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楠 《西藏研究》2004,(3):99-106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 (14 14年 ) ,宗喀巴大弟子释迦也失应诏代师入朝。释迦也失于该年春天先抵达五台山 ,驻五台山大显通寺。后于 12月奉诏赴南京朝觐永乐皇帝。明成祖待之以殊礼 ,敕释迦也失驻锡南京能仁寺。在南京期间 ,释迦也失曾在宫廷内外举行盛大佛教法事活动 ,并为明成祖施长寿灌顶密法。永乐十二年 (14 15年 ) ,明成祖敕封释迦也失为“妙觉圆通慧慈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封号。其后不久 ,释迦也失离开南京前往五台山传法 ,仍驻大显通寺。永乐十三年 (14 16年 ) ,释迦也失从五台山返归乌思藏。在释迦也失居留五台山期间 ,明成祖多次遣使致书并赐赠礼物。关于这方面内容因史书鲜有记载 ,一向缺少研究。笔者在广泛深入裒集藏汉文献资料基础上 ,拟搞清楚释迦也失第一次入朝时在南京及五台山两地传教活动的基本情况 ,并以考述明成祖与释迦也失之间的交往关系 ,从而为进一步认识、理解明成祖确立并完善多封众建的治藏政策提供确凿可信的论据  相似文献   

2.
失独是中国强制性独生子女政策制造的"唯一性风险"叠加疾病、意外、自杀、他杀等社会性风险的产物。失独者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在立法与实践层面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因之,应当强化失独者保障的国家责任,提升失独者权益保障立法层次,放开失独者的收养限制,建立失独者专门养老院,兼顾失独者的精神利益、亲情陪伴与生活照顾,同时,对失独妇女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古代蒙古狩猎社会,较深入细致地解释和分析"失罗勒合"的词源及其演变,认为"失罗勒合"是原始社会部族全体成员平均分配猎获物之意识的产物,后来成为分享猎获物的习俗。  相似文献   

4.
亦失哈是明王朝前期著名的宦官.从成祖永乐年间到宣宗宣德九年,他曾10次奉命带领船队装载大批货物,开通松花江至黑龙江长达数千里的"丝绸之路",巡抚东北北部边疆奴儿干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东北边疆与中原内地经济与文化的交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答失蛮神道碑是元代屈指可数的几通穆斯林家族碑之一,它对于了解元代社会,特别是穆斯林在中国的迁徙流转、发展壮大,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者认为保存完整的谱系资料,对于研究伊斯兰教的传入、发展,作用显著;人物事迹的丰富,既可补正史之缺漏,又可考史载之正误;其他如家族华史资料、朝廷赏赐资料、家族婚姻资料、职官承袭资料、随军参战资料等,更具有其他史料不能替代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实地考察了云南德钦藏族的铜器铸造工艺,发现了以羊油作为熔模材料、以手工塑制熔模造型的传统熔模铸造方法.本文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传统熔模铸造法,是藏族掌握传统失蜡法铸造工艺的一个例证,为我们探讨藏族传统失蜡法的存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所以,藏族的熔模铸造不仅有特殊的工艺价值,对研究历史上藏族与周边地区的技术交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探讨中国传统熔模法的起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化背景、劳动条件、年代等而各有差异。藏族歌曲可分为三大类———古典宫廷乐歌、寺院宗教咏经调和民歌系列。1 古典宫廷乐歌古典宫廷乐歌 ,亦称“噶噜” ,是自五世达赖以来宫廷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专门为达赖、班禅等宫廷贵族服务的 ,主要是在宫廷宴会、迎宾场合、庆典仪式上为达官贵人表演的歌舞。这种歌舞的表演者多为来自富家的男童 (噶尔珠巴 ) ,而不得有女性参加。因此 ,只有噶噜才能算是典型的藏族宫廷乐歌。噶噜的主要伴奏形式是丝竹乐队 ,并由几组高低两种音高不同的达玛鼓和…  相似文献   

8.
东乡族女童学习困难及其失辍学--语言因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影响东乡族基础教育发展因素调查的基础上 ,本文从语言机制的视角对东乡族女童学习困难以及失辍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喇嘛教分为红帽喇嘛教和黄帽喇嘛教。早在蒙古汗国时期,红帽喇嘛教传入,到忽必烈建立元朝,喇嘛教已在蒙古宫廷以及蒙古贵族中受到尊崇。当时一切宗教活动由吐蕃喇嘛主持,还没有形成蒙古喇嘛贵族阶层。自元朝灭亡后,明朝控制甘肃、青海等地,蒙藏之间往来的道路受阻,红帽喇嘛教在蒙古的活动随之衰减。到明朝中期,宗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萨满教对中国古代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之 宫廷祭祀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一世的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高句丽、蒙古、 满洲等民族历史上几乎都曾信仰过萨满教。在蒙古帝国、大元帝国以及清王朝的宫廷祭祀中 都有萨满教的遗存。  相似文献   

11.
金汴京是宣宗迁都所至的都城,在社稷将倾之际,宗庙礼制犹存.由于史学界对金汴京太庙罕有研究,因此,对金汴京太庙的历史和制度应进行详细考论.  相似文献   

12.
大度民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度民寺是西夏京畿的一所皇家寺院 ,今天宁夏银川市郊的高台寺遗址可能和它有关。在西夏仁宗执政的乾年间 ,这所寺院中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兼习 ,党项国师与吐蕃国师并存 ,可以视为 12世纪末期西夏佛教状况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于逢春 《民族学刊》2012,3(5):1-17,91
到1820年中国疆域最终底定时,当年汉武帝所开拓的"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的边缘地带——曾相对稳定的朝鲜四郡、南越三郡已先后自立,但素来交通闭塞、瘴疠肆虐、经济文化独特、割据势力强劲,风雨飘摇一千余年的西南夷之地依然掌握在清廷之手。这是因为该区域是元世祖忽必烈龙兴之地,他在此创设行省、创制土司制以加强统治;明朝则希冀利用该地的自然与人力资源建立后方基地,以此严防北元重新占领西南,掊击其后背;清朝则为了防止蒙藏势力与西南土司势力合流、保障滇铜供应,通过改土归流等措施以强化对西南的经营。上述三朝的有力举措,辅之以明后期以降携带着耐高寒、耐瘠土且高产的美洲农作物种子的中原农民移植此地,使得素称难治的西南地区最终成为"泛中原板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论辽代皇族     
作为一个特殊的血缘集团 ,皇族在辽代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均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本文对辽代皇族的范围进行了考释 ,探讨了皇族的发展及辽王朝对皇族的管理情况 ,并重点分析了皇族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由皇族在辽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出 ,在辽王朝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中 ,仍保留有较重的血缘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古埃及人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文明,体育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形式的最早体现,古埃及体育与现代体育有很大不同,主要包括皇室成员进行的皇室体育和普通的埃及人民进行的民众体育。其中皇室体育往往笼罩着王权和宗教崇拜的气氛,而普通埃及人的体育活动则产生于生活实践中,具有很大的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明清易代之际,朝鲜李朝在武力威胁之下以清朝为宗主国,但其并不以清朝为中华正统而视之.对于蒙古人,李朝之恨甚于对于满人之恨,燕行录即充分体现出了对于蒙古人之极大鄙夷.归其原因:首先,在"满蒙联姻"中,李朝人视蒙古人为满清的"帮凶".其次,在信仰体系中,蒙古人藏传佛教信仰与李朝人儒教独尊之间存在冲突.再者,在华夷之辨观念中,向以"小中华"自居的李朝人视蒙古人为"夷"族.  相似文献   

17.
梁忠翠 《民族学刊》2014,5(4):47-52,115-117
晚清政府的藏务实施令西藏地方上下丧失信心,十三世达赖喇嘛对此亦感不满,精明的英国人则借机拉拢、引诱十三世达赖。1910年十三世达赖离境出走印度,至1912年5月,前后在印度境内停留两年。此事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十三世达赖喇嘛产生了依托英国的思想;第二,英国笼络扶持西藏上层势力的模式取得了成功,之后西藏宗教领袖出走印度成为其政治诉求道路的选择之一。当然,人们不能过分苛求生逢乱世、面对乱象的十三世达赖会超越历史。  相似文献   

18.
阿拉善蒙古与清廷联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蒙古是清朝皇帝实行政治联姻的重点部落,有清一代,该部与清皇家的婚姻始终不断。本文以清皇家族谱《玉牒》为主,结合其他文献,对阿拉善蒙古与清皇家的联姻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揭示,并对联姻的特点及其与清朝统治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满、蒙古、汉血缘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韩世明 《民族研究》2012,(2):69-75,109,110
本文利用新解读的辽代契丹文石刻资料研究成果,与汉文石刻资料及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对《辽史》的《皇族表》、《皇子表》及传、纪中关于皇族六院部夷离堇房记载不清楚的问题及错误予以匡正,搞清了痕得瘾.帖剌、解里宁.蒲古只和曷鲁宁.匣马葛三个历史人物的父子关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三个人物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三个人的争议问题。同时,纠正了《辽史》中的某些错误记载,也纠正了以往学界对《耶律羽之墓志》的误读,厘清了辽皇族六院部夷离堇房复杂的世系,列出清楚的世系简表。又对帖剌与玄祖被害案、蒲古只与释鲁被害案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上谷耿氏家族是辽代汉世族中重要的一支,该家族入辽后以军功起家,子孙不仅官居显位,而且还与辽朝皇室以及汉族门阀世族中玉田韩氏、彭城刘氏家族缔结了婚姻关系,但至第四代,耿氏家族外部受到韩氏家族衰败的影响,内部又存在子孙不昌的问题,此时该家族婚姻对象全部出自彭城刘氏的衰败支脉,家族的衰落也就无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