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流动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突出。人口迁移流动必然引起“人”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动态配置。文章主要利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迁移数据等有关数据资料,分析长三角16城市就业迁移的人力资本差别效应。研究发现,就业迁移对长三角各城市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差别效应,并且长三角内的就业迁移与长三角外的就业迁移对长三角各城市人力资本提升或稀释效应也有明显差别。研究还发现,就业迁移导致长三角人力资本城际差异缩小,尤以上海与其他15城市的差距缩小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市从业人口规模、投资规模和GDP的相关数据,分析劳动力资源在全国的分布变动状况和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分布的影响。通过边际产出弹性理论构建劳动力最优投入模型,对我国各省市相对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区域内部各种因素对劳动力相对剩余量的影响。研究得出:我国还不存在劳动力资源短缺;东部地区劳动力资源总量配置接近最优,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中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西部地区将取代中部地区成为劳动力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地区。虽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有所扩大,但是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和资本分布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市从业人口规模、投资规模和GDP的相关数据,分析劳动力资源在全国的分布变动状况和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分布的影响。通过边际产出弹性理论构建劳动力最优投入模型,对我国各省市相对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区域内部各种因素对劳动力相对剩余量的影响。研究得出:我国还不存在劳动力资源短缺;东部地区劳动力资源总量配置接近最优,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中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西部地区将取代中部地区成为劳动力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地区。虽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有所扩大,但是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和资本分布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为依据,通过“教育年限法”和“教育成本法”比较研究了改革开放后中国西北地区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来看是资本推动型的,但各省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较高,而且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较为明显,此外,各省区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差别。据此作者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期,除加大物质资本投资力度外,有效、持续地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更快地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缩小该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梯度升级是指人力资本由低至高逐步跃迁的高级化过程,其可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作用于经济增长。利用2000—2015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梯度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梯度升级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第三梯度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最强。人力资本梯度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时间和地区异质性:随时间的推进,人力资本梯度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东部和高经济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梯度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要高于西部和低经济发展地区。基于以上结论,为推动经济长期增长进一步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发展水平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持续推进,数字经济不断与传统产业融合,持续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多领域、多行业、多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比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现,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与地区人口规模增长基本保持同步,这是巧合还是蕴含着内在规律?人口数量增长是否对应人口质量增长?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和研究。为此,文章尝试探讨数字经济对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影响,在分析数字经济对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0年省级数据予以检验。研究表明:与中部地区相比,数字经济对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在东、西部地区更为明显;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数字经济对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影响同样呈现区域异质性;考虑工业产业结构变动,数字经济对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我国2000~2011年的省际间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与我国总体及四大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教育经费支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东北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说明在该地区高等人才存在一定的外流趋势;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普通高校数量的增加确实对该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固定资本投资依然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说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是我国今后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适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弱化,仅对西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单纯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琳 《人口学刊》2014,(2):74-81
文章利用我国2000~2011年的省际间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与我国总体及四大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教育经费支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东北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说明在该地区高等人才存在一定的外流趋势;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普通高校数量的增加确实对该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固定资本投资依然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说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是我国今后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适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弱化,仅对西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单纯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9.
徐水源 《人口学刊》2016,(2):91-100
文章利用2010年和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构建工资决定方程的基础上,运用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对农民工工资增长因素进行分解,探讨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农民工工资增长作用的大小并进行区域比较。结果表明:包含劳动力短缺等在内的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农民工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对农民工工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农民工工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5%,但农民工人力资本及其就业结构的变化对其工资增长的作用较小。农民工工资增长原因也存在着区域差异,不同经济带所面临的劳动力短缺程度以及人力资本的变化大小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国内移民有两种形式,第一是长三角地区内部与地区外部的相互移民,第二是长三角地区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移民,在此基础上研究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基本状况和演变。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正逐步强化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宁波为核心的5个城市组团,并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结构的未来演化做了初步分析,对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区域移民政策提出一些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