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船山实学是湖湘文化中实学思潮发展的高峰。以王船山为代表的湖湘实学思潮经魏源、曾国藩、谭嗣同至杨昌济而传予青年毛泽东,对毛泽东实践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不同时期毛泽东实践观与船山实学的渊源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到湖湘实学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2.
<正> 十年前在衡阳召开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对船山思想的启蒙性质问题曾有过争论。一方面有人说他是十七世纪中国启蒙思潮的哲学代表;另方面却有人说他是个老封建礼教家。这两种对立的观点,至今仍在争论。要全面评价船山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我认为就不能摆脱如何看待船山思想的启蒙性质问题。任何简单的肯定和否定,都不能恰当说明船山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王船山自是承传儒学。但儒家从孔、孟开始,其思想固然有保守的一面,却亦有适应时代发展而变革的一面。自强不息,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3.
狂、狷代表的是两种对应的精神气质或文化人格的类型。但是,王船山在思想上推崇狂狷型人格,在生活中则是狂狷型气质。王船山的狂狷型思想与气质对晚清以来湖湘士人的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要走出对传统革命史叙事的路径依赖,超越以史家、史著为中心的基本套路,在思潮流派研究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有必要引入范式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孕育于五四时期,初创于社会史论战中,基本定型于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实现了对正史范式和实证范式的双重超越,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学术范式。在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构建过程中,域外学术产生了关键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对正史范式和实证范式既有尖锐批判,又存在吸收互动,与实证范式的关联尤为密切。参与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的学术共同体是动态开放的,构成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正> 《船山学报》已经筹备就绪,即将正式出版。在党的领导下,这个学报将坚持贯彻党的“百家争鸣”的方针,发表学者的不同意见。编委会要我谈谈对船山学研究的看法,我真有说不出的欢喜;预祝这个学报对开展船山学研究作出巨大的贡献,并略述自己的戋戋之见,供同志们参考。中国近现代学者研究王船山的学术思想,据我看来,大概情况是:解放前学者多只笼统地吹捧王船山;解放后学者则能具体地指出他在辩证法和唯物论方面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与百年来中国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剧烈动荡和频繁变革联系密切,其发展受到各种观念意识、社会思潮,甚至政治运动的影响,并在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和学术思想的背景下,形成了各种研究范式、研究方法.这些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作为"传统和惯性",至今仍然从各方面影响着古代小说研究.只有对这些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从理论上进行认识和总结,并在研究实践中既有所继承,有所建树,亦有所批判和扬弃,才能更好地推动古代小说研究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总体而言,王船山政治思想研究可以“四种范式、三大困境”来概括。所谓四种范式是指王船山政治思想研究的四种基本形式:理学研究范式、民族主义研究范式、“两军对垒”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三大困境是指王船山政治思想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一、诠释进路上,内在诠释与外在诠释各执一端的尴尬;二、诠释程度上,不足诠释与过度诠释的二难;三、诠释方法上,“反向格义”导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船山学刊》1994,(1):224-224
由湖南省社科联主办的《船山学刊》,是1915年创办的中国大陆唯一的王船山学术研究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湖湘文化、探究船山学术思想为宗旨。辟有《船山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9.
"社会"与"文化"两种范式之争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 ,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长期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理论取向或曰理论范式 ,这就是“社会范式”与“文化范式”。近年来理论界比较关注范式的转换或创新 ,但是对这两类范式的认识和反思却很不充分 ,对它们各自的特点、限度与相互关系不甚了了 ,这就不能不影响真正的理论创新的产生。这两种范式固然关联于科学的实证与人文的规范这两大类研究方法 ,但却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这两类方法 ,因为它们指涉着人类存在的本体规定从而包含着比方法多得多的东西。社会范式与文化范式在我国学术界的形成及其变化 ,既表明了中国现代化的自我理解的…  相似文献   

10.
<正> 《王船山沉思录》是陆复初同志继《王船山学案》之后研究船山学术思想的又一重要成果。作者自称:由于《王船山学案》受体例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本人对船山思想体系的理解,故有《王船山沉思录》之续作。所以在《王船山沉思录》中,作者以  相似文献   

11.
《清末的王船山》一文,一九八四年三月发表于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研究年报》第30辑。它主要阐述了王船山思想对清末变法维新和排满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剖析了清末的王船山区别于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和其思想对清末各派人物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突出了章太炎对王船山思想的推崇和对曾国藩的批判及其前后变化:文章发掘和整理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资料,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外船山学研究的一些新进展。本刊将其连载,意在为促进中日学术文化交流,作涓埃之献。  相似文献   

12.
刘人熙有强烈的民族精神,主张以传统道德拯救中国。从青年时候他就开始就崇拜王船山,研习王船山的著作。他认为王船山继承孔孟程朱思想又有所发展。刘人熙对王船山的推崇仰慕影响了谭嗣同,使谭嗣同崇拜王船山,但刘人熙又不赞成谭嗣同的"变法",未参加辛亥革命的有关活动,民国建立后虽对民主自由等现代观念有微辞,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民主自由独立的思想,尤其赞成民主共和的建国思想。正因为这样,刘人熙认为以船山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能"新湘"、"新天下",所以他创立了船山学社。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本反映八十年代我国大陆学者研究王船山及其思想的主要成果的论文集——《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集》,最近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选编了全国九竹市四十位学者的三十八篇论文和一篇讨论综述。前四篇总论船山哲学的基本精神,治学的求实态度和博大气象。接着按专题选录了船山唯物论的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伦理学、历史观、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文学思想、学术渊源和生平事迹等方面的三十七篇论文。最后附录讨论综述,就船山学术研究中有争议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客观的评述。该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学术论著。它比起  相似文献   

14.
从程朱理学到明清之际的王船山,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道器之辨实现了一次范式转换,即从程朱理学本体论范式下的"道体器用"说转换为明清之际王船山生存论范式下的"治器显道"说,而生存论范式开启了不同于伦文主义的人文主义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6,(5):103-109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中,1936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但在学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1936年发生了一系列看似不重要却影响深远的事件,如"两个口号"的论争,鲁迅的去世,"新启蒙"运动的展开,而这些事件,都曾对中国后来的文学和文化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各方面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化,造成文化生态失衡,出现精神危机和伦理道德失范。为此,应充分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完善社会制度,建立有效机制;创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生态;建立正确的生活范式,以抵制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邓潭洲同志撰写的《王船山传论》 (以下简称《传论》),是解放后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王船山的生平事迹及其学术思想的专著。该书自1982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有的专家认为,该书对王氏一生行事,叙述翔实,对王氏的学术思想的各个方面都作了具体的论证,不乏卓见。湖南人民出版社已决定将此书列为1985年参加香港书展的图书之一。《传论》作者邓潭洲同志,对明清史有很深造诣。五十年代中期,正是作者‘而  相似文献   

18.
亢学军  侯建军 《河北学刊》2005,25(5):129-133
从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背景看,明代中晚期考据学的复兴与清代考据学在时间的衔接,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学术成果的继承与发扬上,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这一时段考据学思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明中晚期考据学复兴过程中,一些学者批判宋明理学的流弊及空疏学风,倡导怀疑和求真精神,用实证考据的方法从事学术研究,对明清之际学风由虚向实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也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激进分子。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中,章太炎是对王船山评述最多,也最为推崇的学者之一。在章太炎对王船山的评述中,主要集中在对王船山的民族思想、王船山的历史观,以及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的比较等三个方面。出于排满革命的需要,章太炎不但高度评价了王船山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气节,同时在民族思想、进步的历史观等方面继承和光大了王船山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对维新思潮影响较大的中国传统经世思想家是王船山。船山思想中的道器论、变法观、进化论、历史论和民族观等 ,都对戊戌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