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园林景观评论的主体论是园林景观评论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的是评论主体的构成和特点.主体是评论的提出者,他们当中有专家、艺术家、社会公众和业主,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和局限性,不同的评论主体有不同的评论结果.研究评论主体可以了解评论结果差别的原因和各自的侧重点,从多方面揭示园林景观设计构成和价值观的体现,指出设计和创作过程的缺陷,为完善和发展中国园林景观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2.
现代艺术带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独特的启发,形成了丰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其不仅在形式的层面上丰富着现代园林的形态,而且在观念和意义的层面上也拓展着现代园林的表现空间.对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手法的研究为园林设计实践提供了不同的艺术视角,从而创作出适合我国时代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3.
楹联,作为园林景观的要素之一,与体现园林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楹联高度的文学性和多彩的修辞手法,饱含着汉文化的丰厚底蕴,使园林景观主题突出,意境再现,内涵丰富,意趣盎然。“以园林胜”著称的扬州,无论是湖上园林,还是城市园林,数量众多的楹联,其表达内容和表达艺术都洋溢着浓厚的扬州地方文化气息,包蕴着丰富的扬州地方文化内涵,是扬州历史文化宝贵遗产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扬州园林楹联多角度、全方位体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我们民族的精神文明。这便是我们从楹联修辞角度审视扬州园林文化深层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园林意境的生成离不开三方面的动因:一是园林景观的美学特性;二是欣赏者的个人条件;三是欣赏过程的环境因素。首先对中国园林意境进行了阐述,提出园林意境的概念,得出园林意境生成的动因,并对各个动因进行分析,为园林意境的创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园林可以看作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的依托形式,文章以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特色为史料基础,对近代天津营建的租界公园、公众公园和私人花园从选址由来、造园风格、元素构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文化是南北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近代时期建设的租界公园则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汇集了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内涵.近代天津城市兴建的各国租界公园和中式园林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融合,同时也是城市历史的见证,租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哲学源流上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儒、释、道等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儒家思想为园林建造设计行为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园林生活为佛教信仰与适宜的生活方式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道法自然是中国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体现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哲学源流上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儒、释、道等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儒家思想为园林建造设计行为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园林生活为佛教信仰与适宜的生活方式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道法自然是中国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体现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论明清园林美学中的“宜”范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代园林美学领域,“宜”的标准得到确立,合宜适用成为衡量园林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园林景观不仅要与自然界风光相得益彰,更要符合所有者的身份、地位、经济实力以及种种实际需要。同时,园林还要尽可能体现设计者的创造理念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村落园林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古村落中保存完好的园林景观已为数不多 ,文章对其实例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了“古村落园林” ,并从我国城镇古典园林与“古村落园林”相对比的角度入手 ,对“古村落园林”的界定、特点以及进行“古村落园林”研究的意义等三个方面 ,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 ,以求拓展和深化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与风水理论的渊源、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识与风水理论的关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风水观念的体现,研究了风水理论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地选址与布局、各种造园要素、园林组景手法等方面的体现,指出了风水理论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布局密切结合,并对中国园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风水理论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竹文化深厚的意蕴对竹子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竹子在园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在现代园林中,竹子造景是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皇家园林在整个中国园林体系中起源最早 ,地位最高 ,建构最为壮观 ,艺术价值也最高。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文化基础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游牧遗风、“仁学”思想、皇权观念、宗教信仰、行乐意识、隐逸情结诸文化因素论述它们对中国皇家园林艺术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园林桂花造景历史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花是中国十大传统花卉之一,中国古代用桂花造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汉早期桂花就与中国园林结缘,魏晋六朝时期桂花成为园林造景的材料之一,唐宋时期将其广泛用于造园,并在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造园的主要材料,达到了无园不桂的程度,近现代更是被发扬光大。中国古代园林之所以植桂造景,是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于桂花,有无数美妙神奇的神话传说,同时它也是古代科第吉兆和高洁品性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因能改善环境、又令人赏心悦目而成为园林要素之一,同时,植物还是表达造园者思想和意志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多元的精神内涵,并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植物的象征意义能创造园林意境,提升园林艺术的感染力。以中国古典园林颐和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归纳了植物的象征手法在颐和园中的总体运用,揭示了颐和园中植物配植的文化内涵。结果表明,造园者通过运用植物的象征意义寄托美好愿望。这给现代景观设计以启示,即通过运用古典园林艺术精髓,以期形成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景观。  相似文献   

15.
时间是美学中的重要概念。论文从传统美学中的时间观入手,分析了时之景与时之境在意境营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古典园林的分析,提出时间在园林意境审美中的景观营造与审美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是中国园林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的造园思想、造园手法、园林形式对后世园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先秦园林大多已不存在,研究先秦园林的概况,应从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人手。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诗经》《楚辞》《山海经》等文学作品的深入挖掘,探讨了先秦时期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该文从文人山水画及文人园林的发展轨迹,阐述传统山水画中的审美意境对古代造园活动的审美标准及价值取向产生的极大影响,并且由此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造园文化作为世界上三大造园体系之一,极具生命力,两千多年未曾中断,并历经沧桑不断丰富、发展。但古典园林作为农业社会的产物,古为今用的同时会呈现出局限性。因此,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对古典园林文化进行借鉴和变通,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景观形式灵活洗练、景观造价合理适度、创建普遍适用型景观空间、重视景观生态效益、景观营造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等。  相似文献   

19.
东晋是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新变期,表现为:在形制上出现了由"巨丽"到"精巧",由"营国之制"到"翳然林水"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东晋时期不仅园林布局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地形进行设置,而且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还将园主"乐情"的生活取向融入居住环境,园林的审美价值逐渐从实用价值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在功能上则加强了寄情山水、赋诗作文,放松心志、体认生命的士人情趣。这说明随着园林形制在东晋时期的日益精巧化、雅化,园林中的文化因子不断地得到了增加。这时的园主更加注重园林在寄情山水、放松心志和体认生命等精神层面的功能;在审美观念上发生了由"炫富"到"隐逸"、由"比德"到"畅情"、由"崇俗"到"尚雅"的嬗变。说明当时的园林不再是园主们物质上的需要,也不再是他们家藏的外漏,而是真正成了他们精神上的家园,成为他们心灵上的栖息之地。这时的他们在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之中,怀着一颗平静之心,恬然怡然、欣然悠然,冥视六合,真正实现了园与人、身与神的合一;这些变化都表明园林审美功能在东晋上升到了首位,并呈现出个性化、士人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20.
"现代形态"山水画虽然给画坛带来了一片清新,但其创作和发展只有与中国文化的根系进行连接,注意作品的内蕴,才会成为在中国的文化土地上成长起来并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