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原始宗教形态的逻辑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始宗教诸形态是一个具有逻辑关系的整体 ,在共时性和历时性结构中 ,它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至上神崇拜的形式得以展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主体通过物质活动占有活动的对象 ,把自身的本质投射到客体之中 ,并借助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表现出来 ;祖先崇拜、至上神崇拜 ,主体的观念取向由外在客体走向内在主体 ,主体将自身的力量、社会存在方式通过人化的客体表现出来。原始宗教形态的逻辑发生 ,不仅体现了主体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主客体之间的现实关系 ,而且也体现了自然人化向人化自然转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主要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二者在发展中不断融合、借鉴,相互影响.《乐记》是先秦音乐美学著作,地位较高.本文对《乐记》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关系问题分作论述.  相似文献   

3.
《史记》简单地记载了老子的生平,《庄子》里也对老子的外在形象有所刻画,除此之外,老子的形象大多是根据《史记》和《道德经》中老子本人的语言而表现出来的,即谨慎、犹豫、恭敬、素朴、愚钝、宽广、安详、柔弱等内外特征.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民族问题丛书和报纸、期刊文章等出版物中出现“主体民族”和“以某某民族为主体”的提法是不合适的。既然有“主体民族”,言下之意就会有“客体民族”、“非主体民族”存在。在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下,这种提法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5.
从系统科学角度去讨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问题,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由主体、客体和载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主体包括管理组织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客体是形成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知识体系;载体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是人们所熟知的人物,其在《三国演义》中形象突出,且受到大家的敬仰。诸葛亮在入仕之前,一直居住在南阳卧龙岗上,其身上所表现出的"淡泊和宁静"人生境界充分体现了道家的思想。本文通过分析道家思想对诸葛亮伦理思想、人生境界以及军师形象的影响,进一步说明道家思想与道教外衣在诸葛亮身上的体现,以期进一步对掌握诸葛亮形象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是人们所熟知的人物,其在《三国演义》中形象突出,且受到大家的敬仰.诸葛亮在入仕之前,一直居住在南阳卧龙岗上,其身上所表现出的"淡泊和宁静"人生境界充分体现了道家的思想.本文通过分析道家思想对诸葛亮伦理思想、人生境界以及军师形象的影响,进一步说明道家思想与道教外衣在诸葛亮身上的体现,以期进一步对掌握诸葛亮形象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自从“主体性”这样的概念被发明以来,人的主体意识就一直隐含于人们对于物、对于世界的讨论之中。在这样的思维语境之下,似乎那些关于“客体”或“物”的研究所隐含的主题也依然是通过主客、心物之间关系的探讨,来说明人的“主体性”问题。也就是说,在物质文化的研究中,物从来不是一个真正的主角,物总是从属于人而出现于我们的面前。在这种臆想般的推测下,法国学者布西亚的《物体系》①作为一本探讨物品和客体的作品②,似乎是一本没有悬念的书,我们通过书名好像能够猜到,他在借“物”来说“人”和“主体性”的事。这种猜想也似乎很快就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与佳林兄相识接触和拜读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书名的《佳林书作》等作品,其人其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一,有文化涵养.佳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喜爱有加,博采众长,在其灵魂深处无不烙下了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佛家的天道酬勤、道家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穆家的从善致和节俭的印迹.他的学识、涵养、气质,在其书作中得到自然体现,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吧.  相似文献   

10.
玛拉沁夫是当代著名蒙古族作家。195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之后,连续写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情调和地方色彩的短篇小说。茅盾曾对他短篇创作的特色作过全面深刻的概括,赞之曰:“构思脱略俗套”,“文笔轻灵、明丽”,“洋溢着诗意,喷薄着自然的芬芳”。近年来,他又发表了《草原的浪花》、《踏过深深的积雪》、《家庭舞会》、《活佛的故事》、《荒漠》、《大地》、《轨道》等一批富于哲理或象征意义的小说,以及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面临着相当严重的问题,《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对民族传统知识的保护都不充分,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为此,我国应根据民族传统知识的特征,制定和完善保护民族传统知识的国内法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在保护目的、权利主体和客体、内容、期限、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进而有力地保护与促进民族传统知识的正常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久迈 《西藏研究》2023,(5):105-111+162
根敦群培的诗词通俗优美、朴实无华、富含哲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是深入研究根敦群培思想的切入点之一。梳理分析根敦群培所创作的零散的诗文,则可窥视他是如何从一名藏传佛教学僧嬗变为一名西藏人文学者的思想历程。纵观根敦群培的一生,可以发现他的人文精神涵盖“宗教”与“社会”两个维度,不求名利的“日绰巴”精神萌发了他最初的人文主义思想,南亚等地的革命思潮激起了他的人文意识,而《白史》和《中观精要论》则是他人文思想的具体表达。  相似文献   

13.
卢梭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在其著作《爱弥尔》中他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主张培养“自然人”,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适应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于红艳  唐晓勇 《民族学刊》2022,13(8):51-60, 158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实效性关涉的意义十分重大。作为“五个认同”生成主体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度交互对认同实效起关键性机理作用。交互达致意味着积极的自我认同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本体功能形成良性循环,两者在动力因、压力因、激励因三个层面产生契合,促成“五个认同”生成的因应性机理发生;反之,交互冲突会导致认同困惑、认同矛盾、认同解离乃至认同危机。充分认识并厘清自我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逻辑,从激发动力因、转化压力因、创设激励因思考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的实现向路。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侗族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论析》(拙文见《民族论坛》1992年第三期)中,概括和论述了侗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和体现的民族主体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出来的“能动精神”,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人和精神”,在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法治精神”,以及“不畏强暴、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等。笔者通过进一步的探讨认为,侗族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作为一个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因素的群体意识系统,上述四个方面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与上述几个方面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内容和因素——重德精神。重德精神之所以能称之为侗族文化的主体精神之一,是由于它是侗族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与佳林兄相识接触和拜读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书名的《佳林书作》等作品,其人其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一,有文化涵养。佳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喜爱有加,博采众长,在其灵魂深处无不烙下了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佛家的天道酬勤、道家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穆家的从善致和节俭的印迹。他的学识、涵养、气质,在其书作中得到自然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必须做到“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突出时代性和针对性”;“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高层次性和针对性”;“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增强实效性和主体性”;“营造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沙平 《民族论坛》2001,(2):39-39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养生家、道家、僧家,出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需要,就常以菊花伴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而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的称誉,鲜花入馔更是普遍。民谚有“云南十八怪”之说,其中“一怪”就是“鲜花当蔬菜”。地处滇西的大理白族地区,一年四季更是百花盛开,花枝不断,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人们以花卉为美食,从而创造出生活中一道绚丽的“风景”──食花文化。  大理地区可供食用的鲜花有白杜鹃、芋花、金雀花、苦刺花、…  相似文献   

19.
湘泉炖鸭     
<正>鸡鸭等家禽(包括野禽)烹饪时用酒古籍多有记载,初见于《梦梁录》。大约是宋以前尚无45度以上的蒸馏酒。《梦梁录》有“酒蒸鸡”是使用蒸馏酒无疑。到了明代《宋氏养生部》治鸡七法,有酒烹,是炒鸡时烹以高度酒,沿袭至今约有500年以上历史了。鸡鸭用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记录孔子一生言行即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等方面思想言论的问答题古代著作;《萨迦格言》是藏民族著名学者萨迦班智达·贡喝坚赞阐发自己的政治主张、教育思想、伦理道德等的哲理格言诗集。这两部书,在我国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不仅对本民族影响深远,而且也影响着国内外汉藏以外的其他各民族,在各民族之间起着文化精神联系的作用。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格言》是认识世界的眼睛”,是不无道理的。对比研究这两部书,孔子和萨班的许多思想和见解竟惊人的相近相同,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