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宏伟 《社会科学家》2012,(4):25-28,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就已经开始,距今已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文章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与中国学术界两个维度对整个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近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展望研究的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它是在近百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成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能产生共鸣,二者彼此交融、契合,由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4.
杜凯 《兰州学刊》2004,(4):231-232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审视 ,挖掘、改造其中与市场经济相容的成分 ,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传统文化中能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支持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党的 80年历史 ,她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不仅十分注重文化建设 ,更是精心建构、继承和发展了作为党的文化精髓的文化精神 ,包括理性精神、哲学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在纪念建党 80周年之际 ,坚持和发展党的文化精神 ,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的具体实际无疑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根据与直接动力,而赓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基础与文化底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借言赋意”(概念层面)、“耦合再造”(思维层面)和“溯本开新”(价值层面)的方式所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既是一个历史过程,更是一个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点主要在实践观、社会理想观、人本观等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民、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来源,这是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立场与中国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的社会哲学思潮,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足,并生根发芽,这绝不是偶然的文化事件和历史事件,它们彼此之间肯定有着契合之处。当前,在新的历史大环境下,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关联性,将对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最可靠的理论保障。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和相互之间的影响,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进行有效梳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义之一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提升,又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来阐释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吸纳融合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抵制并抛弃其消极因素的影响,才能主导时代潮流,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1.
继承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一座伟大的丰碑。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要发扬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妥善解决民族道德的传承问题。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又要增强现代道德意识。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  相似文献   

12.
王淑萍 《河北学刊》2007,27(2):18-21
当前学术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中,存在简单僵化、任意比附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以及"现实"理解的失误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应为暂缓"结合",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重新定位传统文化、深刻了解当代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再谈所谓"结合、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的形而上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蕴含,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理论就表现出鲜明的人文意识,其宗旨是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关怀的基础上。它以“仁”学作为思想基础,在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政治统治各个层面得以充分体现。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需更加关注对人心性的终极关怀,“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创造中国现代化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阈下对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进行理论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近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之比较为其现实背景,学习和汲取西方先进文化为其思维起点,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思考核心,融合和创新中西方文化为其理论趋势。  相似文献   

15.
马克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q-国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仇小敏 《兰州学刊》2010,(10):2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的新特征,与时俱进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更好地发挥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解决中国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推进到新的理论境界,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绝不停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党的建设在本质上是紧密相关的,具有互容性,是相互联系的实践进程,二者互为资源支撑,互相促进、保持持续性的共生,互为因果、互相提供真理性的确证。中国共产党必须成为忠实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党的建设,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自觉意识与行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党的建设,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规律,健全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工作机制,建设党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形成有机融入和有效融入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在社会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以及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自觉意识。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必须走出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的对立局面。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必须在把马克思主义转化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而又超越传统文化,进而引导人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而言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更新自身发展,进而成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丁春华 《兰州学刊》2007,(5):162-165
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又一次成为我国的时代主题之一.在全球化、全球现代化的背景下,作为文化主题之一的文化研究在研究的出发点和课题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源自现代化的大背景.研究文化首先需要明确现代化的特点,进而明确由现代化建设需要决定的文化研究的侧重点的变化,重新审视现代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