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水浒传》的悲剧结局,当然是指宋江们的毁灭而言。梁山泊农民起义军的前身,原先只是四位头领,“七、八百小喽啰”的一小股队伍。在严峻的现实斗争锻炼过程中,这支队伍与官府开展了六次大规模的武装对抗,逐渐汇集成一百零八位头领,建立成完备严密的组织。到招安之时,已经发展成“十万之众”。如果不走招安道路,梁山泊起义军也就不可能导致《水浒传》式的悲剧结局。可  相似文献   

2.
论《三国演义》的悲剧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的学者们,有意无意地,每以“打破大团圆模式”的《红楼梦》作为我国悲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以为自《红楼梦》起,我国才有了置于世界名著之林亦无愧色的伟大悲剧。然而,一个长期被忽略了的事实是;早在《红楼梦》产生几个世纪前的十四世纪初,我国文坛就出现了堪与世界上最伟大的悲剧媲美争奇的悲剧杰作,达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最后两回有一种倒贯全书的气势,使全书变成一出千古悲剧。两回书主要以塑造悲剧人物形象为核心,体现悲剧的美。由描写两组悲剧人物的结局为开端,中间反复描写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悲喜交集等几类人物,最后推出最具悲剧性格的两组人物,形成波澜起伏的悲剧情节,激起读者各种各样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发挥悲剧的审美作用,显示出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是一部带有浓厚史诗意蕴的忠义伦理悲剧。它不仅是对正史"忠义传"所引发的英雄入史情绪的深刻反省,更是对封建忠义伦理规范的反思批判。它以宋江等梁山好汉对于忠义伦理的践行及其必然失败的命运为对象,揭露了忠义伦理的逻辑悖论及愚民本质。同时,也指明了忠义伦理并非儒学、理学幻化的形上整体,而是忠与义两个伦理系统的辩证否定。对忠义伦理实质认识不足的梁山好汉的忠义实践引发了多重的精神情感危机,他们事败身死,尝尽烦忧,得到的却是无限的悲怆。其悲剧精神最终在带有浓厚仪式性、狂热化的宗教式的显圣叙事中达到了圆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的悲剧是世俗的悲剧,为了更好地阐明弥漫全书的悲剧意识,可以从悲剧心理的角度加以论述,说明作者实际上并不看重传统为世人所选的道德之路,而更看重的是英雄本身。在世俗的争夺中,由眼前的水浒英雄之不平,联想到历来人世间的不平,把对个体英雄之死的悲愤提升到历史深层文化的层面,这由衷一叹不仅体现出苦求千秋功业的无奈,而且说明忠义理想在现实血腥面前的破灭以及作者对梁山一梦的失落。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无意于对宗教有所毁誉眨褒,作者只是借助僧道来写入、写故事,《水浒传》体现了我们民族宗教的儒、释、道相融的特点,中国的庙宇供奉的是人而不是神,《水浒传》把普通的渔民、仆役、工匠等说成是天上的星宿,这种宗教观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等36人起义为故事主干的长篇小说。由于题材的巨大潜力,使《水浒传》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生活场景雄浑阔大,揭露的矛盾冲突错综复杂。作者笔触所及,上自朝廷里“军国大事”的策划、战场上千军万马的厮杀、地主豪绅的强取豪夺、官僚权贵的贪赃枉法,下至猎户渔人的茹苦含辛、市井细民的惨淡经营、无业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从审美形态的角度研究鲁迅的《吶喊》、《彷徨》,我们还缺乏较一致的认识。大致上有两类看法,一类意见认为鲁迅的小说可以分别划分成悲剧、喜剧和正剧,而悲剧占大部分;另一类意见认为,“单独地作为悲剧或单独地作为喜剧,都不是《呐喊》、《彷徨》的最鲜明的特征,它们最突出的特征是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的完美融合”(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或者说是“以喜剧的方式处  相似文献   

9.
作者费尽笔力塑造的"全忠仗义"的宋江遭遇众多读者的厌恶和批判,造成宋江不忠不义的原因,在于作为个体生命的根本性的价值判断和人生理想追求与现实社会公共价值判断和规范的矛盾,即由于他追求功名之心与他所生的时代相违背而造成的。功名之心是宋江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所在;功名心使他惹上官司,狼狈逃命于天涯;功名心使他将梁山事业看做他博取功名的筹码,梁山事业和宋江个人的悲剧命运也就成了必然。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一面镜子。以拉萨尔的“悲剧观念”来观照梁山兴衰,(一)统治阶级保卫现存制度的“觉悟性”使之决不会在基本利益方面因受欺骗而让步;(二)领袖人物自以为现实主义理性的妥协方针造成目的和手段的脱节,必然使运动归于失败;(三)下层群众的狂热忽视复杂的现实,不能承担建设新文明的任务。总之,由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农民战争只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它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小人物散论王振彦,董丞明一部优秀的叙事文学作品,它的主题是要靠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来体现的。《水治传)的作者为了突出“官逼民反”的主题,反映“英雄聚义”的事实,在作品中着力塑造了如宋江、李莲、武松、鲁达等等让人历久难忘的英雄人物。又为...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中关于酒的描写 ,已经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和精神的层面 ,促使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物命运的转变 ,加剧了小说中的矛盾与冲突 ,推动故事情节朝着紧张、曲折的方向发展 ,并促使故事情节波澜横生。另外 ,还深化了小说的社会内涵 ,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3.
《忠义水浒传序》和署名李贽的《水浒传》批点,是《水浒传》研究中最早肯定并竭力颂扬这部作品的评论。这些评论中的观点不仅有代表性,而且对后来的《水浒传》研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这些《水浒传》评论,不仅对于我们了解《水浒传》一书所宣扬的投降主义是怎样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有意义,就是对于  相似文献   

14.
论《水浒传》的妇女观汪德羞《水浒传》问世以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有口皆碑的作品。它的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确实对后世产生了无法估计的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了人民群众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然而由于《水浒传》非一人一时之作,故...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他把一百八人性格都写出来。”还说:“写一百八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这个评价有些过头。其实水浒一百八人有相当一批人并无明显个性。象开卷之初就写到的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最早在梁山落草的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等人,有什么明显个性呢!而《水浒传》中的一  相似文献   

16.
明人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拟话本的压卷之作。其创作成就为后代评论者所推重,赞叹之词不绝于耳;当代因影、视媒介的渲染,其故事情节也几乎家喻户晓;故而如今再论,似欲言已尽、难出新意了。其实,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发展、不断深化的,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切入的角度,或许可以使我们对杜十娘爱情悲剧的理解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正> 最近几年,文艺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悲剧形象,这些悲剧形象,无论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艺术形式方面,比较过去都迈出了新的一步,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艺术创作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但是,如何从理论上去研究和总结悲剧艺术的美学特质,从而使社会主义悲剧创作得以健康的发展。对于这样一个似易而难、似旧而新的课题,无疑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水浒传》的成书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一般认为是世代累积型,然而从史料、话本和戏曲考察,水浒故事内容并非呈持续累积状。史书记载简单,并无话本作品流传,水浒剧内容独立,由此可以看出其成书不同于《三国演义》等世代累积型小说,而属文人独创。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的先验结构,有着深刻的实践范式意义和理论内涵,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模式,而且与现代叙事学中的预叙有异曲同工之妙。要之,它既是一个成功的艺术经验,也是对现代小说理论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时,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就象刚刚喝过一樽醇香的美酒,浑身感到愜意。这固然是由于作品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致,但同时,也是与那脍炙人口的文学语言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