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三那年,一次意外的车祸差点夺去父亲的性命,家里一直瞒着我,但我还是从家信的字里行间看出了灾难。当我赶回家时,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父亲刚刚脱离危险期。一看见我,这个我二十多年生命中从未见过流泪的汉子竞紧紧抓住我的手,泣不成声地说:“我差点见不上你。”我们父子两人相拥而泣。  相似文献   

2.
一 1977年高考的时候,同一批既考大学,也考中专,我报考的是中专。当时成绩考得相对不错,能够上大专、大学,但是大学那个时候是师范学校,或者其他的一些文科学校,我觉得我喜欢工科,所以我就选了一个中专,一个重点中专,叫德阳机器制造学校。  相似文献   

3.
那个暑假,我两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哥哥都没有回来:我兴奋地将我考上大学的消息在电话里告诉他们,他们先是祝贺一番,然后无一例外地让父亲接电话。我听见父亲压低声音说:“学费的事,你们不用操心”在家里倍受娇宠的我,第一次意识到,家里可能没有足够的钱供我上大学,我的心往下沉了沉.  相似文献   

4.
提起喀什市的女副市长比力克孜·依明,人们都一致称赞她的演讲水平。
  比力克孜·依明的演讲足迹遍布新疆大地的很多村落,因为她的演讲广受维吾尔族百姓的欢迎。
  无论是在乡政府的会议礼堂,还是在村委会的院落里,只要听说是比力克孜·依明来宣讲了,七里八乡的百姓都会前来倾听。多年的宣讲,使她的声音变得有些沙哑,但丝毫不影响听众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一个从清贫的农家考入北大中文系的普通男生,在北大,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不仅在经济上脱了贫,在学业上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多次获得奖学金,还不断发表小说剧本,甚至做客《鲁豫有约》与大家畅谈他不一样的大学生活。一路走来.他发现了基于自己身上的那种坚韧和力量.发现了自己那些悄悄遗忘的微笑和幸福。  相似文献   

6.
父亲死于一场意外的车祸。一封遗书道出了惊天秘密:这场车祸竟是这名绝症父亲蓄意制造的,目的是给即将上大学的儿子留笔学费。儿子知道真相后内心十分矛盾:如果说出去,他从此就没钱上大学;如果不说,虽没任何人知道,但他的良心将一辈子都不得安宁……  相似文献   

7.
阳光晴好的周末,他再次出现在她宿舍窗外并喊她名字的时候,室友忍不住开她玩笑:"外面那个小帅哥在追你吧……"她塞着耳机听歌,只装作听不见不回答,心里却不安静。小帅哥?她想了想,倒也是,他的确很帅,一米八几的个头,白桦树一般青葱。眉眼和脸部轮廓里带点酷酷的味道。可他却是她心存怨怼的人。曾经,她是喜欢他的。她记得小时候的他调皮却可爱,喜欢跟在她后面喊她:"小未,帮我系系鞋带!""小未,  相似文献   

8.
李铁坚 《老年人》2011,(6):27-27
上小学时,老师布置我们写命题作文——《我的爸爸》,我提起笔来总觉得无话可写。在大学,听教授讲解朱自清的《背影》,动情处,教授的声音哽咽,而我竞也无动于衷,没有半点想哭的感觉。直到自己做了父亲。真正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才真正体会到“父爱如山”四个字的含义,我也才开始认真审视父亲平凡的一生,体味一个农民父亲的艰辛与不易。  相似文献   

9.
我想,我对杨逸远全部的情感,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一个源于血缘和基因,植在血与骨头里的字——恨。我的青春期我的青春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从杨逸远正式离开我和妈妈那一天算起吧。杨逸远是我的父亲,只是自从记事起,我从来没有喊过他。我想,我对杨逸远全部的情感,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一个源于血缘和基因,植在血与骨头里的字——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初,所在的那家国企破产后,我彷徨失意。人近四十,多处应聘受挫。那时,一个朋友邀请我到他的公司上班,担任刚刚成立的外贸开发部经理。良机突降,我既惊喜,又惶恐。得知我转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领域,在大学教过英语的父亲鼓励我,四十正当创业时。你英  相似文献   

11.
海南出版社推出《我只养你十八岁》这本书,显然是当成畅销书来“做”的。书的包装很讲究:黑色套封,左上角一行红字——“一个震惊全国的教育案例”,中间竖排“我只养你十八岁”7个汉字,大小错落,黄白相间,格外醒目。打开书一读,还真被吸引住了。作者老周文笔不错,思想也很另类生猛, 而且与众不同的是,此君还能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这就很有些了不起。书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