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财政风险的制度特征:“风险大锅饭”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中国财政风险具有明显的发散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风险大锅饭”的制度性存在。这表现在多个方面:在政府与国企的关系中,政府总是最后承担了国企的全部风险,给予国企的只是“激励+激励”;在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部门都有权力在预算决策范围之外进行各种“准财政”活动,却不承担风险责任;在各级政府之间,下一级政府的所有债务实际上都是上一级政府的“或有负债”;在各届政府之间,本届政府可以通过大量融资来搞各种“建设”,只享受由此带来的各种好处,而风险却可以推给下一届政府。由此导致的制度性后果是各级政府以及政府的各个部门的避险动机不强,避险能力很弱,致使社会转型期的公共风险不断地积聚和集中,最终扩大了财政风险。打破“风险大锅饭”应成为今后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宏观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其责任主体是政府,而微观金融风险属于个体(私人)风险,其责任主体是金融机构。中国的宏观金融风险仍处于发散状态,呈现出行业特性(风险业)与金融转轨风险“叠加”的特征。当前的金融改革既是防范宏观金融风险的战略举措,其改革本身也是宏观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政府防范宏观金融风险需要改变“一事一议”的个案方式,迫切需要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应急反应机制,并把宏观金融风险纳入国家财政风险管理框架,以避免政府财政责任变为仅仅是事后买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农村居民分化加剧可能带来乡村社会割裂与集体行动困境、营利型经纪人主导下的项目进村可能导致乡村公共决策失误,土地大规模流转后经营不可持续可能带来村集体债务累积风险、村民自治弱化与组织叠加可能带来乡村基层组织内卷化风险。要化解这些社会风险,需要形塑乡村基层组织新框架,厘清各组织主体及负责人之间的权责关系;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弥合乡村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以乡村中长期发展规划为蓝本,创新下乡财政资源的配置机制和项目验收方式;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擅长乡村治理和运营的"国家队"。  相似文献   

4.
智库     
《决策》2014,(2):14-14
从现实来看,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政府转型。我国经济转型面临某些突出矛盾,比如说土地财政、债务风险、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大都与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直接相关联。——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不改变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经济转型难有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5.
顾乘丞 《经营管理者》2011,(23):199-200
企业并购因其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如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组合协同等效应而为当今世界各国企业所青睐的扩张方式。在西方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并购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出现过五次大的并购浪潮。我国并购交易也在最近两年内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对并购交易中的并购方来说,兼并收购企业存在着诸多风险,其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税务风险、经营风险、法律法规风险等,如何更清楚的认识这些潜在于并购交易中的风险并找到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经济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公共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在批评理性决策模型的过程中构建出了渐进决策模型。这一决策模型对处于改革的与世界接轨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企业税收风险的内容在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着诸多的生存风险。而税收风险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都会存在。企业税收风险的内容包括税源监管风险、涉外税收风险、税制改革风险、税收执法风险等。1.税制改革风险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国家的税率以及税收总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中国而言,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当初的并不完备的税务体制,到现在的相对完善的税务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其引发的极端天气更是对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冲击。本文结合最新发展的气候转型风险评估模型以及前沿的多重网络模型,创新性地从物理风险、转型风险两个角度全面量化“绿天鹅”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冲击影响,深入探究我国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潜在金融风险隐患。研究结果显示,两类风险均会明显加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聚,且随着地域、行业、企业特征发生异质性变化;从长期来看,转型气候风险将大幅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得出富有启发意义结论的基础上,本文为有效应对气候风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从而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气温逐渐攀升,世界各国积极采取相关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然而,政策、技术以及投资者情绪和消费者偏好的突然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生存条件和资产价值造成一定的负向影响,从而引起潜在的气候转型风险。虽有一些研究探索气候转型风险的经济后果,但是鲜有研究关注气候转型风险对企业违约率的影响,对相关传导机制和缓解方式的分析也较为匮乏。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和搁浅资产投资组合的累积收益率数据,采用实证方法探究气候转型风险对企业违约率的影响,并根据气候转型风险与企业违约率的相关理论,从融资成本、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收入增长率3个方面解析可能的传导机制,从企业环保投资和绿色专利发明两个方面分析缓解气候转型风险影响企业违约率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的气候转型风险显著提高自身的违约率,且实证结果不受样本期和变量测量方法的影响,采用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的结果依旧稳健。(2)传导渠道分析表明,企业融资成本和资产减值损失的提升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的下降是气候转型风险影响企业违约率的重要渠道。企业的气候转型风险越高,企业在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成本就越高,且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也会进一步提升,而营业...  相似文献   

10.
陈剑 《决策探索》2014,(14):32-33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深化政府自身改革。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对经济干预得多,做了许多不该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许多应当做、应当管的事情又没有做好、管好,束缚了市场潜力和效率的发挥。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需要进行自我改革,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减、放、管"。  相似文献   

11.
新视野     
当代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背景下,改革的路径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坚持渐进改革原则,把渐进式改革与不失时机、有重点地突破结合起来。改革愈是深入,触及利益格局的力度愈大,遇到的阻力与风险愈大。如果我们不想以激烈的方式引起大的动荡,渐进式改革就是唯一选择。但是,在某些关节点上,需要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我国公共资源特殊性和我国政府主导公共资源配置所带来诸多问题的阐述,提出公共资源配置的主体应该是公民,并对公民主权机制的意义和实施方式进行了分析。改革我国现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过程,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有利于防止腐败,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对我国政治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树伟 《经营管理者》2014,(12):183+248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为盘活其资产存量,通常会采用投融资行为,通过投融资交易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而在企业投融资过程中,财务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日渐成为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成为影响企业投融资行为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投融资行为对企业规模经济和资源配置的影响,并结合投融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对策进行讨论,为提升企业投融资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理人》2014,(5)
正拥有领导力创新模式,才能引领企业乘势而进。当前,中国企业—无论大中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处在严峻的商业环境之中。全球经济环境充满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转型举步维艰,流动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和产能过剩等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传导,给经济运行带来相当风险。新一届中央政府展示了推进改革的决心与战略宏图。一方面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另一方面随着  相似文献   

15.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13,(1):8
中国经济需要系统性改革一场由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各国,也将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拖入了泥沼,一时间,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话题再次被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从经济发展周期上看,现在并不是实施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期。因为现在处于经济弱周期,而且是底部区域,这个阶段实施转型,就如同重症患者跑110米栏,风险和代价较之经济上升周期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转型是当前传统企业面临的重大组织变革,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高风险和双重风险特征,本文通过4家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对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战略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企业互联网转型由突破组织惯性和形成新惯例两个阶段构成。前一阶段,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主要是模式、能力和资源的变异风险,企业通过组合变革、组合学习和组合重构形成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突破组织惯性过程的风险;后一阶段,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主要是模式、能力和资源的适应风险,企业通过模式迭代匹配、能力迭代提升和资源迭代整合形成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形成新惯例过程的风险。由此提出企业互联网转型的"组合—迭代"战略风险控制框架。这一研究一方面将战略风险引入到组织变革和组织惯性的讨论中,丰富了组织变革和组织惯性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通过对互联网转型情境下战略风险的探讨,拓展了战略风险领域对转型战略风险的讨论。研究结论对技术突变情境下的转型风险控制形成理论创新,对解决企业互联网转型面临的"转不好找死"的现实难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型期融资制度绩效的经济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 ,传统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资金供给制度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型融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起来。我国融资制度变迁是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在改革过程中融资制度充分动员居民储蓄为转轨经济提供持续的资本供给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如果这种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效率最大化 ,并对宏观经济运行起到稳定作用 ,那么 ,融资制度由传统制度安排转向现代市场型融资制度安排 ,本身也就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目标。然而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经济体制的转换与融资制度的发…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知识经济形态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本的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其人力资本存量是"立校之本""、品牌之基""、发展之源"。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加上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以及在教育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局限性,使得高校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如何认识和规避高校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就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理解中国的经济奇迹:互联合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互联合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是一个过程的两种表现形式:从市场的结构看,是一个从不完备的市场或者高度互联的"市场"向专业化市场过渡的过程;从制度的结构来看,是一个从互联的自我实施的关系型合约向依赖第三方实施的正式合约过渡的过程。中国的经济表现表明,市场结构与制度结构的匹配对于转型的绩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分别从这个视角分析了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转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乡镇企业、金融体系和国有部门的改制。分析表明,在中国的经济转型中,不仅是以上部门存在着互联合约者中制度安排,而且从整体上看改革上也暗含互联合约的逻辑。本文最后引申出了一些中国进一步的改革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在转变方式与优化结构的过程中,不断凸显出中国当下转型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