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坚 《金陵瞭望》2006,(23):20-21
城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城市社区作为改革发展的主阵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方式、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直接影响到广大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战后英国工党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使英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某些变化,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较多地照顾到了下层民众的利益。工党政府倡导的民主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进步与公正方面,与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并不相左。工党在改良资本主义的同时,基本贯彻了其民主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从改革的方向来看,其进步性质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准确把握邓小平有关理论和十五大某些新提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科学、准确地理解与把握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首先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同时还必须及对与把把初还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主大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区别.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还须避免两种片面的、不正确的思想认识。根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可以名正言顺地允许、鼓励、引导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有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有苏东巨变、社会主义走入低谷的惨痛教训。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总结了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对人类文明所做的伟大贡献,同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20世纪社会主义的主要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许立新 《金陵瞭望》2008,(14):27-28
构建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6.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深化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新中国成立 5 0多年来 ,我国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 ,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 ,抓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它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抓好四个方面:1、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4、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人正是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改革社会和文化的旧形式,创造生产新形式,以推进社会文化的历史变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也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要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宗旨这一根本价值观,并以此为统领.对社会主义各个层面、各种关系进行整合,以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调节各方面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许多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一理论作了深入具体的考察和阐释:1.它提出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理论;2.它突破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完全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3.它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要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这种经济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4.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要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用两种视角(基本特征方面和本质方面)对社会主义社会做出预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重新思考马克思社会主义及其在当代的理论与实践,至少可以得出三点重要启示: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二要与时俱进地发展社会主义,三要坚定不移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不断开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和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苏联发生演变的原因决不能笼统地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也决不能笼统地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从根本上说是苏联党内提出并贯彻了一条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路线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所导致的。否定苏联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在理论上表现为修正主义,在实践上则会导致资本主义化;强调社会主义发展的共同方面,否定不同国家应有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特殊方法和形式,在理论上表现为教条主义,实践上则是照搬苏联模式,不思改革。对于“斯大林模式”中有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容,必须充分肯定,对其中具体的政治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的内容要作具体分析,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则是错误的,总体上应采取基本肯定、局部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必先认识社会主义;只有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原教旨社会主义提高到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的认识水平,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把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加关注民生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4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枉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一是推进现代力。茸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奴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重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把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我们不仅要依靠主流意识形态的激励和鼓舞,更要看到民间信仰这一非主流文化在当前农村的巨大影响.充分发挥民间信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在执政党建设、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方面,还是在改革指导思想、改革方向,以及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态度等方面,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事实进一步证明,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结合本国实际,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越来越富裕的同时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在阶层、行业、职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都存在这种情况。贫富差距过大容易激发社会矛盾,不利社会稳定,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长期贫富差距过大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解决分配不公着手,要从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着手,需要执政党、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动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完成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与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目标模式,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规定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我国现实生产力状况为依据,建立与我国现实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为此,必须实现四个方面的重大创新,即实现生产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创新、经济体制创新与公有制产权制度创新.同时,还应当相应地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革,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占有方式、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经历了从相互对立、彼此承认到协调适应的曲折历程。在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有必然性,又有可能性;它包含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道德规范和个体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要求我国宗教界主动、自觉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党和政府也要积极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