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唐代商贾小说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烈的人间烟火味、神仙鬼怪气和新奇的外商风采是唐代商贾小说内容上的三个特点。从以“事”为主到以“人”为主,开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叙述为主,辅之以细节、心理、语言描写,表现出高超的“写人”艺术。  相似文献   

2.
韩春平 《船山学刊》2007,(4):136-139
唐代中晚期方镇势力权重一时,以方镇为中心形成颇为特殊的幕府文人集团.本文通过分析幕府文职僚属和游历幕府的文士的交游和创作活动,可以看到中晚唐幕府文人的交游和诗歌创作普遍具有浓厚的政治功利性,文人入幕的政治功利性反映了唐代的科举守选制度和官员铨选制度并不能及时、充分地解决文人的政治出路,而节度使的奏荐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文人的入仕和再入仕的一条相对捷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与代际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价值观的代际特点已越来越明显。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代际价值观主要呈现出成年人价值观权威的弱化和失落及价值观代际多元化等两种特征。同时,代际价值观的变迁遵循着一般价值观变迁的模式,但又有着自己特殊的变迁逻辑,主要表现为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的辩证运动。研究社会转型与代际价值观变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高志忠 《阴山学刊》2009,22(3):23-26
唐人小说中商贾形象的鉴定,不外乎正面与负面两分法,而依据的标准为是否符合儒家的传统文化道德,如此审美下的完美商人形象与商人精神的统一是“商才士魂”——商为皮相,士为心迹。故整个社会对商贾形象的审美标准是以德统美的,人物形象也因此具有浓郁的伦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祭礼是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重要的大型祀典更是国家政治凝聚力的象征,也是文人借以显露才华、表现自我的重要途径.有唐一代,随着不同时期政治风气的不同,国家举行祭礼的目的和能力有很大差异,文人随之经历了以国家祭礼歌颂升平、到整饬政弊,最后信奉民间祠祀这样一个由豁达进取、用世务实,逐渐内向感伤迷茫的心态变化过程,相应地,有关祭祀文学勾勒出由赋颂铺排到议论政弊,再到抒写个人内心世界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唐代祭礼的变迁折射了唐代文人心态与文体选择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桃花扇》传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而对兴亡之感深有体悟者当属文人群体。本文通过《桃花扇》文人形象的分析,探讨作者孔尚任的“救末世”意识的悲剧色彩以及春秋笔法在文人形象塑造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治理和政治运行中,政治领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功的政治领袖往往会在其政治生涯中呈现出良好的社会形象。历朝历代的政治领袖无不重视其形象的塑造,希冀以此营造坚实的合法性基础,获得天下的认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环境下,政治领袖的形象呈现是大不相同的,这种形象呈现大体上是缘于当时公众的政治期待、信息传播生态和政治治理形式。信息时代,政治领袖要有形象意识,自觉地遵从传播规律;要与传播媒介保持建设性的合作关系,通过媒体与民众沟通;要关心民众之所思所想、所忧所乐、所喜所恶,主动与民众喜好的公约数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商贾形象在唐人小说中虽然相对暗淡,但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郑绍》是一篇反映唐代普通商贾爱情婚姻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讲述商人郑绍在爱情婚姻中的矛盾﹑无奈以及因此而饱尝的痛苦,深切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新旧价值观念交替之际,普通商贾身处其中的尴尬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归纳分析了元杂剧文人形象的基本类型及其生存轨迹 ,并对其历史身份、命运转化模式、世俗化倾向等三个方面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剖析审视。元杂剧作者并未自觉体悟到其生存价值取向的多元潜能 ,仍执着地把文人的社会角色和人生目标框定在以政治归属为轴心的传统轨道中 ,因而 ,塑造的文人形象缺乏由时代特殊性所激活的新鲜命意 ,并没有反映出元代文人“多方面分途迈进”的生存实践。不过 ,其明显俗化的文化心态和品格却为我们提供了封建文人的另一种形象“版本”。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青海省循化地区的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进入转型期以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撒拉族民众的政治价值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互动的特点。研究当前撒拉族民众政治价值观的变迁及其特征,探讨撒拉族民众政治价值观的建设路径,可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代广告中男性形象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瑰丽 《云梦学刊》2005,26(5):101-102
广告中男性形象的模式化倾向已引起广泛关注。传统广告中男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男性的社会角色定位;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广告具有性别教育功能;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应突破某些传统成见,体现出男性社会角色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撒拉族传统文化及经济价值观的梳理与总结,运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分析了转型期撒拉族民众价值观的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正经历着从封闭社会变为开放社会,从政治社会变为商业社会,从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从一穷二白变为小康的巨变,然而,在所有这一切变化之中,价值观的变迁才是主宰,它从人们心灵深处决定和影晌着人们的目标追求、进取方向与好恶趋向,决定着历史与未来的进程.因此,研究价值问题,可以透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运动,可以观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科技的发展,可以理解旧秩序的瓦解和新秩序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社会学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同时代青年流行语变化特点的分析,探索青年流行语与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关系,认为青年流行语是时代价值观的表征,从时代流行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价值观呈现出从价值一元到价值多元的转变、从国家利益至上到个人利益为主的转变特点,同时青年流行语的变迁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女性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敏 《兰州学刊》2000,(4):37-38
任何时代妇女的观念总是同那个时代的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历史上说,一定时代的妇女大都接受该时代文化所决定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并按照文化所提示的行为模式、习俗风尚和社会期望塑造自己,但它的变化本身在终极意义上是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相一致。当代中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生产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的变更,这必将引发传统价值体系的解构和重构。在重塑素质、更新观念的历史嬗变中,女性将重新审视传统的价值观,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界定自身的角色形象。一、传统文化与中国妇女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以及不…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中的消极现象对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激烈的冲击 ,使青年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新的趋势 :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 ;价值主体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和群体本位相结合转化 ;价值取向由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化 ;价值评价 ,由严厉向宽容转化。  相似文献   

17.
姜智芹 《东岳论丛》2005,26(5):118-120
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从来都不是自在的、客观化的产物,而是自我对“他者”的想象性制作,即按照自我的需求对他者所做的创造性虚构,是形象塑造者自我欲望的投射。就英国文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来看,中国始终是作为西方文化的对立面,作为“非我”出现的,在这种非我、他者、异己的意象中,体现的是西方人的价值观。英国人需要中国形象,就像他们需要一个自我超越的地方,在英国文人塑造的中国形象中,体观的是英国人精神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价值取向的变迁与核心价值的解构和建构。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价值观的深刻变迁,客观上解构了中国社会的某些核心价值,这些核心价值既包括改革开放前30年所形成且应该被解构的核心价值,如革命与斗争、重义与轻利、集权与人治、身份与等级等,这些核心价值有些已被彻底解构,有些当下却影响犹在;也包括如崇高与信仰之类的核心价值,这些核心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从文化上和经济上被双重解构了。  相似文献   

19.
新疆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使新疆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新疆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看到新疆少数民族的价值观的变迁,认为这对促进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昀 《新疆社科论坛》2012,(3):72-75,90
研究社会转型期新疆少数民族价值观变迁是促进新疆繁荣与稳定发展的需要、是新疆社会和谐发展与民族进步的必然要求。社会转型期影响新疆少数民族价值观变迁的原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落后等客观因素的阻碍作用;宗教长期影响的制约作用;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意识形态的破坏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加强“四个认同”教育;积极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力发展新疆经济,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