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陶渊明的一首诗《责子》有几种不同译本。诗中的几个数字给诗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作为译者,必须意识到跨越数字障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理趣诗是指既蕴涵哲理性,又具备诗的审美趣味的诗歌作品,理趣诗的创作在宋代出现全面兴盛局面.宋代理趣诗的繁盛,植根于宋代社会独特的文化环境.文章梳理了理趣、理趣诗及相关的几个概念,对宋代理趣诗做了分类研究,并辨析了文学家理趣诗与理学家理趣诗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最古典籍《梨俱吠陀》的第十卷中,有一组诗是作为送葬和祭祖的诗歌,看来是在举行这类仪式时用的。祭祖诗已另外论述①,本文只就这几首送葬诗略作介绍并提出几点看法。送葬的诗歌是我们的挽歌一类。死生事大,照说上古时期应当有很多这类作品。然而无论《梨俱吠陀》或则《诗经》都没有几首挽诗。《梨俱吠陀》只有这几首,另有几首则是招魂的诗,还有一些祭祖的诗也不多。《诗经》里祭祖诗在《大雅》和《颂》中有一些,但送葬诗却很  相似文献   

4.
王维山水田园诗禅境的形成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首先从价值取向确立了诗禅相通的可能性 ,其次从语言表达特点可以知晓禅宗与诗的相互融通 ,再次从诗与画 ,动静的艺术辩证法可以看到思与境偕、物我两忘的境界 ,所谓禅境亦即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我爱诗,而不爱那种自命“工正”的论诗的文章:引证几句名言,解释几条意义,抄摘几段原诗,进行几点分析。如此反复数次,归纳一番,宣布结论。最后突然“但是”一转,指出几个缺点,提出几个“不够”。最后的最后,加上一条干大葱似的光明尾巴,奉送几句吉利话。至此,宏论告成。这种宏论,总是四平八稳,非常全面的。它要求诗也学它一样,必须全面。于是,诗,躺在那种尺寸严谨、规格方正的木匣之中,僵化了。  相似文献   

6.
尽管研究《诗经》的工作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但儒家说诗这个题目我们觉得仍然有作下去的必要,尤其是对其中几个关键问题,更须分剖清楚。因为虽然儒家说诗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为诗而说诗,但它的观点和思路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的昨天、今天和未来。这决定了阐释、评价和扬弃它的价值意义。一、孔子删诗与孔子赞诗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崔颢《黄鹤楼》一诗从修辞、美学价值以及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比较等几个方面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农具诗产生于北宋,并且在当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北宋规模较大的农具诗创作主要有两次,其一是孙端、梅尧臣、王安石等人的组诗创作,其二是满执中与王令的组诗创作。北宋的农具诗中,吟咏水车的数量较多,诗中描摹水车形象、突显水车功用和引发对汉阴丈人的评价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代表了农具诗的基本特点。农具诗在北宋的产生和发展,跟"宋诗"的演化、中国咏物诗的发展以及"耕读传家"文化传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的农具诗不仅推动了"宋诗"的生活化,推动了后世农具诗的发展,即使对当代农具诗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苏轼“乌台诗案”,宋时即已流传,并有多种抄本、刊本。今所见几种刊本中,《函海》本《东坡乌台诗案》、《忏花庵丛书》本《乌台诗案》为原案实录,基本上保存了诗案原貌;《苕溪渔隐丛话》本按编撰诗话的要求作过删改;《学海类编》本《诗谳》则可断定是伪书。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为中唐时期重要诗人。唐代乐舞扩大了白居易诗的题材,开辟了其诗的新境界,大量乐舞诗成为他的诗作中一枝别具风姿的奇葩。白居易诗中所描绘的乐舞,根据其表演的场所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社会生活乐舞,宫廷乐舞,宗教祭祀乐舞。从其诗文着手,是了解唐代音乐舞蹈文化的一个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文本都是由对其他文本的援引而构成的镶嵌图案,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该文介绍了互文性理论基本观点,阐述了中国诗歌用典与互文性理论的联系,论述了诗歌用典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结合诗歌实例分析了中国诗歌用典的互文性现象,并对诗歌用典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樵歌》透视了作者朱效儒一生三个时期的思想情感流变。作者的青年时期,主要抒发豪奢疏放之情,其词作内容大多以男欢女爱、离情别恨等传统题材和否定功名富贵之作为主;中年多忧郁哀伤之思,与其国仇家恨、民族感情、流离生活、仕宦生涯相关,词作内容较为丰满,感情较为沉挚;晚年主要为闲适清雅之音,颇多赏花填词、饮酒品茗、泛舟江上、徒步山林之作,部分词篇虚无色彩浓厚,由此可以看出老庄思想对作者晚年词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龚自珍的具有诗史性质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矛盾 ,具有诗歌艺术上的鲜明个性与创造性。刘逸生先生所著《龚自珍己亥杂诗注》(中华书局 ,1980年 ) ,详赡、精到 ,人们今天能顺利读通这组诗的文字 ,领略其精义 ,欣赏其健笔 ,完全是拜刘先生之赐。但刘注也偶有误读。文章以其中 9首诗为例 ,对刘先生的注释与解说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词创作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多数论者都把苏词研究的重点放在苏词创作的成熟期,这自然无可非议。本文提出苏轼初期词的概念,意在延伸苏词研究的视野,以使人们更为客观准确地把握苏词创作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唐代大历年间,杜甫寓居夔州,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创作了430多首夔州诗。杜甫及其夔州诗从类概念上说,总体包容于三峡文化的"大范畴"。杜甫的夔州诗用诗性化的语言描述记载了三峡文化的各个方面。杜甫及其夔州诗极大地推动着三峡文化的生成,影响着三峡文化发展。这是杜甫留给三峡人民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以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人的诗歌为代表的“第三代女性诗歌”,一方面以清醒的女性意识揭露了男性中心社会和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在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施虐”,以对女性自身生命原真状态的揭示建构起妇女解放的新话语,另一方面又以对传统女性精神的返顾与留恋,显示着甘愿回到“传统女性”的倾向。她们的诗歌以对男性显性层面的反抗与隐性层面的依恋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悖反意蕴。  相似文献   

17.
从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开始,辛弃疾与陈亮两位词人先后唱和《贺新郎》词六阕。这六阕词,虽然共同表达了两人之间的友情和爱国情怀,但不论是用语还是内容、总体气魄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差异。本文即将通过辛、陈的《贺新郎》六阕唱和艺术分析,对比本次唱和两位词家艺术风格的异同,并力求进而分析其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苦吟"是中晚唐诗坛的一种特有诗歌现象,体现了诗人的生活之苦、思想之苦和作诗态度之苦.杜甫身处盛唐和中唐转折时期,注重学习和借鉴前代优秀诗歌遗产,使其诗歌显现了"牢笼百代"的特征,并重视诗歌创作的"求新",因此诗作新句纵横,而强烈的诗歌创新精神使其崇尚及注重格律的"苦吟"式作诗方式,"苦吟"风尚垂范后世,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逐渐形成了"苦吟"流派.这与其人生经历、由盛唐向中唐转折的时代风气有关,更与其对诗歌艺术追求卓越的创新理念有关.  相似文献   

19.
唐代山水田园诗作为诗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情感表述,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而且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工设计的场所与自然空间及乡村的非设计空间三者的联系,从山水田园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成长环境、成长历程对其影响以及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摩尼教是古代回鹘人信奉的主要宗教之一,对回鹘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吐鲁番及敦煌等地出土的回鹘文文献中,有千余件写本都是属于摩尼教内容的,其中有不少都是诗歌。回鹘文摩尼教诗歌以赞美诗为主,既有译作,也有回鹘人的创作,均押首韵,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寓教于诗,艺术性高,其以音乐美、节奏感和哲理性的审美特点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回鹘文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