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为后人提供了小说体式创新的范本,他颠覆传统也超越自我,创造经典又拆解经典.在关于小说体式的广泛实验中,他深入地探究了小说与故事的关系,以及故事与传统的勾连.对鲁迅小说体式创新的考察无疑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文体家的价值,尤其是感受他那以最为自由之手笔创造崭新的小说形式的心灵探险.  相似文献   

2.
神秘性是贾平凹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系统,它不但能增强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而且更能使小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贾平凹小说的神秘性思想来源广泛,包括童年经验、佛教教义、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各方面的影响.他在作品中成功运用夸张、变形等各种手段,将神秘主义与小说内容完美结合,使小说展现了极大的张力,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对现代文明的真诚追求.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扎西达娃的创作以198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那么1985年以前的小说就是他的“早期创作”。扎西达娃的早期小说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就是他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由于扎西达娃具有很强的艺术开拓意识,他的早期小说中还具有其他一些艺术特色,如意识流、蒙太奇等,这为他后期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被称为一部"犯罪的心理报告"。而小说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自身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塑造下呈现出三组二元对立。他既是一个哲人似的疯子,又是一个颇具理性的常人;他既身负罪恶,又善良高尚;他既是一个被蛊惑之人,又是一个被救赎之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体现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同时,也是借此来探寻人的心理、人性的奥秘、伦理道德的界限以及改良社会的精神层面的方法论,由此展现出小说《罪与罚》独具一格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的无人可及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近代这一大的时代和政治、文化、文学背景,而其出现则使近代的文化和文学尤其是近代小说更有声色和内涵。本文拟以近代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小说)为背景,探讨梁启超在近代小说的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即他在发现了小说的同时又丢弃了小说)及对近代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福斯特的“扁平人物”、“圆形人物”之分,“故事”、“情节”之别虽早已被理论界熟知,但也因划分简单而遭诟病。文章通过对其代表作《小说面面观》的深度剖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透视他的小说理论,还原一个既蕴涵传统理论精髓又具有显著现代意识的福氏小说美学观。重估他在传承传统小说理论和现代小说理论中的开拓性作用。同时指出他的《小说面面观》和詹姆斯的现代小说理论的奠基之作《小说的艺术》不分轩轾,堪称“双璧”。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定格     
30年脱胎换骨的改造,30年与艰险恶劣自然环境的抗争。在仍留在新疆的上海支青中,有这样一位——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父是清末湖南三大才子之一,叔父程之则是当今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七十年代末,震动全疆的支青返城浪潮没有裹走他,就在那时他却开始了一个独特的营生:为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照像。  相似文献   

10.
邬达克是近代上海最知名和多产的外籍建筑设计师之一。近些年来,邬达克在上海的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与其作品的美学特性不无关联。他的建筑作品涵盖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德国表现主义风格和艺术装饰风格。这些建筑艺术风格与近代上海的城市文化特性高度吻合,是上海城市美学流变的缩影。邬达克因此成为同时代设计师的佼佼者,他的建筑作品则成为今日上海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城市地标。  相似文献   

11.
无论在哪一种意义上,张承志都是中国当代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其前行者的姿态一直为当代作家所推崇。 在80年代,张承志主要以一个小说家的形象出现。他的小说擅用长句,绚丽而又不失朴实,并且有着极为丰富的色彩层次。但是,张承志真正为人所称道的,还不仅仅是他的小说的独有的艺术魅力,而  相似文献   

12.
张承志自创作长篇小说《金牧场》之后,进入了其创作道路上的转型期或过渡期,这一时期,他相继创作了三部中篇诗体小说,对小说创造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体现出了作家强烈的前卫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我与叶梅相识很久了。在我的印象里,叶梅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然而,这一回,叶梅送我的却不是小说,而是一本由蒋子龙作序的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不怕叶梅骂我,初拿到这本书,我心淡然。小说家写散文是常有的事,但那常常是他  相似文献   

14.
正放下了小说、散文也就放下了《江湖残卷》《一路向西》《南京不哭》,放下了诗书画文赋的《生》。从文字江湖里挣脱出来的袁小楼释怀地伸着懒腰,走了出来,感觉像是走出了束缚生命的围城。可当他放下文字的那一刻,心是寂的,情是荒凉的,艺术的味道似是无味的。他进入一个恐惧的空间,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时空。无助、无奈,感觉他的灵魂被剥离,生命即将被抽干,他如一抹孤独的枯芦苇,在风中任由摆布。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4,(5):44-46
正在以小说为主体创作的作家中,蔡测海、张心平、黄光耀无疑是当今龙山作家群中最为重要的作家,可以称之为小说创作"龙山三剑客"。3位作家都是我所看好和敬重的作家。很遗憾,心平先生已经去世,我们不能祈求他写出新的作品。另外两位,测海先生虽年过花甲,但是创作精力不衰,应该还会推出新作与力作。我看好他的探索与创新,我更期待他内心的返璞归真。期待他在叙事文本阅读中,那些情节的结构编织更加超出湘西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从魏晋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延至现当代小说,它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以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建构奠定了中国小说注重道德伦理教化的主体思维图式,由此促成了中国小说对文学功利性的热衷和偏执。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小说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近代化的粗浅疏理的过程中,详加论述其近代化的特点及其近代化演进的外部与内部动力,由此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提供一粗略的近代化草图。  相似文献   

17.
岳音 《中国民族》2012,(Z1):106-107
祖籍江苏苏州吴县的电影导演王为一,1912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1934年,他加入上海艺华影业公司从事电影工作前,曾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西洋画,后来与同学赵丹、徐韬同组美专剧团,并参加左翼戏剧联盟,积极从事进步戏剧活动。1936年入新华影业公司,在《狂欢之夜》《、夜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是中国文化界最辉煌的一年,莫言远赴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载誉归来,国人欢欣。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争购莫言作品的热潮,各地出版社、印刷厂加班加点加印莫言的小说、传记;书店门口挤满了读者,场面蔚为壮观。2012年另一位著名作家张承志携重金飞越死海救助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营,此为2012年中国文坛之大事,值得一提。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张承志的小说具有一种熔铸其中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永不言退的对神圣彼岸的不死追求,他的小说是理想主义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他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北方的河》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感以及文化的承传性;《黑骏马》有着对草原的依恋之情;《心灵史》完成了他的心灵皈依,这部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近十年来,张承志投身散文创作,成为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理想主义大旗烈烈生风。他充满正义、平等、公正、良心、尊严,其批判精神影响一代人的心灵。张承志是位以心血书写文字的作家,他的文字能在读者中燃烧起火一样的热情,他的作品仍然吸引着人们,因为思想者心心相通。他的近作《鲜花的废墟》和《敬重与惜别———致日本》,别开生面,充满着人道主义和历史大义。近年张承志将20年前出版的《心灵史》潜心修订,各地读者闻讯,纷纷寄钱订购。修订本只印750册,每册定价1 500元。张承志在修订本扉页上写明:"收益全数捐出扶贫。"一时间,750册全部告罄。出乎学术文化界的预料,张承志将全部收入兑换为10万美金,他只身携带全部美金飞越死海,抵达约旦的几个巴勒斯坦难民营,虔诚举意地救助苦难中的巴勒斯坦。一个张承志的出现平衡了当代文坛。张承志:鲁迅之后的又一个作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从魏晋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延至现当代小说,它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以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建构奠定了中国小说注重道德伦理教化的主体思维图式,由此促成了中国小说对文学功利性的热衷和偏执。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小说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本文拟在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近代化的粗浅疏理的过程中,详加论述其近代化的特点及其近代化演进的外部与内部动力,由此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提供一粗略的近代化草图。  相似文献   

20.
路遥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运用了大量的陕北特色词汇,使得小说的陕北味儿更加浓郁,表达了作者对黄土地深沉的热爱。通过对该作品的语言魅力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对小说所刻画人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对陕北文化有更深厚的了解。本文将从语言风格、语言魅力等角度对小说《平凡的世界》进行解析,与作者一同感受他笔下深刻而细致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