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蔡秉坤  李清宇 《兰州学刊》2005,(6):155-156,191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两类典型的公司企业治理结构模式--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市场控制型模式;以日、德两国为代表的关系控制型模式.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两类模式进行分析、评判后,运用两种模式的具体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完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麻彦春  童欣 《江汉论坛》2007,(11):55-58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一套制度安排,有其自身内容的规定性.公司治理结构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市场控制主导模式和德、日的银行控制主导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和不同的运作方式,比较和分析三种主要模式,研究公司治理结构效率,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春秋战国变革的社会格局中,以儒、法为代表的哲学家们都以政治谋士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秩序的重构中.虽然在理论上,以儒家为代表的理论派强调主要使用先王的传统规范(儒家习惯法之"礼")来治理社会,以法家为代表的实践派强调通过创制新的法律(成文法)来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然而在现实层面,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各国都普遍选择以国家权力控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在国家权力控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形成过程中,秦及汉帝国逐步形成的"齐民制"和"家产制"二元社会结构,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秦汉根植于高度稳定的社会结构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整合模式、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国家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外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三种基本模式1.英美模式英美模式是股东至上的治理结构,确立了非人力资本的绝对中心地位。其主要目标是:维护股东至上主权,使股东和经理行为诱因一致,建立监控、披露、约束机制。这种模式的核心原则是由股东选举董事会,代表他们的利益来经营公司。按此原则,股东通过董事会对公司进行控制,并责成董事会对公司经理实行指示和监督。英美公司中没有监事会,而是由公司聘请专门的审计事务所负责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年度审计报告,如图1所示。这一模式的特点是股权高度分散,一般股东与公司的关系淡化。但同时,证券市场发达,外部市…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面临着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双重历史转型。在这一进程中,政府一直努力探寻实现社会治理模式变革的路径。在构建我国的社会治理模式上,学界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引进"经过完善的"西方理性官僚制,以此为基础去构建;二是沿着西方民主行政对参与治理模式的探寻去构建。然而,这两种变革途径并不适合我国现实的社会历史转型。我国的治理模式变革,不应是继续维护或改善既有的以控制为导向的社会治理体系,而是要以一种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等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相互合作的新型治理模式取代它。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是指联系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属于基础制度层面。公司治理的主体部分是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组成的治理结构。从当前主流的公司治理模式来看,可以分为三类,即以东南亚为代表的家族监控型模式、以日德为代表的内部监控模式和以美英为代表的外部监控模式。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始于九十年代初,较之国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极不成熟。因此,分析研究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关系分析以东南亚、日德、美英为代表的三种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至今,经…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来,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的诸多治理变革值得重视,但从整体上讲这些变革还没有真正促成农村社区有效自我治理的实现,农村社区治理并未由此摆脱行政强控制模式,而改变这一局面正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从认识的角度而言,行政强控制模式长盛不衰的原因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这种强控制模式与市场经济时代可以兼容,因而可以大力依靠;二是认为行政强控制合乎科学发展观要求.对支撑行政强控制模式的这两个认识根源进行认真的反思,是我们今天推进治理变革首先要解决的方向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银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市场监控型和股东监控型两种,二者在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上各有利弊,目前这两种治理模式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受股份制改革方式、转轨方式、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中东欧转轨国家的银行部门形成了以股东监控型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相比之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空间较大,应当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灌溉系统治理与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嵌套性规则体系将现有的灌溉系统治理模式分为自治型、机构型和联合治理型三类,其中以尼泊尔与日本为代表的自治型规则体系和台湾为代表的特殊机构型治理的灌溉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绩效,而一般的机构型治理模式下的灌溉系统则面临治理危机.中国的灌溉系统一方面面临机构型治理的低效模式,另一方面不具备农民自行治理的条件,因此改革的道路是机构与农民组织联合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一种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对于实现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目前所采用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一种"市场导向型"与"银行导向型"相结合,且以"市场导向型"为主导的混合模式。实践表明,这种奉行股东至上理念、简单模仿英美模式的治理安排,导致了公司治理行为的严重扭曲和低效。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应从中国国情出发,倡导利益相关者治理理念,借鉴德日模式,重构和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政府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审计计划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加强和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对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业务的科学管理,促进审计机关有效履行监督职能,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和有效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规范审计计划管理着手,对当前审计计划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型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两上市公司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市公司广电运通和御银股份为例,将两者的商业模式分为调整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改变型商业模式创新,且二者分别处于行业的成长期和初创期。比较研究发现:初创期的改变型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成本较高,财务表现不很稳定,且风险较大,但净利润较高;商业模式创新较高的企业能获得较高的获利能力,但也带来了增长的不稳定性和知识管理的难度,导致公司管理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13.
适应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子商务建设过程中 ,企业要根据管理的基本原则 ,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 ,对企业原有的内部制度进行必要的创新 ,建立起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和创新型的管理模式。要从实际出发 ,逐步推进 ,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使电子商务和管理模式创新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的新兴业态,已经克服了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难题,但却始终摆脱不了商业模式的困境。商业模式从本质上看,就是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这种价值创造逻辑包括顾客价值创造逻辑、伙伴价值创造逻辑和企业价值创造逻辑。目前,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主要有九种:专业期刊与图书出版模式、数据库模式、教育服务模式、电子书销售模式、移动增值服务模式、网络原创模式、广告模式、“用户创造内容”模式、按需出版模式。在选择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时,应注意版税、质量、价格管理、销售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理念需要更新与发展,医院应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搞好内部制度控制,要对反映医院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医疗业务开展情况等五方面的财务指标做出实时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的经济实体。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发展和控制负债风险之间寻求一条最佳途径,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7.
赵文化在邯郸众多的文化脉系中,是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一支,是世人认识邯郸、展示邯郸最好的一张名片。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塑造邯郸城市形象、延续文化文脉这一历史责任。但是,邯郸城市雕塑在表现赵文化内涵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需综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制造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归宿。我国制造企业究竟要不要从“橄榄型”转变为“哑铃型”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讲 ,“哑铃型”企业和“虚拟经营模式” ,不应该成为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凯程 《理论界》2014,(1):90-92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接轨与国际化资本竞争,现有的金融分业分管的机制必须作以修正。现有的架构下,政府对于金融分业分管却有一定范围内的开放,但受限于我国的基本法律体制,一定范围内的开放反而无法有效达到金融发展与监管的目的。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况,金融控股公司法的引进,建立专一的金融监管单位,有其必要存在,且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国内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经验教训,不仅要求注意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而且要求现阶段的证券公司应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使两者相互融合,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最佳效果,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