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山海经》与《山海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尤其是《海经》和《荒经》极可能有古图作依据,文字的简约和不相连属,很象是图画的文字说明.有些是说明人物当时在做什么或人物鸟兽的位置,有些是说明人或动物面朝的方向.如:(?)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畴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海外南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笔者在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发现了成千上万幅古代游牧人的石岩画,其中不少画面强烈表现出狼山地区原始居民的美学观念、世界观和精神世界。这些画面,与我国古典名著《山海经》记载的人类野蛮时代和开化时代的情况是非常相象的。《山海经》中的部分内容,可以作为解释阴山岩画的一把钥匙,而一些岩画可说是对《山海经》的图解,两者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对正确地判断部分岩画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有巨大意义,同时对剖析长久争论不休的《山海经》的思想内容和解决其成书时代有很大帮助。本文拟通过岩画的题材内容与《山海经》的有关记载逐一对比的方法,来探索部分岩画的时代和内容,并力图揭示凿刻这些岩画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详于言山、言水,略于言海,谓之“山海经”名似不正,故辨之。(一)由《山经》五方山系的走向状况及所述山名可考可知者,可以肯定《山经》所载之地域为今之南起江、浙,北至豫、晋,西起陕,东至鲁的多山丘陵地带。而《海经》并非言“海”,所谓“海外”、“海内”之“海”是被作为欲述主体的“位置”的“座标”,其本身并非“主体”。《山经》、《海经》所载“山北海南”的地貌特征符合中国“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地理特点,此实为远古先民对我国古代疆域原貌的真实记录,非“虚构的神话”。(二)古人关于“方位”有三类体系,即“四方体系(东南西北)”、“五方体系(东南西北中)”、“《河图》、《洛书》体系(北东中西南)”,其中,“四方体系”、“五方体系”乃东部初民“天象观感”的“自然主义”产物,“《河图》、《洛书》体系”是从哲学义理角度对人类文明所作的精辟概括。《山海经》采用“四方”“五方”体系,尤其是《大荒经》用“东南西北”体系,可征《大荒经》为《山海经》的最初文本。(三)《山海经》之“始态”只是“图”,是太古初民之岩画的摹本。“文”后图而作,是对“图”的直观的描述与解释。《山海经》成书的历程是:初“由图生文”(“图文异处”)、“图”亡“文存”;复“由文生图”(“图文异处”)、“图”再亡而“文犹存”;再“由文生图”(“图文合壁”)。 相似文献
5.
6.
《山海经》中出现的南方土著往往具有奇形怪状的体貌:黑色皮肤或躯体、器官超常发育,而以头部及头部器官的超常发育最为明显。器官的超常发育,有数量增多和体积加大两种类型。《山海经》中南方土著的生理缺陷集中在脚部,有的是畸形,有的则是一足或无脚。上述奇形怪状的体貌,生成于先民对南方地域属性的设定,出自联想和想象。先民把南方视为天地的中心,太阳对人垂直照射,这种设定是各种联想和想象得以展开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 ,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 ,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 ,赖博学以成 ,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8.
形成于春秋晚期的儒家思想,是西周文化的直接继承与发展。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唯一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所具有的封建主义文化特征应当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如果我们详细考察,便会发现儒家思想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原始宗教文化特征。这些特征集中地体现于儒家的祭祀理论之中,表现为政教合一与人神合一的政治思想和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9.
记载远古神话故事的<山海经>(或同类的著作)应当先于屈赋而存在.屈原作品中有许多词语是对<山海经>神话传说或神话意象的直接运用,包括神话人物、神话故事、神话地理、奇物异象等;有些则是出于需要对<山海经>故事进行了发挥,甚至是重新改造.<山海经>对屈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与中国奇幻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稼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山海经》与中国奇幻思维宁稼雨华夏民族素以实际、平和和中庸著称,这些基本素质与奇幻思维几乎是相悖的.但是,这并不应当成为我们无视甚至否认这个民族曾经或仍然具有奇幻思维的理由。相反,对中国奇幻思维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分析,对于认清民族素质和民族精神的演...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中国史学界对《山海经》是否可以用为可信的史料一直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将其运用到古史研究之中是民初“思想解放”的结果 ,其实此书在晚清学者常备的《书目答问》之中已属史部 ,且已较多为清季学人使用。本文通过考察这一旧籍在近代中国学统里的沉浮 ,探讨民国新旧史料观的错位、传统观念怎样在“现代”学术里通过转换表现形式而延续、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传统之中断与更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同《周易》一书一样,《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为奇特的一部。关于它的性质,作者与成书年代及其价值,虽历来众说纷坛,却论之者颇多;但对它的“荒诞”,至今学术界尚未作出理想的科学解释。为使《山海经》的研究走出迷茫,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力求给以合乎逻辑的解释。其说当否,恳请方家指正。《史记·大宛列传》载太史公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不仅太史公不敢言“《山海经》所有怪物”,班固在《汉书·张骞传》赞语中,更加上了“放哉(荒唐)”的判断词。王充《论衡·谈天》也说《山海经》“为… 相似文献
14.
15.
《山海经》记载的西部边远地区的土著居民,在形貌上具有多种鲜明的特征,他们白色皮肤,独臂或交臂、长股、肋骨合成板块状.这些形貌特征并不是现实的客观存在,而是先民在联想和想象中创造出来的.太阳在西部天空运行的态势,是先民创造西部土著居民形貌特征的依据和媒介,所运用的思维带有朴素直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楚辞》《山海经》作为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两部先秦典籍,其中的神癨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特点。不论是主宰天地人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至上神,还是具有贤德睿智、地位显赫的人类各族祖先神,或是掌管自然界各种具体事物的功能神,在称谓和司职上都有众多相同或相近之处。这种趋同反映了《楚辞》、《山海经》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楚辞》《山海经》神祗之互证——《楚辞》《山海经》神话比较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山海经>作为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两部先秦典籍,其中的神祗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特点.不论是主宰天地人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至上神,还是具有贤德睿智、地位显赫的人类各族祖先神,或是掌管自然界各种具体事物的功能神,在称谓和司职上都有众多相同或相近之处.这种趋同反映了<楚辞>、<山海经>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与战国时期的造神运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山海经》中绝大多数的志怪神话并非史前文化的“遗存” ,而是在战国时代根据特定社会需求对前赋文化做出的新综合。记录在儒家经传上的传说故事也不是神话的历史化 ,倒正是《山海经》神话的原始素材。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缺乏高昂的宗教热情而以现实主义为文化的基调。这种文化在个人生活上追求长寿、富贵、多子孙。战国诸侯在享乐腐化方面超过春秋 ,他们注重养生 ,追求长生。这样 ,方术之士为取信诸侯而为历史人物制造神圣故事使战国发生了一场造神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角方士以长生不死之术谒见诸侯时多备有说辞底本 ,临事取用。《山海经》当是神仙方术之士事先备好的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与先秦时期的南方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文献《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前后经多人撰补刊刻,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它记载的山川风物,超出我国的辽阔境域;它叙述的自然景象,至今仍可查考;宣书录的医用药物,现代科学还能检验,更为可贵的是,这部巨著还为先秦民族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保存了《经》、《传》不载的古代民族学的珍贵资料;它是民族文化遗产中 相似文献
20.
袁珂先生新著《山海经校注》,考证简洁,资料翔实,议论良多趣味。如对《海内经》“太皞爱过”四字不轻易放过,引出天梯的议论,读来畅快。翻阅时亦偶有所获,札记如下,以求大雅教正。一、沐浴风俗源流“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乌。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大荒南经》) “舜之所浴”似乎不单纯如郭璞所说“言舜尝在此澡浴也”,而是一种宗教活动,此风俗在传说时代可能广泛存在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