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百越民族史第五届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4月17—21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汉、壮、傣、瑶、侗、黎等十一个民族的九十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傣族及边疆现代化建设问题”,“百越民族与现代民族关系”和“百越民族文化特点及贡献”。会议共收到了九十篇论文。  相似文献   

2.
1981年11月16日至22日,在古代百越西部中心地区的历史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召开了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有94位教授、专家、民族史研究工作者和民族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他们来自我国1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壮、蒙、侗、毛  相似文献   

3.
<正> 骆越民族的族源及族属问题是百越民族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世纪20年代以来所出土的大量考古资料,为此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与实证。战国以来,在涉及岭南的古籍中,史家多将这一地区泛称为“越”或“百越”地,后世治越史者多相沿承袭,将岭南民族一概视为越人。随着新资料的积累及南方民族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方面的材料证明,骆越虽有“越”称而并非越人,从族源上考察,他们与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濮僚系统民族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我们认  相似文献   

4.
百越民族是我国东南地区古代民族的泛称,汉武帝统一南越和闽越后,百越族群便基本消亡。作为历史上的古老民族,其文化的传承、与中国东南地区、东南亚民族的关系向来是学界探讨追溯的课题。为了总结以往百越民族史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推动新世纪百越民族史研究工作的开展,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和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百越民族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于2004年11月14~17日在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市隆重举行。来自北京、江苏、上海、浙江、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台湾等省…  相似文献   

5.
百越文化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课题。近年来,研究百越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论文论著纷纷问世,例如蒙文通的《越史丛考》、蒋炳钊等的《百越民族文化》、陈国强等的《百越民族史》、董楚平的《吴越文化新探》、彭适凡的《中国古代南方的印纹陶》、何光岳的《百越源流史》等,或通论或专题探讨了百越民族源流、时空分布、社会状态、文化内涵及百越与  相似文献   

6.
百越民族绘画史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我国南方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民族。百越人民所创造的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百越民族文化中的美术,也是中国美术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百越美术包括了百越民族的绘画、雕塑、工艺及建筑艺术等方面。本文则专述百越民族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轨迹。以根据百越地区古文化中发现和出土的绘画作品为主,并结合一些有关文献的记载,力求将百越民族绘画艺术及其特色作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并希望得到美术史和民族史的学者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7.
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于1982年10月24日至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壮、侗、黎、畲、高山、彝、回、汉等八个民族的八十  相似文献   

8.
由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局联合主办,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百越民族史第十届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2日至14日在鹰潭市举行。来自北京以及福建、江西、浙江、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8篇,分别就崖葬、干越的历史与文化、百越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以及百越与汉族的族群互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并对跨世纪的学会工作、百越民族史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及学术研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7月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林蔚文的新著《中国百越民族经济史》。百越民族经济在整个百越民族历史上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百越民族著名的水稻种植、纺织业、造船业、铜铁手工业等等 ,更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为中外研究者所瞩目。一个多世纪以来 ,尤其是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多年来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百越民族的名称、族源、分布、文化习俗、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 ,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有关百越民族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尚感薄弱 ,此前没有一本专著问世。因此 ,林蔚文研究员的这部新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史研究如何为现实服务──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综述文秘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以“中国民族史研究如何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为主题,干1994年8月20日至24日在沈阳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共...  相似文献   

11.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四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3日至9日在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镇召开。参加此次盛会的有一百五十多人。他们是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南州的黎、苗、瑶、畲、壮、侗、土家、回、汉等族的学者和研究工作人员。会议收到论文和资料近90篇。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根据历史学家研究,我国从夏代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春秋战国时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然而,地处我国东南和南部百越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否如同这些地区的民族一样,或者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百越民族史一个很重要问题。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仅就百越各族有否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以及如何向封建制过渡等问题作一个大概的探述,旨在与同行共勉,希望把这个重要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去年十二月中旬,广西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南宁召开,来自京、黔、两广、湘、鄂、蜀等地的民族研究工作者共八十多人参加了盛会。各地提交的论文共六十篇,内容涉及民族史、民族学、民族问题理论、民族语言文字以及当前民族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冯建勇 《民族研究》2022,(1):133-142+146
贯通式的“中国民族史”的编著,孕育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自清末发轫,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1928年)系中国较早冠名“中国民族史”并系统叙述“中国民族史”的通史体、综论性著述。该书出版后,罗香林对其进行了学术评议,提出从“纵的叙述”和“横的叙述”两个面向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梳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史可以发现,罗香林有关中国民族史“编法”的建议与后来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史的认知和书写不谋而合。以王著《中国民族史》修订版(1934年)为例,该书尽可能在既有研究框架范围内重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表明王桐龄一直在探索适宜的中国民族史“编法”,加强了中国民族史“横的叙述”;吕思勉、宋文炳、林惠祥等著《中国民族史》,则将诸民族史“各为专传”,推进了对各民族历史的“纵的叙述”。时至今日,为阐明“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罗香林提出的“两种面向、三个问题”,尤其是有关加强“横的叙述”之建议,对于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开展仍具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3,(2):2
<正>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13,(2X):2-2
<正>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3,(4):2
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8.
再谈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顾问、中国民族史研究会理事长翁独健教授就当前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中若干问题作了两次讲话。现征得作者同意,将两次讲话综合整理,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19.
越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东 《民族研究》2003,(1):104-105
为了探索越国的兴衰及其文化遗存 ,阐明大越先民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与海外影响 ,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浙江省越国文化研究会和浙江省历史学会等单位承办的“越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于 2 0 0 2年 6月 17— 19日在越国故都绍兴举行。出席这次学术盛会的代表除浙江本省之外 ,还有来自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广西、湖南、贵州、香港特区以及日本、韩国的专家学者近70人。会议主要就下列几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越国王室和早期都城。由于近年绍兴印山…  相似文献   

20.
《试谈马王堆一号、二号汉墓的族属问题》一文在《民族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之后,引起史学界的广泛重视,认为这是运用民族学资料去研究、解释出土文物迈出新的一步,向考古学和研究民族关系史方面提出了新课题。许多学者在百越民族史,苗、瑶史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