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男人娶回家 在婚姻领域中,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夫权岩石逐渐崩溃。强大了的女性正大胆地征服传统、征服男人,把男人娶回家去。 王红云和高军是中学同学,回乡后两人定好条约,3年内谁在经济上领先,谁就有权娶谁。3年后,他败在她之下,应该嫁给她,他心里实在不平衡,但有言在先,又不好反悔。“婚后孩子跟谁姓?”孩了的姓是大丈夫的敏感区,她点了一下他的额头,“你呀,真是老封建!好,我让你一码,女孩跟我姓,男孩跟你姓。”他长出一口气,头一歪靠在她肩上。男人有时也软  相似文献   

2.
惊人的巧合     
《阅读与作文》2009,(8):40-40
难以理喻的巧合 1920年一天,三位英国人在秘鲁乘火车旅行,他们发现那车厢里只有他们三个人。互相介绍后得知,一个人姓宾厄姆,另一个姓鲍威尔,第三个人的姓是前两人之合.宾厄姆鲍威尔。  相似文献   

3.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5世纪中叶至1066年诺曼征服)是英国政治文明的起源时期。在此期间入侵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征服原有居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封建小王国,后经相互兼并,形成较稳定的7个王国,再后在抗击丹麦人入侵者的斗争中归于一统,形成英吉利国家。与此同时,创建了以国王为首的中央政府和三级地方管理体制,形成一套初具规模的政治法律制度。尽管直到诺曼征服前,各级政府机构还很不健全,各种制度都极不完善,但毕竟奠定了英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基础,其中某些机构和制度历经不同时代的历史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许多学者在探寻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渊源时,经常要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相似文献   

4.
略论诺曼征服对英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早期不断被入侵,所以文化呈现多元化。1066年诺曼征服结束,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完成了英国由乱到治的历史进程,确立了英国历史发展的特征。当其他的欧洲国家走向分裂割据的时候,诺曼征服使英国避免了这样一种倾向。入侵者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做了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英国有了比欧洲其他国家更健全的体制。诺曼征服排除了丹麦...  相似文献   

5.
简析诺曼征服后英国的语言状况及其发展主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诺曼征服到十五世纪末即中古英语时期是英国历史上语言状况最为复杂的时期。异族征服者的法语和被征服民族的英语并用、并存长达400多年之久。就结局而言,法语经历的是由盛到衰直至归于消亡的过程;而英语却走过了一条从卑微到中兴并重新被确立为英国官方语言的发展轨迹。然而,虽然法语在英国消亡了,但它却以大量法语措词的形式在英语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英语虽然得以中兴,由于其词级系统的简化和大量法语借词的进入,它已不复是原先的古英语了。本文就诺曼征服后英国的语言状况及其发展主流作一简要分析。一、诺曼征服后两种语言的…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人常用的接尾辞「さん」和「君」为研究对象,以实例分析的方法,对二者的表现意义及使用场合进行探悉,认为接尾辞「さん」接在人的姓、名或表示人的身份等名词后面,表示敬称或爱称;接尾辞「君」接在人的姓、名或姓名后,表示亲近感或轻微的敬意。它们的使用受到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上下关系、内外关系、亲密程度以及男女性别、谈话场面等因素的影响:接尾辞「さん」的使用对象为长辈、年长者、女性和不熟悉的男性,大多在正式场合使用;而接尾辞「君」的使用对象为男性晚辈、下属或亲密的男性伙伴,大多在非正式场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汉语绰号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命名规律和使用特点,有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社会现象,绰号是个 人形象的标识,是社会历史变迁的镜子,能创造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作为精神文化,不断取材或融合各种文化元素的绰号是 人们品评表情的手段,折射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也是语言魅力的艺术展现,为文学作品增色添彩,传达人们的审美 情趣  相似文献   

8.
对于诺曼征服事件对英国政治体制带来何种影响的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不仅在于人们对征服事件本身对英国历史造成的冲突或影响的意见不同,而且在于讨论中凸显的辉格派思想家对于历史的态度和看法。他们以自由和进步为目的,对历史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解释,这种有悖于事实的解释加强了人们争取自由的信念,也正是辉格派对英国宪政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法语同属于印欧语系;以历史的观点来观察,这两种语言又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一0六六年诺曼人侵入英国时,法语便随之进入英国,并成为官方和上流社会的语言。诺曼人并非法国人,他们入侵英国之前征服了法国西北部的诺曼第,吸收了被征服者的更高文化,且把法语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因此,当他们侵入英国之后,就把法国现行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带到了英国。当时,英国的黎民百姓讲自己的木族语——盎格鲁·撒克逊语,教会使用拉丁语,上流社会及官方则通用  相似文献   

10.
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简称"美职篮"。几乎每个球员都有绰号,绰号是根据人本身的特点创造出来的一个非正式的名称,表达了球迷对于球员的喜爱、亲密、幽默或讽刺等等。同时中国球迷也会根据球员在场上的表现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给他们部分创造新的绰号,从而有国俗语义特征的绰号在NBA球员中占了很重要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绰号是他人施予并为公众所认可的一种异称,是一个人在公众中口碑的一个标志或缩影。从一个人的绰号可以看出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看出其价值取向与志趣情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英、美人名的组成形式(名、中名、姓),已有不少论述。为避免重复,本文只谈一谈英,美人名怎样发展成为今天这个形式的问题。 一 英国人名 远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公元五世纪到十一世纪),一般英国人只用一个单名便满足需要了,根本不用姓和中名。英国人当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使用复合词,而这些复合词的词首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如在AElfgar,AElgifu,AElfred等名字中,词首AElf-意为“小妖精”、“仙女”等;在AEthebald,AEthelbert,AEthelfiaed等名字中,词首AEthel-意为“高尚”;在Eadgar,Eadbert,Eadred等名字中,词首Ead-意为“幸福”。其它常见的人名复合词词首,如God-意为“上帝”,Wig-意为“战斗”,Siege-意为“胜利”。有的人名复合词词尾也只有一定的意义,如-beorht意为“著名的”,  相似文献   

13.
英国人印象     
英国人印象张宝岭去英国之前,对英国的感觉很模糊。说起英国,想到的是它是现代工业革命的摇篮,它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世界的霸主,但从二次世界大战代开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辉煌”。由于它辉煌的历史,英国的许多人便闻名于世。在它以武力征服世界时,它的语言、它的文...  相似文献   

14.
郭长祥 《北京纪事》2015,(12):39-41
王永利,中等个儿,浓眉大眼,今年56岁,开公交车已行驶30多万公里。王永利是老北京人,祖上居京200年,老北京的爷劲儿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他好玩,他收藏的奇石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为此,人送他绰号“石头王”。说到“石头王”,一是他姓王,二是他收藏的奇石形成了一定规模,很有特点,所以称为“石头王”。  相似文献   

15.
一位其貌不扬的手机推销员用歌剧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征服了千万观众,成为电视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的冠军泰里·沃根(Terry Wogan)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广播、电视主持人之一,他每天早上在BBC Radio2的广播中叫醒全英国人。6月18日早上7:30,全英国的听众都听到泰里·沃  相似文献   

16.
《南都学坛》2015,(5):117-118
<正>一、韩英社交称谓语的差异1.姓名称谓。韩语姓名称谓语采用"姓+名+接尾词、姓+接尾词、名+接尾词"的形式,姓名、姓、名是被称谓的主体,接尾词"■""■""■""■""■"等表示关系亲疏、地位尊卑。英语社交称谓中的姓名称谓有"教名+姓"或"教名+中间名+姓"两种形式。由此可见:韩英称谓语姓名称谓的组合形式不同,韩语"姓前名后",而英语"名前姓后";韩语需要使用接尾词而英语名字往往和宗  相似文献   

17.
德国西部城市伍佩尔塔尔风和日丽,一户恩氏家庭的大院里鲜花盛开。 屋里电话铃响,心情愉快的恩老妈妈接过电话应一声:“恩斯特。”对方听出了接话人的身份,随口说:“我要找您儿子讲话。”“我有5个儿子,您找哪一个?”“我要找你那娶了中国太太的年轻人。”不料老太太的回答令听话人大吃一惊:“我有3个儿子娶了中国太太,您找哪一个?”…… 恩家是正宗日尔曼大家庭,因为结上了中华民族的缘,就多了一个随缘简化的“恩”姓。  相似文献   

18.
英国法律史始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1066年“诺曼征服”虽造就了一个相对强大的王权、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法律统一,并由此而极大地改变了英国法的发展进程,但征服事件本身并未割断英国特有的法传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形成的以习惯法为主体的法律制度、多元异质的司法体制、“法律至上”的法观念均为“诺曼征服”以后英国法的发展提供了特有的法律素养和法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人名或绰号具有鲜明的隐喻意义,即人名是人物,人名是主题。霍译本基本保留了原著人名的这一特征,体现了人名或绰号对人物身份的构建功能。具体表现为人名隐喻是人物身份的标识;人物绰号是人物性格的品评;下人名字是主人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以称号或诨名作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向为我国小说家所习用。《红楼梦》中的小说人物绰号也是作家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但它不再是简单着眼于某一点表征,而是能够深入到灵魂深处,提挈人物的全貌。不仅如此,许多人物绰号的命名还反映了小说里被命名人的文化教养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