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当代西方文艺心理学史发展的演变轨迹、不同时期的传承关系。文章通过对方汉文博士的专著《西方文艺心理学史》的探讨,从变的认识,论述文艺心理学在不同的时代表现的不同风貌;从变的盛衰,论述不同时代文艺心理学的进化史观;从变的分期和承接,论述风格习惯和内容与观点的规范系统的转变,从而探讨建立西方文艺心理学的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2.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多边缘交叉学科,其中最生要的是文艺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边缘交叉,研究和总结文艺家心理、文艺创作心理和文艺接受心理的结构特点、生成过程及结构规律是文艺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文艺心理学以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进入到文艺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无法深入的领域,进入到文艺家、  相似文献   

3.
由我院中文系李建中博士撰写的《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一书,已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文艺心理学断代史。作者站在现代心理科学高度阐释了中国古代文论,发掘整理了汉魏六朝文论典籍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揭示出中国古代文论的文艺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艺心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研究者们的勇气与勤奋的奠基,中国文艺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盛期。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大大地超过了前期,出现了许多卓有建树的专业研究人员。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均得到了升华,拓展学科的触角也趋于多元化。本文拟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艺心理学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做出分析,试图发掘文艺心理学的现代性和价值所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国内文艺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的情况看,一方面,西方当代心理学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格式塔理论等“新”的观点和方法,已渗透到我们的文艺心理学领域中来;另一方面,在此领域,旧的方法论和旧的理论范型,如经验主义、元素主义、联想主义等观点,仍被很多人当成唯一的“心理学”的东西加以介绍和运用。对此,笔者提出应以整体分析的方法,以“人格”为中介,重建我们的文艺心理学理论。并指出要特别注意文艺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本文还对人格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新的文艺心理学的特点以及认识论、方法论的意义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特殊起点,当前文艺心理学教学陷入一定的窘境:难以突破凌驾于其上的西方审美心理学理论体系,自身丰富的中国古代心理美学思想也难以体现其应有的理论价值.整理和发掘中国古代心理美学,重视其在我国当下文艺心理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使之能与现实审美活动相结合,有效阐释现实生活中的审美心理问题,成为现代文艺心理学教学和研究中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角度(或者说用心理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论,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发掘整理文艺心理学思想,并创建一门新的学科——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研究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既可以从创作心理和鉴赏心理两大分支入手;也可以将主体(作家)和文本(作品)作为两大研究对象;还可以纵向地描述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而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当前文艺心理研究中存在的深受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自然主义文艺心理学派影响的问题,从马恩原著出发深入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心理思想,论证马恩的文艺心理学思想是系统和丰富的,从而提出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特殊学斗,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的情境创设特别适用于文艺心理学的课堂教学。心理耍验方法的运用,更能扩展情景创设,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门近代学科,"文艺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历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文艺心理学"研究才进入了建设性的高潮:涌现出一大批学术专著与论文,<文艺心理学>被纳入了高校课程体系,作为选修课登上了大学讲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艺心理学研究是由简单的模仿照搬国外的理论到逐渐吸收融会,并立足于中国自身实际和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资源展开深化研究。当前文化转向的现实要求文艺学及时调整、拓宽自己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因而,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将会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思想三题刘述均,宋广文在我国古代浩繁的经史文典中,有丰富的审美心理和文艺心理学思想,象凝神、神思、静观等,就反映了古人对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心理学观点,现分别作些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些探讨,权当抛砖引玉之用。一、凝神“遍观众画,唯...  相似文献   

13.
一文艺心理学,是弗洛依德在研究心理学时无意创立的一门学科。它是用作家艺术家和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来研究心理学,特别是人类中特殊部分——精神病人——的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的目的正好与此相反,不是用文艺材料研究心理学,而是借用心理学的成  相似文献   

14.
艺术总是把人导入一奇异世界。此奇异在于它显现了人最真实的生活本性,即人的日常生活所渴求、向往的审美生活。当然,人进入此世界也会思索艺术由何而来,艺术家如何领悟到艺术性并且展示出艺术性,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文艺家如何从事文艺创作的问题。这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对此有多种多样的闸释方式,心理学的阐释方式是理解此艺术之谜的钥匙之一。时下文艺心理学之类的学术著作可谓多矣。心理学也成了一种时髦的标鉴贴满了书刊市场,但文艺心理学是否真正成为文艺心理学仍有疑问。我们姑且不论有的文艺心理学著作所采用的理论内容是否陈旧过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文艺理论是以“为什么人”作为理论体系核心的,并着手将文艺的根本问题由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转为文艺的人学问题,文艺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也随之转变为人与人的关系,文艺从本来属于社会客体结构转向人与人的主体结构,为理论的学科内容从社会学延伸到人学、心理学、创作学铺搭了桥梁,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学观念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范畴,它与资产阶级精神人学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巨擘朱光潜先生首次出版了他的划时代著作:《文艺心理学》,宣告这一学科从此在中国这块大地上诞生,为文艺心理学在我国获得其独立的学科地位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然而,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中国的学术研究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学术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被迫中断达半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17.
由中山大学中文系陆一帆教授主编的《文艺心理学丛书》是一套体系完整、学科齐全的大型系列丛书。1988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笑的心理学》、《观众心理学》,最近将由海南三环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有《民族审美心理学》、《文艺心理探胜》、《艺术情感学》、《音乐心理学》,《喜剧心理学》,《悲剧心理学》、《中国文艺心理学史》、《实验审美心理学》等8部,还有多部以后将陆续出版。由陆一帆教授主编的《美学原理学习参考资料》上、下册最近已由海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为配合《美学原理》课的教学而编写的,资料性、工具性强,既便于查  相似文献   

18.
文艺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人的心理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文艺创作(生产),还是文艺欣赏(消费),都不能脱离人们的心理活动。于是,有的学者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各种复杂的文艺现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立了独立的文艺心理学。它在文艺理论批评中所显示出来的巨大作用,已为众人所瞩目。因而现代学者异常重视对它的研究。与西方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稍慢了些。为促进文艺心理学的发展,推进对它的研究,本文就其对象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9.
“发愤著书”说是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体现着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对文艺创作心理动力的探求和总结。它源远流长,自《诗经》、《楚辞》的创作实践始,到孔子、司马迁从理论上的总结,并经后代两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影响着文艺创作。从现代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心理根源,揭示其内涵和深层心理学意蕴,使其理论化和逻辑化,这对于建立和发展今天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心理学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在中国仅有70年的历史;美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自确立名词概念,迄今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美育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美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为主要教育手段,感染人,发展人的美感、鉴赏美、创造美与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美育必须以文学艺术为主要手段,文学也必须通过美育体现其功能及社会价值。文艺美育心理学正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文艺与美育融合起来,发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以美育人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