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确定的几点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放鸣 《中州学刊》2005,(4):179-181
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的确定是一个过程.长征开始时是主张突围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提出了建立黔边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遵义会议提出了建立云贵川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榜罗镇会议最后确定了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在红军东征期间召开的晋西会议,是继瓦窑保会议之后,我党战略思想转变过程中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对共产国际“七大”决议深入讨论的基础上,讨论并制定了我党当时的战略方针以及统一战线方针.这些方针的制定对我党及红军的战略大转变,以及未来的抗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1930年9月下旬,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开始进攻中央苏区。在这次“围剿”中,蒋介石采用的所谓“总战略方针”,实际上既包含了主要用于对付苏区及周边白区的群众和红军游击队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治战略,也包含了主要用来对付红军主力部队的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军事战略,由这两个战略方针构成的“新军事战略”是并行不悖、互补互动的军事政治战略战术。但此时的红军和苏区被“左”倾错误领导所统治,红军被迫执行“左”倾军事冒险主义进攻路线,以致未能打破敌人的这次“围剿”,兵力日少而苏区日蹙,红军于1934年10月被退出中央苏区和其它苏区,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4.
试论韩信《汉中对》的战略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徐勇,黄朴民《历史教学》杂志社,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历史上高明的战争指导者无不重视开展战略运筹,预测战争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宜稳妥的战略方针,指导战争,克敌制胜。保留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汉中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长征研究中两个问题进行再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关于红军长征前和长征中是否知道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问题,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共中央在长征前和长征中就知道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笔者认为中共中央在长征前和长征中知道陕甘边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但对陕北苏区和红二十七军却并不知晓,这主要与陕北苏区形成的时间有关;第二,关于红军长征战略方针转变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湘西—川黔边—川黔滇边—川西—川陕甘—陕北”,笔者认为红军战略方针经历了“湘西—川黔边—四川—川陕甘—陕北”的转变,除此之外常常被研究者认为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只是一些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6.
《战争和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同志1939年11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在这一著作中,毛泽东同志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哲学观点,从中国政治斗争的历史方面深刻阐述了战争和战略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首要地位,说明了我们的军事工作的发展和战略方针的具体变化的道路,同时批判了犯右倾投降主义的同志怀疑和否定党在战争和战略上的方针的种种错误思想。它不仅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军事著作,而且是一部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于稳立 《理论界》2006,2(8):190-191
《论持久战》是对日持久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这篇著作不但科学地预见了战争的基本趋势和前途,而且对造成这种结局的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战争发展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同时,它也指明了这场战争的具体战略方针,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抗战最后胜利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社会主义战略的历史回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世界社会主义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进程,但是如果人们能够科学地认识这个进程,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方针,使人们的主观设计符合客观进程,则可以少走甚至不走弯路,较为顺利地达到战略目标,否则就要走大弯路,付出重大代价,遇到重大挫折。可见,仅是认识到世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世界资本主义还远远不够,能否正确制定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是决定胜负、决定胜利大小和早晚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战略(Strategy)原是军事用语,指对战争全局的规划与指导。19世纪时已扩展到政治领域,指对阶级斗争全局的规划与指导,包括依靠什么力量、通过什么途径按照什么程序、达到什么目的等等。20世纪以来,战略又进一步扩展到经济、文化等广泛的社会领域,出现了社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文教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等等。 19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以后,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提  相似文献   

9.
油田分开分立,大庆石油管理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实现平稳过渡,提出了指导全局的战略方针。它对确定方向,凝聚队伍,整合资源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讲,确定战略方针是第一步,落实战略方针必须有战略、战术和具体实施做支持,否则将是空中楼阁。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战略可以将“事业理论”转变成行动,使企业在变化莫测的环境中获得成功。本文试从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持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一、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本土化”战略 本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管理局立足油田,形成了特有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一、打通国际路线战略是长征后期党中央关于首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的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一、四方面军长征会师后,提出了北上陕甘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计划,与此计划关系至为密切的一个环节是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取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支援,以解决红军的战略靠背问题.当时把红军靠近苏联、外蒙称为“打通国际路线”.打通国际路线的思想,最早是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康生于1934年9月在致党中央政治局的信中提出来的.他们建议创建西北苏区,从新疆与苏联建立联系.这一思想被党中央接受,后来发展成长征后期党中央战略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6月16日,中央军委在致四方面军领导人的电报中提出:今后一、四方面军总的战略方针是占领陕甘川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兵力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①8月5日,在毛儿盖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明确指出:“西北各省是中国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11.
晚清海防与近代日本海权之战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海龙 《中州学刊》2008,3(1):206-210
加强海防与拓展海权是19世纪末中日两国面对海洋危机提出的不同战略.晚清海防以本土安全为目标,以分区设防为特征,强调海军的防御功能,严格将海防范围锁定在本国海岸和沿海一带.日本海权以俄国、中国为假想敌,强调海军攻势战略,将朝鲜半岛和中国领土视为利益所在之地.由于日本海权目标直指中国领土,而中国仅以沿海为前沿阵地,因此,战略提出之际,中国已处劣势.面对强调海外利益和超过正常国家安全利益要求的海权战略,中国将对本土危机作为海防建设和海防战略的主要参照系,在战略实践中否定海上防御,实施海岸防御等战略方针使中国海军的战略效能消耗殆尽.以海防应对海权的战略错误不但决定了战争结果,而且使中国地缘战略空间完全塌缩.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它由认识体系、决策体系和保障体系三个部分组成。认识体系包括信息产业的定义与形成、内容与分类、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地位和作用;决策体系包括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思路、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保障体系亦即对策体系,包括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指导、战略机制、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13.
姜子华 《学术探索》2005,(4):118-121
红军长征是一次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当时的中央和红军处于中央苏区无法立足、王明左倾严重错误指导、国民党蒋介石重兵围追堵截、张国焘搞右倾分裂以及大江大河天险、雪山草地无人区等极为罕见的逆境中。党中央和红军机智而勇敢地选择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目标、“避开强敌、迂回北上”的战略转移路线、以陕北为战略落脚点以及纠正党内左右倾错误的最佳时机和模式,从而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和党、军队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空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综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上下篇,将十年来有关长征研究中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争议性的成果,分十一个专题进行综述.上篇内容有:红军长征的准备、出发地和时间;北上战略方针确立;长征中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工作;长征中的会议研究;长征中的筹粮问题研究;长征中同错误路线和倾向的斗争;其他红军队伍的长征研究;长征胜利会师与长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中写战争的部分,是我国古代史学宝库中一颗光采夺目的瑰宝,值得我们重视、鉴赏。因此,本文试对《通鉴》写战争的问题略作探讨。一、关于写战略方针《通鉴》写一些较大规模的战争,不是简单地铺叙战争的一般过程,而是着意地写出交战者的战略方针。试举《通鉴》写楚汉战争为例。  相似文献   

16.
战略指挥,是指统帅部及其派出机构对战略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它是军队指挥的组成部分,也是指挥活动的最高层次。其主要任务,除了分析判断战略形势和特点,确定战略方针,以及军事行动的具体方针、原则之外,重点是制定战略及战略性战役计划,确定各军兵种部队的作战编成、任务和部署,组织战役之间、战区之间的协同和保障,掌握和运用战略预备队,指挥重要战役等。更加概括地说,战略指挥活动的核心是定下决心和实现决心。秦汉时期统一战争中的战略指挥充分体现了上述原理。  相似文献   

17.
全国革命日益剧烈的发展,特别是苏维埃与红军在全国获取了空前的伟大的胜利与发展,使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四次围攻在鄂豫皖,湘鄂西,赣东北,湘鄂赣等地遭受不断的惨败;尤其是中央区红军向北胜利的开展,因此国民党军阀在帝国主义严厉督促之下,正倾全力来布置对中央区的大举进攻,加紧进攻赣东北,湘鄂赣与河西,这是由于革命的胜利,反动统治阶级企图倾全力以作最后挣扎,是革命与反革命决斗的紧要关节。 这一阶级战争比以前任何次的战争都要剧烈和严重,这必须动员我们一切工农劳动群众,武装起来迅速强大红军力量,以一切的力量一切的经济和一切牺牲去准备战争,去粉碎  相似文献   

18.
中共在领导赣西南、闽西农民武装暴动中创建的武装力量,随着革命的现实需要不断整合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地方武装,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立三路线"的影响下,苏区地方武装几乎被"绝对集中"到主力红军中,这充实了主力红军的力量,促成了红一方面军的组建,但地方武装的削弱也使苏区遭受损失.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罗坊会议在一系列争论后实现了红军战略方针的转变,也使苏区领导人深化了对地方武装规模和功能的认识.在反"围剿"作战中,中央苏区地方武装恢复和健强起来,在规模上能够与主力红军保持一定的张力,形成较为稳定的武装层级体系;在功能上更加突出地承担起动员组织群众、护卫地方政权、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等任务,成为苏区群众组织、武装起来的重要载体和中共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是遵义会议为什么只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错误,而没有涉及其政治路线方面的错误呢?主要原因有: 1.由于当时战争形势紧迫,主要矛盾是解决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问题,对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顾及不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中央领导机构问题。军事路线问题,是涉及红军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也是会上激烈争论的中心内容。军事问题的争论,首先是从总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开始的。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明朝名将谭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军事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理论家.近三十年的军事斗争实践,加上他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感悟,形成了他的丰富而深刻的军事思想.本文从治军思想、战争指导原则、边海防战略、武器装备建设等方面,对其军事思想进行概略的评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