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多益善     
韩信原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因为他为刘邦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立下了盖世奇功,被封为楚王。不久,刘邦对他所封的异姓王产生了疑惑,担心他们谋反,便想办法逐个除掉。他采用陈平的计策,假装巡察,通知韩信在陈县迎驾,当场把韩信捉住,押在随行的车上。回到洛阳,刘邦想要惩治韩信,又  相似文献   

2.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一出美化韩信、鼓吹复辟倒退的坏戏。这出坏戏写的是楚汉相争时期,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故事。在戏中,靠反动的唯心史观,把韩信捧上了“天”,什么“盖世奇才”、什么“满腹经论”,把兜售孔老二“天命观”的破烂货,当作金粉给韩信涂个假脸,把其野心家的韩信掩盖起来。在戏中发狂地鼓噪:韩信是“兴汉灭楚”的关键人物,刘邦要有了他,便“三秦可得了”,项羽可灭,天下尽在掌握之中”;刘邦若失去了他,就会“东归无日”“万里江山一旦抛”。不得了,简直把韩信吹捧得象孔老二一样,  相似文献   

3.
故事精讲秦朝灭亡,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刘邦被封到偏远的蜀地做汉王。刘邦进汉中后,将进入汉中的唯一通道上的几百里栈道烧掉,使项羽放松警惕。其实,刘邦一边任用韩信加强练兵,作好打回关中的准备,一边又用韩信的计谋,派几百人去修栈道,做出要出兵杀回关中的样子。驻守关中的是雍王章邯,他知道修复栈道,需要在悬崖峭壁上搭架木板,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需要费时好多年,所以丝毫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而在修栈道的同时,韩信已率领大军绕道进发,到达了陈仓。章邯急忙率兵去救陈仓,双方交战,韩信大获全胜,章邯败回废邱。有了这一仗奠定基础,刘邦最终…  相似文献   

4.
《淮海文汇》2012,(6):49-49
萧何,公元前257年出生,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随同刘邦起兵,为沛丞。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刘邦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被封为汉王后,萧何劝说刘邦以巴蜀为基地,与民休息,招纳贤才,然后还定三秦,再与项羽争夺天下,并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时,萧何以丞相专任关中事,他侍从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屡遭挫败,失军亡众,军无现粮,萧何及时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对楚汉战争胜负的论述,总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他代表旧贵族复辟势力,搞分裂;刘邦之所以胜利,是由于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统一。但是,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即个人素质的重大作用。本文拟就刘邦、项羽的个人素质在意志、度量、品德、智慧、才能方面的优劣及其对楚汉战争胜负的影响作一些探讨,以就正于同仁。一、锐志进取和衣锦还乡刘邦素有大志,而且有很坚强的意志。《史记·高祖本纪》说:“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出,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他起兵灭秦,这种大志并没有消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 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本文盘点中国历史上几个足以扭转乾坤的饭局,以飨读者. 杀机四伏的饭局——鸿门宴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相似文献   

7.
萧何月下把韩信追回来,又极力向刘邦保举让韩信挂帅带兵。刘邦被磨得没办法,就赌(du)气地说:“好吧,你叫他来,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本事。”韩信被请来,刘邦拿一块五寸见方的布帛(bo),递(di)给韩信说:“我给你一天的时间,你在这上面画士兵,能画多少,我就给你多少。”站在一旁的萧何心想:这块小布帛,能画几个士兵?急得暗暗叫苦。不想韩信却毫不迟疑地接过布帛就走。  相似文献   

8.
本文准备谈谈《鸿门宴》的主题、人物及语言,而以分析人物为重点;在分析人物时,以谈项羽、刘邦二人为中心;在刘、项二人中,以谈项羽为主。 一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记述了项羽的一生,写了他身上的优点,写了他的成功,写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立下的功绩;也写了他身上的缺点。写了他的失败与灭亡。在《项羽本纪》中,最被人称道的是“渡河救赵”、“鸿门宴”及“垓下之围”三部分。其中“渡河救赵”突出了项羽的功绩,在“救赵”中,项羽是一位了不起的盖世英  相似文献   

9.
刘邦数项羽“十罪”考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史记·高祖本记》记载,在楚汉之争相持阶段,刘、项隔广武涧对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刘邦不仅不应战,而且一连列举项羽十大罪状。后人论刘、项争雄,大都褒刘贬项,且往往以这“十罪”为依据。其实,所谓项羽“十罪”乃政敌责难之辞,其中难免有诬陷虚夸的成分,不可盲目地信以为据。现逐条考辨评析如下: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人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按:《史记》曾多处提到怀王之约,合而观之,大体情况是,怀王命宋义、项羽等人北上救赵,同时又遣刘邦领兵西征,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即先入关灭秦者王关中。刘邦抢先入关,“当王关中”,而项羽却把他封干巴、蜀、汉中,所以有  相似文献   

10.
王文涛 《南都学坛》2009,29(4):22-23
作为"汉初三杰"之首的萧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相良辅之一,为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西汉建立后,萧何更是谨守管籥,功冠群臣。据历史记载,萧何与刘邦素为交好,关系渊源颇深。在长期的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刘邦出谋划策,竭尽全力,体现出其超凡的政治眼光;通过荐韩信、荐曹参,体现出此人不仅慧眼识才,而且宽宏大度;萧何还具有优秀的管理才能,把关中治理得井井有条;长期的政治斗争积累的经验使其处处小心谨慎;出于名哲保身的考虑及"唯上"原则,使其在对待韩信等问题上做出了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秦末汉初的历史舞台上,出现过一批足智多谋之士,对成就刘邦的事业起了重大的作用。这些“智多星”,依其出场的先后,顺序为:肖何、张良、郦食其、陆贾、韩信、陈平、随何、叔孙通、娄敬。这些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环绕在刘邦周围,形成了一个彼此虽无密切联系、但却统领于一人、为建立西汉王朝而服务的谋士群。了解并研究这个谋士群的情况,对于揭示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线索,明确刘邦胜利的原因,探讨封建制度下君臣关系的本质,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刘邦反秦过程中批判了秦王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社会控制思想;楚汉战争时期,又以项羽为参照物,初步确立了自己的社会控制思想;汉政权建立后,依据汉初的社会现实,将其社会控制思想进一步系统化、体系化;在晚年经由陆贾的改造,完成了从马上打天下到马下治天下的转变。刘邦社会控制思想的产生与确立,为汉王朝的建立及其经济复兴、政治稳定起了重大作用,使汉初社会逐步走向规范化、秩序化。  相似文献   

13.
西楚霸王项羽当年失败后如果听了乌江亭长的话,渡江东去重振旗鼓,那么历史会怎样发展?很难预料。至少刘邦的皇帝做得不那么安稳。但是项羽没有渡江,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别虞姬、弃骓马,自刎江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叹。唐代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叹道:“胜败兵家事不明,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相似文献   

14.
<正>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原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文不出众,武不惊人。在反秦斗争中,他在沛县起兵,身边仅有近百人。经过三年征战,一直打到咸阳,灭了秦王朝,兵力发展到十万,号称二十万。紧接着是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有万夫之勇,是一员猛将。且占有梁楚九郡,拥有精兵五十万,号称一百万。此时刻邦被封为汉王,仅占有巴、蜀、汉中小块土地,兵力仍是十万,号称二十万。在如此劣势情况下,经过四年的反复较量,刘邦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垓下一战最后消灭了项羽的有生力量。煊赫一时的项羽不得不在乌江自刎,终了自己的一生。刘邦则平定了天下,做了汉王朝第一个皇帝。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极具文学色彩,其性格表现与历史功过,无不体现司马迁以人物承载历史的史书创作的人文情怀。项羽、韩信、刘邦等栩栩如生的形象,演绎着《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价值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点滴悦读     
《山西老年》2016,(4):54-55
可以家贫不可心穷朋友问我:楚霸王项羽,那么神勇无敌,威风凛凛,怎么会失败呢?我说:从一个细节,就能知道他失败的原因。项羽作战勇猛,许多人心甘情愿跟随他。但跟随他的人,无论立了多么大的战功,也得不到封赏。实在没办法了,不得不封赏的情况下,项羽就会把要封赐的大印,恋恋不舍地拿在手上,不停地摸呀摸。曾是项羽手下的韩信指控说,  相似文献   

17.
楚汉相争为何楚败汉胜陈裕宽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英雄辈出,豪杰蜂涌,最后推翻了秦皇朝,并形成了以项羽、刘邦为主角的楚汉相争,中原逐鹿的格局。其结果,不是占绝对优势的项羽获胜,而是开始时处于绝对劣势的刘邦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汉皇朝。先看...  相似文献   

18.
《史记》《汉书》“西破秦军濮阳东”施事者,历来相关歧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只有项羽、刘邦,没有项梁;二是只有项梁,没有其他二人;三是项梁、项羽、刘邦三人同至。史文已确切记载参与者实有项羽、刘邦,因此问题思考的关键在于判断“项梁是否亲至濮阳东”。《史记》虽有“齐军归,楚独追北”“项梁……遂追秦军”“项梁因追之”“项梁既追章邯”等文,但这些内证皆难以说明“西破秦军濮阳东”者兼有项梁,此三处“项梁”的文献意义仅是以施令者身份作为楚军的整体指称。明乎“西破秦军濮阳东”施事者无项梁,则可推断东阿战役之后,项梁的行军路线仅是从东阿来到定陶,他并没有与项羽、刘邦一道,为追秦军而同至濮阳东。  相似文献   

19.
在楚汉争雄中有位“与汉汉重,归楚楚安”(《史记索隐述赞》)的关键人物,他就是韩信。他自归汉挂帅以后,东渡陈仓,剑扫三秦,疑兵破魏、代,奇计下井陉;虏魏王、擒夏说、斩陈余(咸安君)、杀龙且,所向披靡,锐不可挡,一举循定了赵、燕、齐诸国。既平定了判汉势力,使黄河下游大片土地归刘氏;又重创楚军,消灭了项羽的精锐力量,从根本上扭转了楚强汉弱的局面,为大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尔后,又首当其冲,统兵30万  相似文献   

20.
《史记》对刘邦和项羽的描写,其基本感情倾向是抑刘扬项。司马迁运用高超的文学手法,对历史上的刘邦和项羽巧妙地进行了整体上的重塑,奠定了刘邦流氓无赖和项羽刚烈英雄的基本格调,千百年来产生了巨大影响。透过《史记》的描写,拨云见日,可得刘邦和项羽两人的历史真实面目,而太史公如此定调,亦自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是“情不自禁”而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