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声界没有大学没有文凭,在业内的资历靠的是师承!在姜昆27岁时,马季带着他深入生活四处演出,并手把手地教他写相声,从而让姜昆一步步地在相声界成长起来,直到成为著名相声演员。之后,在他们近三十年的交往生涯中,姜昆与老师加伯乐的马季之间亦师亦友。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相声演员马季,是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相声艺术家。他从小就对相声有浓厚的兴趣。工作后,他在新华书店当学徒,也没有效率对相声的热爱。是侯宝林发现了他,并把他调到中央广播文工团,使相声成为他一生的事业。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有许多事可以看到他的人生轨迹。送朋友,《打电话》里加唱段马季为人厚道,他的师父侯宝林去世后,大家要为他修一个墓碑,但在经费筹措上遇到一点难题。马季提出,侯宝林的徒弟们每人拿出一场演出收入,为先师修墓。此举,深得同行好评。他的朋友交得广也交得多,值得一握的是,他与薛宝昆的友谊,竟为他…  相似文献   

3.
正1961年的一天,马季和中央广播文工团到中南海演出。当时,他们看到周恩来正在发火。原来,前一天晚上,朝鲜队和中国八一队进行足球比赛,中国队1∶2输了,现场500多名中国球迷认为朝鲜裁判员不公,散场后围在门口不让裁判员出去。有关部门动用许多警力才护送裁判员离场。这些人又跑到朝鲜大使馆闹事,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当马季他们演完相声休息时,周恩来径直走到他们中间,问马季:"你的相声里有没有反映如何看球赛的?"马季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周恩  相似文献   

4.
初恋时我不懂爱情 马季原名马树槐,1934年生于北京一个复杂的大家庭,12岁那年,父亲猝然去世.生活所迫,13岁的马季就到上海宏德织造厂当学徒.1951年到北京市新华书店工作,并开始业余演出相声.1956年被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吸收为专业相声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5.
观澜 《现代妇女》2007,(4):48-50
切忌心生旁骛,立志一意孤行!——马季写给儿子的对联2006年12月20日10时25分,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72岁。随着他的离去,相声界的一个时代也慢慢垂下了大幕。在长长的送葬队伍里,人们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的美,桃源人的情,已溶入我的血管之中,和我的血一起流淌,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这是我国当代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在今年桃花源游园庆典会上的讲话。尽管游园会的热闹场景早已过去,但马季那发平九G充满激情的倾诉,以及桃源10多万听众的欢呼喝彩,至今还在我们耳边久久回荡。马季先生与桃源人民结下殷殷深情的幕幕往事,像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红在我们的眼前汇成一道道风景。1976年,马季第一次到桃源来体验生活,采撷素材,便与桃源结下了难解情缘。22年来,他一直把桃源作为体验生活和相声创作的基地点后18次来到这里…  相似文献   

7.
明红 《当代老年》2006,(6):26-27
1967年,33岁的马季已在相声届崭露头角,但“个人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当时的铁道兵文工团团长焦乃积给马季介绍了一个姑娘于波,她是铁道兵文工团的演员。介绍人帮他们约定,7月18日上午在中山公园见面。“文革”时期,孤男寡女单独相见会引来非议。于波由张宝昌陪同;男方马季系赵连甲陪同。见面时,于波悄悄打量马季,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好黑。”原来马季为了见女友,特意买了一件簇新、雪白、肥大的衬衣,穿在身上自然黑白映衬,更显黑中透黑,弄得圆圆的脸活像放大的煤球。  相似文献   

8.
幽默与漫画     
《中国社会导刊》2010,(32):58-59
一提就平了 上世纪90年代,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到湖北省黄石市演出。在他表演之前,有一位演员没有事先了解,信口开河把“黄石市”错说成“黄石县”,引起台下观众的不满和哄笑。  相似文献   

9.
至今记得,1984年那个已经遥远而美丽的除夕之夜,那台被广为传颂的春节晚会--马季的相声,张明敏的<走在乡间小路上>,朱明瑛的<回娘家>,李谷一的<难忘今宵>--给千家万户带去真诚的感动,引发由衷的笑声,激起长久的回响……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等过日子,做学问,莫敢有违此训。“实”即真,乃真实、事实;“虚”即假,乃虚幻、欺骗。这不由地让人想起某年的春节晚会上,马季先生率众弟子表演过一段群口相声,名“五官争功”。也难怪,如此“贵此贱彼”,耳焉能服?  相似文献   

11.
万明 《老年人》2013,(12):24-24
我与马季相识,是在1987年的仲夏。那天我到省广播电台送稿,一位电台领导对我说:“今晚有位大明星在长沙铁道学院礼堂演出,送你一张嘉宾入场券,你去放松放松吧。”我问他是哪位明星,这位领导只是神秘地笑笑,没有作答。是夜七时半,夜幕刚刚降临,长沙铁道学院偌大一个礼堂早巳座无虚席。我早早来到礼堂,翘首以盼,等待大明星的出场。随着紫红色帷幕徐徐拉开,一位身着灰色长衫,手拿黑色纸扇的中年男子走上了舞台。“这不是马季先生吗?”我惊呼道。几年前.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相声《舞台风雷》,让人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2.
林非 《现代交际》2008,(2):38-38
一个人一时的成功,可能取决于聪明才智;但一生的成功,一定是做人的成功1984年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表演的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成为经典。这个段子对虚假广告予以了辛辣讽刺,切中时弊,幽默诙谐,令人捧腹。  相似文献   

13.
相声作为一门笑的艺术,其通过多种方式,借助多种手段制造"包袱",其中人物是"包袱"的制造者,与此同时也成为演绎者、展示者。在相声演出中,一个人物可生发多重身份:台下演员、台上演员、作品人物,其间必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是形成笑料之所在。因此,以人物为中心研究相声,分析观众所接收到的人物每个身份的笑料,身份之间差异之笑料,探讨其带来的致趣之处,对于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研究及其舞台实践与发展,或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底开始,郭德纲,这个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的天津人,凭着一口气能说5个钟头相声的能耐和返场22次的记录,在北京的小剧场里出了名,听郭德纲的相声成为时下京城最时尚的事情之一.人红了,曝光率也高了,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越来越多的观众不仅见证了郭德纲台上的嘴皮子功夫,更领略了其台下妙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仿佛一夜之间,草根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他在保利剧院创造了返场22次的奇迹,成为相声界的神话。这位给自己定位为“非著名演员”的相声奇才,曾落魄京城,是他的大鼓名角妻子王惠放弃自己的事业,陪他一起走过风风雨雨,一路跋涉向前……  相似文献   

16.
天津城区相声茶馆分布格局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哲娜 《城市》2012,(8):76-79
相声是天津城市文化的精髓.相声茶馆是承载着天津城市文化过去、现在与未来三重信息的重要文化符号.自从1991年在天津市有关部门倡议下,由天津曲艺界名流共同策划创建了改革开放以来首家具有民间特色的相声茶馆——名流茶馆以来,相声演出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在津城涌现.相声艺术以及相声茶馆在新时期天津城市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入文化空间的分析方法,探索天津城区相声茶馆分布格局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和把握天津城市文化发展的空间特色、历史渊源、发展规律与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相声表演是很受观众喜爱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目前,我国的相声表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无论是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还是舆论环境,都是相声艺术发展的好时机。对于相声艺术的发展,一方面要大理提倡原创作品,另一方面,要珍惜并坚持相声的民间身份,实现相声表演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汤国基 《老年人》2010,(5):28-30
姜昆是我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在今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和戴志诚等人合说的相声《和谁说相声》再次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3月1日,记者在北京的一家宾馆采访了这位没有明星架子的大明星。  相似文献   

19.
罗学宏 《老年人》2007,(2):57-57
2006年12月20日上午9:34分,北京999急救中心接到马季先生家属拨打的急救电话后,火速派医生赶到马家。只见马季先生坐在马桶上,身体靠在旁边的墙上。经检查,发现他已没有脉搏,四肢变得冰凉。医生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仍全力抢救30多分钟,但马老已没有任何反应……噩耗传开,令人感到无比痛惜!  相似文献   

20.
“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现在已成为“很著名相声演员”了。据报道,郭德纲已经宣布将开拍100集情景喜剧《小房东》。并在即将开拍的《杨光的快乐生活3》中客串一个角色:同时,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近日任命郭德纲为百度的“传统语言顾问”:还有媒体报道,一个减肥产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