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持续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新的高增长行业.我国经济增长正处在稳定的上升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特征作了初步剖析.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的几个战略取向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前两年中国的经济过热已经蔓延到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现在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进入稳健发展的“十一五”期间,我们痛定思痛,分析这种过热的根源,是投资总量和结构的控制不合理,因为,“经济增长不外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来源于投入资源的增加,另一个是来源于效率的提高。如果不是靠效率提高、而是靠投入增加来维持增长,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高增长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公共投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框架内实证分析了公共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增长目标下公共投资抑制了产业结构向“高级化”阶段升级、转换,“低级别”产业结构已内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下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是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根据Romer的假说,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增长由于资源耗费引起了“增长尾效”。本文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源耗费“尾效”,发现了水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为0.001397,土地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为0.013201,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引起的“增长尾效”为0.014548。换言之,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由于水土资源的耗损,每年要降低1.45%,是美国水土资源“增长尾效”的6倍。这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只要经过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因为资源消耗而降低到现在的84%,如果到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因为资源耗竭而降低35%左右。“增长尾效”所以大,起因于土地资源的“增长尾效”大,这意味着在资源保护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土地资源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作为可更新资源却存在“增长尾效”,说明增长中对水资源的某些耗费是永久性的,需要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中央政府强调的“稳增长”,对于很多地方来说,更多地体现为“稳投资”。面对本轮经济下行压力,很多省份都出台了各有侧重的一揽子计划,旨在打好政策“组合拳”。安徽在4月份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30条,甘肃省政府在5月31日出台稳增长50条措施,陕西在6月出台了保增长10条措施,山西也制定出台了50多条稳增长政策,“稳增长”已经掀起热潮。  相似文献   

6.
“高增长低通胀”是2005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最基本特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9%的高增长态势,同时,通货膨胀率(CPI增长)由上年接近4%降至2%以下,不仅如此,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均有所提高。但一些新问题出现和一些老问题的累积发展,会对2006年和整个“十一五”平稳快速增长目标的实现产生相当的压力,这些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度依然偏高;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凸现,不良后果开始显现;物价增幅进入偏低区间,通货紧缩压力加大;就业增长偏慢,农民增收难度大;外需与内需增长的不平衡问题突出。综合来看,2005年宏观经济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与消费需求后劲不足的共同作用,可能再次出现通货紧缩问题。2006年可能是此轮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集中显现的一年,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是其基本特征,预计GDP增长8.5%左右,投资增长和出口增长将双双放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继续回落。2006年及“十一五”初期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继续坚持“双稳健”的总体政策取向,重点是防止通货紧缩,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三大政策工具主要围绕着3个方面的政策取向进行灵活微调,即对日益显现的供给过剩问题,要继续采取偏紧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适度压缩投资需求增长,防止产能过剩的发展,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对可能面临的内需不足、通货紧缩问题,要通过积极地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使内需增长保持快速稳定。为减少对外需增长的过强依赖,要逐步调整外贸外资政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重新转向低质量、低效益、低就业、高能耗和高排放的增长模式,其直接结果是能源资源消耗大幅度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增长,石油、铁矿、锰矿、铜矿、铝矿等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这种经济增长,进口大幅度增加。我国“十一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高储蓄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让中国经济陷入了高储蓄低消费的不平衡困境。本文针对我国高储蓄的发展模式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以及社会制度及收入分配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以冲击国内消费降低目前过高的储蓄率,从而改变目前这种高储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局面,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1994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明年起,全国上下都要用很大的注意力作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篇大文章,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这里的根本要求,就是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课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是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尤其当前国家和各省、区、市正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时候,专门探讨一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个问题,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数智化转型是驱动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已有文献讨论了数据要素或智能技术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但忽略了数据要素利用推动智能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数据要素利用与智能技术进步同时纳入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以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利用通过促进智能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型存在两种“制约效应”和一个“增长陷阱”。数据要素利用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消费者隐私侵犯厌恶的制约;智能技术进步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人口增长的制约。数智化转型时期先后的差异可能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后转型经济体陷入增长率持续低于先转型经济体的增长陷阱。本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宏观增长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提供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精神被认为是新兴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虽然很多学者认为组织学习在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组织绩效之间起了中介作用,但了解“如何发生作用”的知识要远远难于“是什么”,并且极少有研究给出实证结果。在转型经济中类似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以中国江苏和广东两省的676家新兴企业为被试对象,对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是否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影响组织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在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组织绩效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提升组织绩效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13.
Accompanying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ere have been provincial dispariti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d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provincial GDP per capita disparity between 1952 and 1998. First, an examination of some basic indicators of disparity is carried out, and a test for unconditional convergence is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dispersion features. Then, a more comprehensive regression analysis, allowing insights into the evidence of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and highlighting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growth in two main periods of the recent history of China (i.e., prereform and postreform) is presented. Finally, a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4.
农户家庭农地要素流动趋势及其根源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生产要素的流动必然增强。在生产要素流动中 ,资金和劳动力要素流动常常最为引人关注 ,而农地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生产要素 ,因其具有不可移动的固有特性以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所以在过去研究中对农地流动的关注相对较少。农地流动 ,一般地 ,被认为是所有者或使用者的更换。在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经济发展对农地依赖程度较高 ,农地常被看作是农民的命根子 ,一般地 ,这些地区农地的流动现象相对应当较少;而在经济相对较为发达 ,经济发展对农地依赖程度较低 ,土地收入在农民家庭中已退出主要收入行列 ,这些地区农地流动现象明显增强。农地流动深层次原因应当是农地要素利用比较效率。为了证明上述判断 ,本文以固定跟踪观察的农户资料为基础 ,以内地山西和沿海浙江为对象 ,对1986~2000年两地农户间农地要素流动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We estimate a production function that accounts for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country in the 20th century. We elaborate long term time series whereas most of the recent empirical studies on growth are based on cross section analysis. This approach allows us to follow the various regime changes that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rich economic history of Argentina. To evaluat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we initially test the classical Solow Model. We estimate the speed of convergence of TFP and obtain a non convergence result. This speed of convergence has declined since the 1930s, and we find a phenomenon of divergence in the period 1970–90. We then analyse the impact on production of additional variables recently highlighted in the endogenous growth literature such as the process of catch up of foreign technical progress, human capital and trade openness. Chow tests for this extended production function give us a strong probability of changes in the growth regimes. The estimation, that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break points identified,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trade openness and foreign technology is not stable throughout the century. In what concerns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we find a strong effect of primary education on growth, and a weaker effect of secondary-universit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行为的特征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企业战略管理和系统工程理论,从2000年-2009年我国境内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的112个项目中提炼描述了企业转移的特征行为,分析揭示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构建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行为的过程激励模型,同时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行为度量,进行了行为四分图及趋势面图分析。研究发现:(1)企业转移行为主要集中于"高成本-高收益转移行为"和"低成本-低收益转移行为";(2)发生频次较高的企业转移行为明显集中在收益较高、成本略高的区域,并且在成本相近的区域行为发生的频次有随收益提高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从全要素生产率、FDI溢出效应以及吸收能力3个方面探究FDI技术溢出机制,构建了FDI技术溢出的基本模型和基于吸收能力的溢出模型,并以长春市12年的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的FDI存在正的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吸收能力和技术溢出存在二次函数的非线性关系,当吸收能力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FDI技术溢出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周期态势与条件波动性的非对称性关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的经济周期形态已经出现了新的态势 ,在经济周期分界模糊和波动性降低的同时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性的关联和反应方式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 ,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市场规模和体制转变的动态性和阶段性特征。经济周期形态和波动性模式的改变 ,说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已经从经济“软着陆”阶段逐渐转变为经济“软扩张”阶段 ,方向性、规则性和阶段性更为明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促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快速增长 ,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构筑和形成我国经济的第一轮增长型长波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和调控过程中,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是十分有意义的。Leontief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最大特征值的倒数来表征潜在经济增长率[1].本文研究了相应的最大特征值的稳定性,并建立了一个简洁的计算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In last several years, Vietnams economy has reache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Those are clearly seen by analyzing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Vietnams economy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Vietnams economy is still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Vietnam is accelerating speed of innovation process, is active and quicker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economic – social objectives in the period of 2001–2005 with annual averag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