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归十年,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关系日益深化,成为推动澳门经济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由市场机制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民间产业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两地政府间的经贸合作机制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从而在制度层面上有力地推进了两地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自2003年CEPA签署尤其是内地开放访澳"个人游"以来,内地因素成为带动澳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近期,中央政府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深化两地合作的政策,例如赋予广东先行先试的CEPA补充协议五、支持澳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六大方面九项措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粤澳合作开发横琴岛等,这些措施对于突破澳门资源瓶颈、拓展澳门发展空间、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共同打造粤港澳区域竞争力等,都将产生重大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2.
舞狮舞龙是全世界华侨华人最喜闻乐见的中国体育项目,也是澳门最有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澳门的舞狮舞龙有许多特点,在“龙狮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澳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文化现象,对向全世界推广中国民族体育项目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洪琼 《社会科学家》2003,(4):128-131
“游”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独特范畴。孔子讲“游于艺”、“成于乐”,而庄子所言说的则是“逍遥游”。视域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二者的差异。孔子所言说的“游”是与其仁学相关联的,思考的是“游于艺”。而在庄子那里,思想的主题是自然的自然性,区别于孔子人伦的自然。庄子是游于道或是游于自然。此外,从“游”的方式、对于技的态度以及从达到“游”的超越途径等来看,二者的“游”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然,庄子与孔子的“游”又是互补的。其互补性对于形成整个中国传统的“游”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运源 《学术研究》2004,(1):147-148
2003年10月17日,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亲赴澳门,主持内地与澳门更紧密关系安排(CEPA)的签署仪式简称。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对外开放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体现,是对内地澳门加快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巨大推动。在此利好的背景下,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于2003年10月24至25日,在澳门举行“澳门综合竞争力与周边地区关系” 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和内地的北京、广州等  相似文献   

5.
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一个历史新时代的开始。“一国两制”为澳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基本法又为未来澳门的稳定繁荣提供了权威的法律保障。澳门的进一步发展仍有潜力,历史上形成的澳门的独特优势虽有削弱,却尚无人能替代。因此,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迎接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双重挑战,振兴经济,再创繁荣,不仅是澳门回归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概括,也将是贯穿于整个21世纪澳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澳门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单一经济增长模式,尽管短时期内可以刺激澳门经济高速增长,但是长期依靠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对澳门来讲不仅风险越来越高,而且对澳门未来经济社会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澳门要从根本上改变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单一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贯彻落实2009年12月20日胡锦涛在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庆典活动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就职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的精神,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快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澳门历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珠海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珠海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澳门历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1月1-2日在珠海市举行。中共珠海市委以及各主办单位的领导出席了研讨会的开幕式,来自内地、香港特区、澳门与台湾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其中港澳台学者约20多位。与会学者共向大会提交了70余篇论文。会议围绕着葡占澳门、明清时期的澳门、澳门与中国革命、澳门回归的历程、澳门文化、“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澳门经济展望和粤港澳经济关系以及澳门…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的“个人自由观”的三个问题。1、“个人自由观”的学理根据在于人类自由自觉的特性,它决定了:个人在经验性的维度上“选择”不同的个性;在时代性的维度上“选择”自我的意义;在历史性的维度上“选择”主体的超越。2、个人自由有其现实领域与真谛。现实领域包括经济自由、政治自由、道德自由、私域自由;而其真谛在于创造性的超越与对人类本能的“升华”和“压抑”的自我承担。3、个人自由的条件性决定了其不能割舍的责任性,这里的质底在于:唯有如此,个人自由才可能成为可操作的现实。而个人自由与其责任相对应,体现出个人选择的标准性。这标准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实践活动的内外尺度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冥使错勾及"具魂法"、"重生药"母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冥游返阳,如何解决当事人肉身保存问题?“具魂法”、“重生药”是中土冥游故事吸收印度民间智慧对当事人还阳技术问题的具体操作。“冥游得悉阳间未来事”与“预见母题”相交叉,冥游者常无意中获得秘密。在冥王公正与冥吏疏忽的行为比较中,冥狱威严与冥法公正,成为阳间吏治的一个生动参照,冥游者在人间的现身说法成为可能,并强化了故事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澳门博彩业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赌权开放对博彩业本身乃至整个澳门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因此而当然地成为澳门经济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个历史事件.十年来澳门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以及社会的繁荣稳定,用事实证明了赌权开放之不可否认的历史意义.然而,在肯定其十年来为澳门经济和社会所带来的辉煌成绩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在博彩业“井喷式”增长的背后,也日益暴露出诸多体制矛盾和结构冲突.本文指出了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客观存在,分析了其成因,阐明了澳门博彩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清除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龙虾三吃”是日常生活中的俗事 ,但它透露出来的哲学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人们根本无法从餐桌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被宰杀了并被烹饪过的“龙虾”去理解、达到那个未出场的、活生生的、真实的龙虾。传统西方哲学的主旨在于追求永恒的“在场” ,试图通过理性形式 ,从感性存在中发现纯粹的统一本质。然而 ,后现代诸哲学家如晚期的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对这一病弊作出了怀疑和反思 ,以为“在场”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先权 ,它总与“不在场”相联系、相统一 ,而力倡回到真实的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16.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朱奇志 《江汉论坛》2004,4(5):87-90
龚自珍和鲁迅一生都与"梦"结下不解之缘.龚自珍的"梦"是忧患的宣泄,理想的升腾,往事的感怀,做的大凡是美梦、好梦、奇梦,体现出绚丽浪漫的色彩;鲁迅的"梦"则远远溢出"梦"之常态,成为内心黑暗影子的暗示和强化,做的大凡是苦梦、噩梦、毒梦,播撒出阴森愁惨的"鬼气".这种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两位先觉者各自不同的心理个性和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是"与"应该"之间--兼与程仲棠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程仲棠先生对"是"与"应该"之间关系的理解,从历史-文化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休谟对"是"与"应该"关系的理解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他的理解作为一种批判意识,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性方案知识学建构的内在困难.从历史-文化的视野看,不同时代的"是"与"应该"之间的通约模式都是当时历史-文化实情的反映,是那个时代所达到的文明水平的历史表征.因此,对"是"与"应该"关系的哲学理解其实是一种历史-文化批判.程先生的方案一方面忽视了自然事实的社会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他仍然想建立一套关于"是"与"应该"关系的普遍的逻辑-哲学纲领.  相似文献   

19.
论“仁”与“爱”——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玉顺 《东岳论丛》2007,28(6):113-118
作为当今西方世界的一种前沿思想,舍勒的"情感现象学"乃是基督教文化传统在当代哲学中的一种典型形态。正如儒学以"仁"为核心观念一样,情感现象学以"爱"为核心观念。因此,在儒学与情感现象学的比较中,这里比较儒学之"仁"与舍勒之"爱":舍勒的"爱"是奠基性的,而儒学的"仁"则是本源性的;舍勒的"爱"是精神人格性的,而儒学的"仁"则是生活情感性的;舍勒的"爱"是在者性的,而儒学的"仁"则是存在性的。  相似文献   

20.
辨"齿、牙"     
田树生 《殷都学刊》2002,6(1):99-101
一些大型字典、辞书或齿、牙不分,或认为牙是臼齿。依《说文》、古文献、动物形态,牙实为尖锐的犬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