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86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学术讨论会。有六十多位专家与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还有正在中国访问的日本和西德的专家。会议收到论译文三十五篇、译丛一集。代表们主要就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一种观点认为,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批判了第二国际理论家鲍威尔关于“民族是命运的共同体”的唯心主义论断,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既是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的特征,也是民族与民族间区别的标志,是普遍适用的。有人同意斯大林关于民族定义的四要素普遍适用,但认为民族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 在民族理论的教学中,一些学员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的回族没有它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地域,这同斯大林提出的关于民族概念的四个特征不相符合。”对于这个问题,有必要加以探讨。笔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认识。 这里,涉及到下列几个问题:斯大林关于民族概念的定义是否正确,符合不符合我国回族的实际情况,我国回族是否具  相似文献   

3.
<正> 民族问题在马列主义学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时,必须研究民族问题,在研究民族问题时,首先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四个特征应如何理解。 斯大林在1912年底到1913年初写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给资产阶级民族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他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二卷,第294页)这是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大贡献。后来斯大林根据实践的检验,觉得该定义不够确切,于是在1929年将上述定义改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我国五十年代的民族识别工作,对民族识别的缘由、理论根据和进程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在民族识别工作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密切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尊重本民族的意愿,慎重稳妥地逐一进行识别,以明确民族成分,确定民族名称。在识别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共同体时,不能不以斯大林提出的四个特征作为遵循的原则。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与中国民族的实际,应看到多数民族在解放前尚处于前资本主义时期,四个特征正在形成之中。因此,民族识别工作又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教条主义地运用斯大林提出的四个特征,而应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恩格斯、斯大林给政治经济学对象所下的定义,进行了热烈地讨论。由于这两个定义在文字上表述不同,就产生了对定义的不同理解。其中之一,说斯大林的定义不仅“是从恩格斯的定义后退了”,而且“是后退了两步”,说在我国经济活动中“许多含混的、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论点,都是由此引出的”。对斯大林的定义持否定态度,这是当前经济理论界在讨论经济理论问题中片面性的一个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6.
“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这两个表述资本主义时期民族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的概念,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但我怀疑它们的科学性。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给民族下的定义是:“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个定义是科学的。它表明民族首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既不同于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以及以若干血缘关系相近的氏族组合而成的部落,也不同于以人们的遗传特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2020,(1)
民族应该划分为狭义民族和广义民族两种,狭义民族是指具备斯大林所说的民族四大特征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民族六大特征的具体的某一个民族共同体,如汉族、匈奴族、蒙古族等等;广义民族则指具有或某种程度具有民族特征的包括两个狭义民族以上的多个狭义民族的人们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游牧民族、中华民族(即国族)等等。目前一些学者所引用的西方和日本学者有关民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民族定义,不过是广义的"国族"定义而已,既不包括狭义民族,也不包括其余的广义民族,不能颠覆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概念。从西方传入的"族群"概念涵义模糊,如果说"族群"是处于"政治共同体"的"民族"下位的话,那么,"族群"就具有发展成为"政治共同体"的"民族"并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必然前景,是十分有害的;如果说"族群"是指斯大林所说的具有四特征的"民族"下位的话,不见得比斯大林所说的"部族"高明多少;如果说"族群"是指斯大林四特征的民族的话,更没有必要用"族群"颠覆"民族"。我国学者已经在吸取、改造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民族理论体系,没有必要以西方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的民族理论为圭臬,并按照他们的理论用"国族"和"族群"去颠覆民族,应该形成我们自己的有关民族理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化看我国民族性格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民族性格就是指一个民族的群体个性,是一个民族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斯大林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在这里,斯大林指出了构成一个民族的三个基本因素,一是共同的地域,二是共同的经济活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经济学者们普遍都肯定了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的表述是正确的。斯大林说:“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就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问题在于对这个“需要”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志认为斯大林所讲的“需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即:人民生活的需要、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对内行政管理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及援外的需要。我们认为这种多需要的观点,就是多目的的观点。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斯大林的论述的曲解,成了我国现实生活中为生产而生产的错误倾向的理论依据。因此,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实在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下面谈谈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张奎良同志在《辩证法的十六要素和四个特征》(《江汉论坛》1982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辩证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辩证法成果的一次积极的综合”。我认为四个特征与十六要素在其最基本的方面是不一致的,四个特征不符合十六要素的精神实质;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辩证法成果的“积极综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根据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定义,可以把民族分为两大类形态:(1)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公社时代的原始民族,这是民族的原生形态;(2)按地缘关系结合的文明时代的民族(包括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这是民族的次生或再生形态。氏族公社时代的原生民族,已具备了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四个基本特征。所以称其为原生民族,是因为此时民族的四个特征密切相连,缺一不可。文明时代的民族,失去了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原生性,氏族公社时代原生民族那种四个民族特征浑然一体的状况,在文明时代的民族中再也没有出现。因而,民族形成的上限,不是在文明时代的任何发展阶段,而应该在母系氏族公社时代,氏族的产生就是民族形成的上限。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民族理论研究中,民族定义、民族形成等问题占有重要地位。而恰恰在这些问题上,学术界意见分歧很大。要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解决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认识问题,同时要辩明什么是民族即民族的本质问题。本文拟就上述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3.
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除研究它的内容,肃清左倾路线的影响外,还应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如何实现,谁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执行者,弄清这些问题,对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如何理解斯大林的定义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论述,而斯大林的论述又是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观点。“文化大革命”中有些人想否定斯大林的定义。粉碎“四人帮”后,大多数人认为斯大林的定义是正  相似文献   

14.
读了《经济研究》1979年第八期孙冶方同志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很有启发,但有些说法还不能同意,提出来和孙冶方同志商榷。一、关于斯大林同志的生产关系定义中的“交换”问题。斯大林同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中有没有“交换”?孙冶方同志说:“斯大林定义中没有‘交换’”,“斯大林同志因为一般人都把‘交换’理解为‘商品交换’,他怕引起误解,所以就把‘交换’这一项目取消”。斯大林的定义中  相似文献   

15.
<正> 1923年,列宁还在世的时候,加米涅夫第一个提出了“列宁主义”这一概念。但当时苏共党内关于这一概念的理解,还没有统一起来。这突出地表现在斯大林与季诺维也夫对列宁主义所下的两个定义上。斯大林的定义是:“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季诺维也夫的定义是:“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战争时代和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直接开始的世界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定义是否正确、是否一致呢?斯大林认为自己的定义是正确的。因为,第一它正确地指出了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科学概括,应该说是由斯大林明确提出来的,一九一八年,斯大林在论述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的时候,谈到了这一点。他说:“民族问题不能认为是什么独立自在的、一成不变的问题。民族问题只是改造现存制度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完全是由社会环境的条件、国家政权的性质并且一般地是由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决定的。”(《斯大林全集》第4卷,第140页)后来,斯大林在其他著作中又进一步发挥了这一论点,指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民族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这就是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同社会革命总问题的相互关系所作的著名论断。  相似文献   

17.
<正> 上层建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长期以来,在我们中间通用的是斯大林所下的定义。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书中这样写道:“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见《斯大林文选》第五二○页)自从这个定义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直到今天,我国哲学界对它仍有争论。因此,我也来谈点粗浅的看法。我认为,斯大林给上层建筑所下的定义,就其基本思想来说,是正确的;就其表述形式来说,是有很大缺陷的。  相似文献   

18.
一贺国安先生在《民族研究》1989年第4期撰文指出,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体系有四个错误,读后深受启发。我们认为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体系还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即关于民族语言的消亡是民族消亡(民族融合)最终标志的结论;“只有在全世界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第二个阶段,即统一的世界社会主义经济逐渐形成起来代替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只有在这个阶段,类似共同语言的东西才开始形成起来,因为只有在这个阶段各民族才感觉到除  相似文献   

19.
论原始民族     
关于民族形成问题,民族学界各家说法不一。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民族学界的专家前辈。 一、氏族部落是以四大要素为基础的原始民族 在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中,一种观点认为,民族是由部落发展而来的,氏族部落不能形成为民族。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民族。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众所周知,“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2020,(3)
梳理马克思、恩格斯散见于其德文、英文著作中的“民族”字眼,可以发现其民族观揭示了古代民族、现代民族两条形成路线,都经历了“部族”阶段,并且分别以建立古代民族国家、现代民族国家为各自发展的高级形态。这就与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强调“现代”这一时代定位有了出入,从而为拓展其适用性提供了可能。无论是梁启超1905年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国家主义创造,还是顾颉刚1939年对“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论证,很多论述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暗合。费孝通1939年运用“族团”(ethnic union)概念与顾颉刚进行商榷,难说构成民族对等意义上的学术对话,其1988年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阐发,则更多是对斯大林民族定义中国化实践智慧的总结,但其核心概念“民族集团”的使用比较随意,也缺乏定性分析,这都源于其始终没有认识到乃师史禄国英文写作中运用的ethnos实际上是希腊语ενοs的拉丁转写。“中华民族”在梁启超、顾颉刚看来就是属于文化族类而非种族、氏族、部族的“汉族”或“汉人”。只有以马克思民族观为基本规范,才能解决政治学、民族史学科分割带来的认识局限问题,从历史的镜像看到清末民初民族关系结构变革的历史真相,进而建立“一族多线”的中华民族国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