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解决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这一矛盾的行动指南,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取向.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解读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对于解决当代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危机正是工业文明总体危机的显著标志。生态文明就是对工业文明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唯物辩证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技术异化现象频现。因此,正确看待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及技术异化对农业生态的不利影响,分析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对策,将有助于正确使用技术,推进我国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文明的进程来看,有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就有与之相伴的消费形式。消费主义滋生蔓延与西方哲学及工业文明下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密切相关。在反思工业文明的发展中,生态伦理学迅速兴起、生态经济学大力发展、生态政治日益凸显——"生态"已然成为人类文明关注的核心问题,生态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变革自身文明的视域。在生态文明视野中,一种健康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要求人类的消费既要体现人类的物质发展水平,又要符合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既满足人们对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质量要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可以预见的潜在危害。这种生态消费不仅成为一个国家为迎接人类美好未来的综合理想模式,也成为个体理性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意识已成为环境意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自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层面以来,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对有关生态文明的理论及实践高度重视,但相关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其中,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消费观问题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生态危机之所以产生的根源。以炫耀性消费、挥霍性消费为特征的消费主义,正是各类消费观中辐射面最广,影响最恶劣,诱惑性最强的一种消费观。只有人们在消费时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形象的建设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真正把生态—社会—人类三维融合于一体,高效、节制、可持续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才能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在主要汲取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和莱斯等三方面的相关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异化消费范畴进行理论界定和内涵分析,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下的异化消费现象及其成因的诠释,认为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揭示异化消费违背人性的真正需求、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阿格尔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基于异化消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但他将资本主义发展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转换成由异化消费导致的生态危机,提出用“稳态”经济模式来克服危机等,则有着明显的缺陷和局限.尽管如此,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对于克服全球生态危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消费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建设生态文明,除了运用经济、法律和政策外,还丛须依靠道德的力量,才能将生态文明的理想性化为现实性,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持久和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人类文明演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政治合法性以及现代化模式转型四个角度进行透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理论.文章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础--生态经济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理性经济人"的活动方式,而是"生态理性经济人"的活动方式,是遵循生态复杂性规律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循环运行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关乎到社会主义的政治合法性,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以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文明将人类推向了一个物质发达的社会。工业技术的革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人类的消费逐渐趋于奢侈和浪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的扩大具有盲目性。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批判视角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马克思由此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为当代消费群体的各种不当消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伴随而来的奢侈消费、享乐消费、符号消费盛行,导致一些错误的消费价值取向产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因此,推动异化消费向生态消费的转型尤为重要。生态消费是促进社会的生态化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适度消费、有限消费、低碳消费、可持续消费和需求性消费,需要政府的“引导力”、企业的“推动力”、社会媒体的“宣传力”、社会公众的“内在动力”等合力而行,共同构建生态消费社会对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视野下消费时代的文学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消费时代的产生对物质环境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消极影响,并通过对当前社会下文学消费和商品消费的比较,指出解决精神上的污染问题比治理环境污染更为迫切。开发精神资源、提倡文学消费以代替过度的商品消费,将是帮助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一条要道。  相似文献   

12.
纵观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可持续发展的萌芽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初步形成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完善阶段和可持续发展的继续发展阶段。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梳理,有利于探究我国生态文明的历史演进,从而进一步凸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端,是研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异化的一个重要概念,正因为异化劳动使得人类常常无节制的利用自然界这个感性的物质世界来换取自己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失去自然界这一"无机身体"而最终危及人类自身,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发展,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基于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社会和谐包含消费和谐,消费和谐是一种科学、人文、协调和健康的消费理念,它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伦理问题。构建和谐消费伦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教育引导,树立和谐的消费理念;制度约束,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科技支撑,引导合理的生活消费,规范生产消费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视野下生态公民养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公民的主体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生态公民的养成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机制.生态公民的养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只有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强化生态环境意识,奠定生态文化基础;完善法律政策,明确公民权利义务,提供生态法制保障;降低参与成本,健全生态评价体系,疏通生态参与渠道等诸多方面的支持,才能促进生态公民的养成和生态公民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站在人类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而提出的.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斗争中,环境伦理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更深的层面上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价值判断.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应该遵循的实践准则,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总结出现实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文明视野下技术的生态伦理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困境的必然选择。现代科技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下技术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为此,必须运用生态伦理对技术进行调控,促使技术生态化。本文探讨了生态文明视野下如何利用生态伦理对技术进行调控,从而使技术更好地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国既有取水权制度必须进行生态化转型。然而,我国取水权制度生态化转型建设具有复杂性与跨学科性两大难题。因此,有必要运用民法学、行政法学以及环境法学三个学科理论对我国取水权制度生态化建设进行研究。从理论与制度规范角度出发,在界定我国取水权是新型用益物权属性的基础之上,明确取水权生态化的概念及内涵,着重强调我国取水权生态化建设应遵循:利益平衡、适度分散、配套建设、科学安排取水顺序这四大原则。此外,我国取水权制度生态化建设主要包括取水权取得、取水权行使以及取水权转让的生态化创新与完善三大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高校两型校园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时刻影响着两型校园建设的进度和成效.对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和整体内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利用、环境建设、校园文化三大部分,其中资源利用是基础、环境建设是关键、校园文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20.
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建设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不仅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伦理现象。消费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在消费社会,消费行为与消费的自然本质开始发生背离,造成了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探索消费异化的原因,确认合理的消费原则,引导人们逐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