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7月12日,日本举行第17届参议院选举,执政的自民党惨败,该党总裁、内阁首相桥本龙太郎引咎辞职。自民党原小渊派首脑小渊惠三,在7月24日自民党两院议员大会上当选为第18任总裁,在同月30日召开的临时国会会议上又当选为第84届内阁首相。一、出...  相似文献   

2.
1993年8月6日,在日本特别国会的首相选举中,由社会党、新生党、公明党、日本新党、民社党、先驱新党、社民联以及参议院民主改革联盟等7党1派共同推荐的首相候选人细川护熙战胜自民党一党推荐的首相河野洋平,当选为日本第79任首  相似文献   

3.
石桥湛山是日本战后第七任内阁首相,自民党第二任总裁。石桥于1956年12月23日组阁,不久,因病于1957年2月23日去职。石桥内阁只执政63天,是战后仅次于东久迩内阁(50天)的短期内阁。石桥湛山1884年生于东京。190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哲学科。1911年进东洋经济新报社,历任编辑局长,社长;1921年任太平洋向题研究会干事,并参加筹建“裁军同志会”工作;1944年大藏省设战时经济特别调查室,石桥任委员;1945年参加自由党的筹建工作,并加入自由党;  相似文献   

4.
肖世泽 《日本学刊》2001,(4):137-142
20 0 1年 4月 2 4日 ,现年 59岁的小泉纯一郎 ,以压倒优势当选自民党总裁 ,2 6日又在国会当选内阁首相 ,成为永田町首相官邸的新主人。国会议员世家出身小泉纯一郎 1 94 2年 1月 8日生于横须贺市。其祖父小泉又次郎 ,参加过宪政会及民政党 ,任过 3次党的干事长 ,1 90 8年当选众议员 ,共当选 1 2次 ,任职 37年。 1 92 4年当选众议院议长。战后被任命为敕选众议员 ,在职 4个月。父亲小泉纯也是小泉又次郎的养子 ,1 937年当选众议员 ,太平洋战争期间参加“大政翼赞会”,战后被整肃。 1 952年解除整肃后重新当选众议员 ,与党人派鸠山一郎及官僚…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5日,原自民党干事长森喜朗在小渊惠三首相病重住院的情况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地当选内阁新首相,引起世人的普遍注目。记者出身的众议员森喜朗1937年7月14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小松市能美郡根上町,地主世家,其祖父和父亲两代长期任町长。森喜朗1950年3月于根上町立浜小学毕业后,进金泽市高冈町初中学习,1953年3月毕业后再进金泽市县立二水高中就读。1956年进早稻田大学商学部,翌年参加学生组织“雄辩会”,同年参加了自民党。1960年大学毕业后进产经新闻社经济部任记者,1963年辞去记者工作任众议员今松次郎的秘书。今松属自民党岸…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众议院选举,最终民主党击败自民党以308个席位赢得了本次大选,实现了政权更迭。同年9月16日,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新首相,鸠山新内阁诞生。鸠山新内阁成立后,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自民党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其重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的税制主要是根据1949年的“夏普劝告”制定的,因而也被称为“夏普税制”。“夏普税制”是以所得税为核心的重点在直接税的赋税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国内要求改革现行税制的呼声逐渐高涨。1979年大平内阁首先提出了以导入“一般消费税”为主体的税改方案,但由于党内外压力,1979年秋国会总选举前又撤回了这一议案。中曾根内阁也于1987年提出“营业税”及相关联的一些法案,后来遭各方面激烈反对,结果未付表决而成为废案。竹下上台后,再次积极着手税制改革,1988年6月自民党通过税制改革大纲,不久即向国会提出了以全面导入“消费税”为支柱的有关税制改革的6项法案。对于自民党提出的税改议案,特别对是否导入“消费税”的问题,执政的自民党和各在野党再次形成对峙状态,在国会最初审议期间,自民党提出的6项税改法案未能获得通过。9月底在多数在野党议员拒绝出席的情况下,国会决定临时国会会期延长59天。11月16日,众议  相似文献   

8.
高洪 《日本学刊》2006,(6):44-54
2006年9月自民党新总裁安倍晋三组建起新的联合政府,开始了战后出生的政治家领导日本的新时代。政治属性上以战略派为主要特征的安倍政权产生,标志着“1955年体制”余波的消亡,日本的权力中心和决策机制不断向首相官邸集中,“脱离战后”意义上的政治体制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自民党新老政治家之间的权力交替,新政治势力开始按照日本的国家战略利益需要,一面推进修改宪法等基本国策,一面调整自民、公明两党联合政府的经济政策。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日本首相更迭较为频繁。日本众议院选举、参议院选举及执政党党首选举,是促发首相更迭的制度性因素。在首相更迭的政治过程中,派阀领袖是最核心的行为主体,且党首选举与派阀政治共生,社会传媒影响内阁存续。首相任期与经济增长、派阀抗争、日美同盟等政治生态因素密切关联。在自民党政权的不同发展阶段,首相更迭的利弊得失不尽相同,冷战后党员投票的引入则强化了新任首相的决策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金赢 《日本学刊》2006,(6):55-68
传播政策在安倍晋三的政治经营中,兼有战术与战略的双重色彩,地位重要,受重视的程度也前所未有。安倍的传播政策阶段性特征明显。在成为自民党总裁前,安倍重在塑造“新生代政治家改革旧自民党”的形象,由此成功掌权。成为总裁及首相后,其传播重点移至更大目标,即在国际上塑造“美丽的国家——日本”。研究安倍的传播政策,需要分析组阁中安倍晋三任命的一个关键人物——传播事务首相辅佐官世耕弘成。世耕作为安倍集团的核心人物,今后将负责打造一种新型传播体制,对内推进国家认同,对外提升国际形象,为实现安倍政权的国家战略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