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路线自创立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回应民富国强的呼唤探索出的根本工作路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认识论是群众路线文化生成的文化原点。群众路线的文化生成进路是在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经验总结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的互动结合下展开的,群众路线是革命需要、革命利益和群众需要、群众利益相结合的产物,是它自身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工作方法所具有的文化优势竞争胜利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国家全局和民族未来。深入研究和把握高校创业文化的生成逻辑,有助于弘扬创业精神,激励更多青年学生开启创业理想、开展创业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阐明高校创业文化的生成逻辑,应当着重把握其生成的逻辑基点、逻辑演进和逻辑遵循,论析什么是其形成发展的前提,其过程是如何展开的,进而明确高校创业文化生成的推进主体是谁以及相互间如何协作、如何推进高校创业文化生成过程的有效开展以及生成过程要达到何种效果等。通过对这些实践逻辑遵循的深刻把握,有效推动高校创业文化的生成,进而在高校形成创业资源集聚、创业人才辈出、创业活力迸发的生动创业局面。  相似文献   

3.
4.
一、消费:代差与个性化的表现如果说这个世界在巨变的话,那么变化最大最快的莫过于青年的消费方式了。当代青年消费方式的变革,是一次真正深刻地改变世界自然色彩和空间组合方式的革命。伴随着改革开放巨浪迭起的,是当代青年率先把符合人类自然天性和感官刺激的美和色彩带入到我们这个质朴且色调单一的社会,结束了极富政治色彩并打上了单一的产品经济烙印的“黄蚂蚁”、“蓝蚂蚁”的服饰时代,勇敢地把那些被冠之以“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充满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当代青年率先向传统的消费观念挑战,他们不再满…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虽然具有去距离化、去空间化等技术特征,但并非与地方性对立的范畴,而是嵌入在地方—网络复合系统中的承载与延伸。网络文化处于现实的生产、生活的空间逻辑中,地方在网络文化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并使得网络文化的反地方性产生自我异化的辩证逻辑。要充分自觉地意识到网络文化的地方逻辑所蕴藏的本质性和本体性意义,把网络的地方效果从技术思辨的层面还原到社会文化的总体层面。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消费主义思潮围困下,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呈现新的样态特征,呈现出一定的行为动机的庸俗化倾向、内容择取的娱乐化偏向及产品形式的符号化转向。当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容易从多元文化观念入侵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市场,符号价值营销消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主体性,以及媒体舆论过度介入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决策。分析影响青年网络文化消费的多重因素,引导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健康发展,应坚持以思想引领为宗旨,以完善内容供给为手段,以主体素养提升为目标和以空间治理为保障,提出对满足青年文化需求和激励其成长成才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影像创作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影像创作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专业人士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了这一影像文化的创造和丰富,他们是推动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对这一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文化现象产生的背景及其创作现状进行分析,对它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对当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丰富,核心要义体现在以理想信念坚固青年的精神之钙、以肯定青年的价值和地位作为青年工作的出发点、以提升青年的能力和本领作为青年工作的宗旨、以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青年工作的目标和归宿等4个方面.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其深厚的历史逻辑、丰富的理论逻辑和生动的实践逻辑,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但传统的教育是传递社会文化工具的命题并不能真正揭示出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本质。教育不只是传递文化的一种工具,它应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文化中应具有主体地位。对于社会文化而言,它不应只是占有、传递,而应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建构、生成,这才是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青年文化的“差异”特征决定了其在消费社会中与消费主义的共谋。但是,中国的教育与媒介文化使得中国青年的消费主义更具有后殖民的可能性。在权力的霸权压制下,中国当代的青年文化呈现出全球化想像与模仿特征。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国青年俚语的文化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俚语作为语言中最富有表现力、最夸张、最富有感情色彩的部分 ,已摆脱了过去语言学家对其的约束 ,越来越多地被人们使用 ,尤其具有美国年轻人的特点。本文通过探讨俚语的文化群、构词、语音、语意的发展和变化 ,从而透视美国青年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躺平”是青年群体在面对激烈竞争、阶层固化以及内心贫乏等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独特反抗方式。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存在偏移、奋斗精神缺失、圈层文化突出并且偏好精神消费。造成“躺平”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内卷,“空心病”则是滋生“躺平”的思想性土壤,而资本逻辑是这一切背后的根源。针对“躺平”现象不能听之任之,就青年个人而言,要勇担时代使命,通过客观自我认知,坚定理想目标,在历练中成长。就社会而言,要加强公共领域价值引导,营造劳动本位的外部环境,让青年一代在奋斗中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是承载社会舆论的新兴载体,网络舆论有着内在的生成逻辑,既离不开公众主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切身利益,也离不开媒介主体的报道加工、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既离不开国内社会矛盾、国际斗争形势和信息选择趋向的时代背景,也离不开自媒体、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条件;既离不开社会事件背后的现实本质,也离不开网络舆论引导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实现科学的网络舆论引导必须把控主体性、紧扣时代性、立足现实性,促进主体性、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价值追求的程度越来越高。青年群体是文化消费市场既广泛又持久的主要消费群体。当前青年存在非理性、盲目西化和娱乐性文化消费突出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因素是造成青年群体不良文化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对此,要加强对青年群体文化消费的研究,培养青年群体树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理念,丰富青年群体的文化消费内容,引导青年群体提升文化消费层次,积极倡导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这对加强和改进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新的言语形式,能够传递人们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情绪,揭示大众的文化心理。青年人是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者,通过网络语言,我们可以分析出当代青年求新求异、追求乐趣、从众从俗、对现实的宣泄或反抗等文化心理,进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当代青年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多采起来。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愈来愈旺,格调与品味也愈来愈高。笔者最近对山西省不同行业,不同层次青年的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青年文化生活的内容日益丰富多采 现代化的文化形式,开放的社会环境,为青年文化生活标上了强劲的时代音符。近几年来,山西省青年的文化生活正以日新月异的面目迈入时代的新天地。调查表明,从全省范围讲,厂矿、企业、乡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图书馆、阅览室、文化室、青年之家等大众化的文化场所已经普及。新兴的卡拉OK歌厅、交谊舞厅、健身房、台球室、电子游戏室等在全省大小城市星罗棋布。风靡社会的“校园歌曲”也开始走出围墙,成为流行歌坛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后现代主义通过汲取怀特海过程哲学理论精髓、反思生态环境问题、参与生态女性主义运动,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生态理论。生态后现代主义根植于整体主义生态思想,注重整体内部的和谐共生,培养对自然复魅的生生意识,探索以共同福祉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学推进方案。生态后现代主义的某些观点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客观存在,表现为浓厚的神学色彩、资本逻辑的思维桎梏和乌托邦式的未来预言。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作批判性反思,以便更加辩证和理性地看待生态后现代主义和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西方绿色思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是马克思晚年思想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到思想资源的吸收再到东方国家的践行,东方社会理论的科学性正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逐步验证。今天,重新探索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尤其将东方社会理论置于当代中国语境下,能够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基本遵循,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行性思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白冰 《国际公关》2023,(19):137-139
英国女性主义文化研究在女性解放运动中兴起,在伯明翰学派“女性研究小组”成立后确立,在“女性研究小组”独立发展后不断繁荣。跨学科采用社会学与符号学等理论资源,运用马克思主义等多种文化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作为研究发展方向,实现了在文化研究领域的深刻变革。在身份政治学当中探寻女性身份立场,以身份认同与身份政治为主要研究方向,实现女性主义文化研究的后现代化转型。最终从“伯明翰学派”出发到远离,逐渐失去了理论关怀与介入现实根本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20.
网络小说寄寓着青年阶层丰富的情感和思索,承载着青年人自身的精神和文化追求,折射出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其所反映出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蕴含着消极因素,是文学和文化研究中亟待正视和厘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