甫是这样理解退休的,他更用自己的行动作了诠释。这位从工厂机修技师岗位退休的老人,凭着执著、  相似文献   

7.
"叙事"在阿伦特思想中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地位。经由"叙事",阿伦特希望能审美化地养成"有故事的人":成为故事的主人公是他政治行动的目的;他借助叙事寻找趣味相投的同伴,一道建设友谊的"绿洲",从而获得"在家"感;故事正是世界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陈义风 《社区》2002,(14):8-1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文中主人公是位平凡的电工教员,而且非常优秀,但是在首批下岗人员中,他竟然“榜上有名”,而在这之前,他不幸的婚姻已经解体。如今,他已47岁,虽然迷茫,但他依然平和。 我感动于他的平和。这种平和不是源于麻木,而是源于精神的强大,正如海明威所说:“有的人只能把他打倒而无法把他征服。 对这样的人,我们惟有敬意。  相似文献   

9.
中学校长管理角色探新林建华,陈恒志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认为,应该从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来理解他的社会行为。角色是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应该有的行为模式。正确地认识校长的管理角色,有利于校长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内省力和行动的技巧,从而提高管理效能。本文结合对江...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是一个持续了半个世纪的中美两国人民友情的故事,是一个让张宁和他的家人以及所有知道的人都难以忘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低碳"是2010年最热门的词汇。从环保角度而言,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和当今世界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为此,全国各地乃至于全世界的人民都在不同程度地关注着"低碳"问题,他们有的着重于倡导低碳理念、有的着重于践行低碳生活,有的着重于发展低碳经济,有的着重于建设低碳城市。2009年11月,温州市成立了浙江省第一个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公益性专项基金,即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楠溪江农业集团董事长徐林是我市民间第一个向该项目捐资购买"碳汇"之人。作为楠溪江啤酒的新东家,徐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位"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在大部分人还没搞清什么叫"碳汇"的时候,他已经带领自己的员工种植了4000多亩碳汇林。为了倡导绿色出行,他推出了一个风靡温州的"生态楠啤,低碳行动"的大型活动,拿出2000多万元人民币,购买了10万辆折叠式自行车赠送给全市的楠啤爱好者。  相似文献   

12.
《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①讲述的是一个忧伤的成长故事,小说描述的视角非常独特,通过男主角死后遇到的人来缓缓描述男主人公的一生.小说的开篇描写的是男主人公爱迪的死亡,接着讲述了他在天堂后遇到的五个人的故事.故事主线是以爱迪在天堂的际遇,其中有讲述了他在世时几个重要生日的经历,当叙述完爱迪在天堂旅途的遇见的最后一个人时,现实中的他也走到了生命尽头.他在天堂所遇见的这五个人并不都是他所熟知的人,有些人是他在活着的时候并不熟悉甚至完全不认识的人,然而这些人其实都在他的生命中出现过,他们出现在这个天堂是为了让爱迪看清一些人和事.小说描述的笔时间是交错的,一会儿在天堂、一会儿又回到艾迪的生前.这五人逐一说出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彼此相关,有时在拐角相遇,有时一个压着一个,重重叠叠,就像河底的卵石.  相似文献   

13.
25岁,有的人还在学校念书,有的人毕业后刚走向工作岗位,有的人还无所适从……朱明则有了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有了自己的团队,有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梦想舞台。在他身上没有一般年轻人的浮躁、稚嫩,相反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些成熟、睿智,沉稳。虽然他还没有经过太多的磨砺,但他已经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去做着与多数这个年龄的人所难以企及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我曾多次尝试改写俄罗斯民间故事,因为这些故事一百年来(直到今天)都是从许多讲故事的人那里记下来的。而每个人的讲法又各不一样:有的简略,有的冗长;有的开头好,有的结尾好,还有的中间好。讲故事的人,有的长于诙谐和辞藻,有的以趣味横生的细节取胜。讲故事的人中,有故事的作者——真正的诗人,但也有学识不高的——普通的说书人。  相似文献   

15.
谎言三叶草     
毕淑敏 《可乐》2008,(8):44-44
真实不是每个人总能面对的,这才给谎言留下了生存空间。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  相似文献   

16.
谎言三叶草     
《北方人》2008,(5)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读书的话题,古今中外已有很多的说法了。看起来,有的相似,可也有的相左,很难说孰优孰劣。为什么会出现相左的说法呢?这也并不奇怪,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习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取向,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招数。我们甚至不可否认,有的人所说的,未必与他所做的完全一致。其实,我  相似文献   

18.
鲁迅踢鬼     
正鬼到底是有的,还是没有的?传说中有人见过,还跟鬼说过话,还有人被鬼在后边追赶过,吊死鬼一见了人就贴在墙上。但没有一个人捉住一个鬼给大家看看。鲁迅先生讲了他看见过鬼的故事给大家听:"是在绍兴……"鲁迅先生说,"三十年前……"那时鲁迅先生从日本读书回来,在一个也不知是什么学堂里教书,晚上没有事时,鲁迅先生总是到朋友家去谈天,这朋友住得离学堂几里路,几里路不算远,但得经过一片坟地,谈天有的时候就谈得晚了,十一二点钟才回学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07,(2):9-11
意外发现宝藏大概是所有人的梦想,无数文艺作品以寻宝为题材而引人入胜,下面的文章将介绍世界十大宝藏,它们有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家族千年的积累,有的是一个人经过一生探寻得到的回报,有的是考古家意外的发现。每个宝藏都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费希特的全部哲学可以归结为人的自由之学 ,自由是其哲学主题。在论述人的自由本质时 ,他进一步把行动视为自由得以实现的关键 ,认自由从本质上可以说就在于行动。于是 ,强调行动便成为费希特哲学最鲜明的特色。费希特的通俗性讲演体现了他对于自由和行动的偏爱 ,他的“知识学”同样体现了他崇尚自由和行动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