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浒传》成书时间众说纷纭,从方法论层面对相关研究加以反思是必要的。近年来学界从文本中的名物、制度、舆地等信息对《水浒传》成书时间加以讨论,往往未充分考虑《水浒传》版本的复杂性、故事来源的多样性、名物制度的累积型特征,所使用的信息点多不具备典型性、无争议性、不可逆性,这种个例的内证法并不能有效证明《水浒传》的成书时间。也许更可取的研究路径是借用传播学的方法,通过考证现有的相关文献,尤其是有关《水浒传》的早期传播文献,建立一个具有科学可靠的"保护带"证据的"辅助假说"。借助这种方法,可以在有效的科学文献或实物支撑下,对诸说进行审查,从而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成书和润改的过程,是和宋明理学的传播,尤其是和朱熹哲学取得统治地位有相应的联系.《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是宣扬阶级投降主义,这一思想的核心是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哲学.一鲁迅先生说:"《水浒》故事亦为南宋以来流行之传说."《水浒》的素材是取自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的故事,这故事有史据,但并非全是历史的真实,主要的是表达作者们政治思想倾向.最初,南宋说话人以口头说唱形式出现的,后来多次经过文人学士加工润改,铺衍增殖,在元末明初成书.成书之后又多次改写,因此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从成书到定型都  相似文献   

3.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水浒传》研究格局主要由传统的文献学手段、晚明以降的评点式研究、思想评论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等方法所支撑。20世纪初以来,现代意义上"水浒学"的形成与丰富,虽然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种种西方理论方法的引进与采用,但传统研究方法的优势并没有被完全取代:在《水浒传》的成书、本事、版本及作者等方面,传统的文献学手段依然是最主流、最有效的途径;序跋式批评则在现代《水浒》传播中蜕变为"出版说明"、"前言"、"编者的话"等形式,仍旧发挥着"批评"的功能。20世纪初以来的《水浒传》研究多次被卷入政治斗争,其实也与明清时期《水浒传》思想评论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5.
胡应麟有关《水浒传》的评论主要集中于其《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庄岳委谭》(下),对于《水浒传》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本事、作者、版本、结构、语言,以及《水浒传》在明代的传播等,都曾发表过精辟之见,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水浒传》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水浒传》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的探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各种分歧的认识、观点、说法等。进入21世纪,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不减以往,仅我国大陆出版发表各种有关论著就达30多篇(部),其中不乏新的见解与资料。对近6年来的有关研究予以综述,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分歧在新世纪《水浒传》研究中的延续与演变。  相似文献   

7.
关于《水浒传》版本源流的笔墨官司从明代一直打到今天,诸如作品的作者、时间与原貌,繁本与简本的孰先孰后、孰优孰劣,金圣叹删改的是非功过等等。尽管这场官司参与者如云而又旷日持久,但真正能胜讼者却寥若晨星。本文无意去凑这份热闹而与先贤或同辈一决高低,只想通过《水浒传》的版本演变切实地发掘出中国小说艺术本身演进的一些因素。论及正题之前,须交待两点:(一)本文所涉仅限于明中叶至清初这一段涌现出《水浒传》大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成书时间新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现存文献中 ,最早著录和评论《水浒传》的是明嘉靖时期的一批学者。本文从《词谑》入手 ,通过考证崔铣、李开先等评论《水浒传》的时间 ,从而断定《水浒传》成书时间的下限应不晚于嘉靖九年 (15 30年 )。通过对《词品》、《戏瑕》、《百川书志序》的细致分析 ,再结合杨慎与崔铣、文征明之间的关系 ,推断出《水浒传》成书时间的上限应不早于嘉靖三年 (15 2 4年 )。《水浒》在嘉靖初年成书与嘉靖初年的社会状况相契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梁山)天下水浒论坛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10月"天下水浒论坛"会议讨论的问题有:毛主席对《水浒传》的理解和应用;《水浒传》版本、作者和成书背景;《水浒传》艺术成就及其源流;《水浒传》人物真实性及梁山遗迹、梁山遗址的开发问题;《水浒传》研究的新动向和对《水浒传》的贬抑。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演义》版本的题署,确定了罗贯中的著作权。他在元代生活了53年,称为"元人"是不错的。以现存没有嘉靖以前的版本,就断定《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后期是不合事理的。罗贯中协助施耐庵完成《水浒传》,又独立写出《三国志演义》;弱化乃至抹杀罗贯中与施耐庵关系的倾向,对中国小说史研究是非常危险的。罗贯中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大家,除了《水浒传》、《三国志演义》,《北宋三遂平妖传》四十回及《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两朝志传》等,也都是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的早期传播方式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娱乐传播和宗教传播,其中以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为主。《水浒传》在传播过程中还形成了以官刻本为先为主和中心扩散型的早期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的作者、书名、主旨与宋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8,28(1):49-57
《水浒传》的作者或主要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书名出自《诗经.大雅.》体现全书"忠义"的主旨,宋江形象是《水浒传》作者集中的代言,全书的灵魂。他是一个义士,但更是一位忠臣。他的"忠"不是一般的"忠",是为人所难为,为人所不敢为,为人所不能为,是旷古未有的一种"忠"。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寄托了古代一位仁人志士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坎坷,他对不幸的理解,对光荣的梦想,以及对现实的困惑。《水浒传》中,宋江是与李逵、鲁智深等性情中人不同的另一类英雄,其作为文学典型更具内涵,更难理解,更不容易却更值得肯定与同情。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第十三回和第十四回都写到了刘唐醉卧灵官殿,这应是灵官信仰在民间较为普遍所致。有关灵官之名及其事迹、信仰的记载都大量出现于明永乐年间之后,因此,关于灵官殿的细节应视为推断《水浒传》成书时间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说《神木》涉及到酷烈的“嗜杀”行为,这种极端暴力行为显现出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心理积淀,古典名著《水浒传》中便充斥着这种“嗜杀”行为,它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小说中主人公组成内部团伙,与《水浒传》中的梁山原则一脉相承。残酷的杀戮并不是作者着力表现的对象,当面对人性恶时,国家监管体制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但我们的文化如何从根本上摈弃这种历史积垢,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杜甫诗歌在英美世界的传播与接受越来越引起关注。通过统计近十年国内中文期刊(包括会议论文集)涉及到杜诗在英美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类文章,从翻译对话性角度出发,对杜甫诗歌进行回顾和评价,并对杜诗学未来的发展和具体实践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水浒歇后语是民众对水浒故事长期体认的结晶。由于创作主体和流传范围的民间性,水浒歇后语较多地表现出关注弱小人物、注重生活内容及淡化政治意识等特点,与小说《水浒传》相比带有浓重的生活化色彩,真实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一套使用非常广泛,十分受欢迎的面向第二外语和自学者的教材,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从单词、语法、练习三方面,总结了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师和学习者提出了在教学中的弥补对策以及科学学习方法的建议。呼吁本教材的编写者能针对这些问题认真重新考虑、整理修订,使这套影响力巨大的教材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8.
《水浒》与宗教的结缘,是受宋元以来民间宗教与民间武装结缘的深刻影响所致。其宗教描写,可以说是对封建时代民间武装与宗教结缘之状况的一次较完整的艺术表现,在政治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同时,其宗教描写叉具有组建叙事框架,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变化等叙事功能,因此又兼具重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