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洪林 《社区》2013,(2):9-9
“一字”成诗为文,似大海遗贝,光彩熠熠,别有一番艺术魅力。你看,一字能写诗,一字能作文,一字能回信,一字能撰联,一字能作价……品读这些奇妙有趣的“一字”文,如嚼橄榄,回味悠长。现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仰望     
青玉儿 《阅读与作文》2010,(5):M0002-M0002
春天,让我想想。想出一袭南风,一挂船帆,想出一阙渔歌,缭绕在多年以前。那个乡村。想出一枚月亮,让月光丝丝缕缕,编织一张渔网。让我想想,湖水拍岸,翠绿层层翻卷,你的笑脸,一起漫到我身边。  相似文献   

3.
怪异的天象     
曾经见过一句颇有禅味的话,字字透着空灵:“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说的是只要你用心感受,一颗沙里。便是一个世界,一朵花中,即有一座天堂。人生,能感悟到这样一种层次,是一种境界;用这样的一种心态去进行创作,我们的作文同样也会不俗。  相似文献   

4.
平心看世界     
一首歌唤起了一抹记忆,一杯茶浸染了一种心情,一局棋消遣了一段时光。原来,千般跋涉,万种找寻,最后回归起点,我们要的不过是一颗平常心。一颗安静的平常心,就像绵绵秋雨过后的天空,静立窗前,能于时间的辗转中听见自然的呼吸,感悟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真挚。  相似文献   

5.
田辰山 《东方论坛》2008,1(1):1-9,22
现代奥运新哲学的新,就在于它有一个扩大的“多”和一个新“一”。“多”:许多人,许多个体,许多国家,许多信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现代奥运这个“多”远比古奥运那个时代的“多”广大,更多远,更色彩斑斓。奥运已不仅仅是希腊人的奥运,而是全人类的奥运。“一”是人的一:不管什么民族,什么肤色,什么信仰,什么文化,都联系在一起。它是人自己的联系,自己的一,是来自人内在追求与他人联系的一,是色彩纷呈的一。这正是中国混沌精神的一,融合的一,和而不同的一。奥运会本身是个“一”(相融相通)的世界。这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哲学。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9,(5):7-7
我不经常做梦,可一做梦,都是些很奇怪的梦。 有一次,我梦见自己在一艘大船上。天气晴朗,海上一片宁静,晴空万里,阳光温暖明媚。突然,云翳密布,乌云避日,狂风大作,海水变成了灰色。由于风狂雨急,  相似文献   

7.
乡村味道     
屈绍龙 《社区》2011,(20):62-63
乡村,有时候,可以简化成一片廊房,一声乡音,一句乳名的呼唤,一种小吃的吆喝,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唤醒一种久长的记忆与思索。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7,(6):26-26
南山脚下有一寺庙,庙的周围杂草丛生,香火稀少。后来,寺庙里来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和尚,有一天,他偶然间听到寺庙住持的叹息,为本寺的“凄清”,为本寺周围的“荒地”。从那以后,那盲人和尚在诵读经书之余,便摸着锄头在周围的荒地上拓荒,一锄一锄地翻地,然后,一粒一粒地播下花种。日复一日,他一有空便到荒地上忙碌,他的师兄们都以为他“有病”。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接到亲友送来的两只活鸡,怕它们跑掉,就用一根绳子,一头拴一只鸡的左腿。一头拴另一只鸡的右腿。这样,两只鸡一只向右跑,一只向左跑,结果只能在原地绕圈挣扎,哪个也跑不了,互相牵制着。这正应了一句俗语:一根绳拴两个蚂蚌,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如果两只鸡能步调一致,向着同一个方向跑,就可以轻易地逃走。  相似文献   

10.
题设计 阅读下面字,根据要求作。 数百年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所有聪明的臣子,交他们一个任务,编一本《历代智慧录》流传子孙。聪明的臣子们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完成了一本十二卷的巨。国王看后,认为书太厚,要求臣子们把它浓缩一下。几经删减,完成了一卷书,国王还是认为长了。于是臣子们把一本浓缩为一章,再把一章浓缩为一页,又把一页浓缩为一段,最后浓缩为一句话。国王看了这句话,十分满意,说:“这真是各个时代智慧的结晶,人们一旦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担心的大部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句千锤百炼的话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古代性修养     
一个人的性生活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古往今来许多人作过这方面的调查。《素女经》里说:“人有强弱,年有老壮,各随其气力,不欲强快,强快即有所损。故年二十,盛者日再施,赢者可一日一施:年三十,盛者可一日一施,劣者二日一施;六十,盛者可十日一施,衰者可廿日一施:七十,盛者可三十日一施,虚者不泻。”在这里,是以人的年龄和体力来确定性交频度的,  相似文献   

12.
虞美人     
一闲敲玉镫隋堤路,一笑开朱户。素云凝澹月婵娟。门外鸭头春水,木兰船。吹花拾蕊嬉游惯,天与相逢晚。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这是一首描述对一女子爱慕之情的小令。上片描写女子的美好。词人采用倒叙法,先写女子,后写时令。说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江水如兰的初春时节,一位男子骑马在隋堤上春游闲逛,不意来到一户豪富人家门外。这时朱门洞开,露出一张美丽的笑脸,姑娘花容月貌,赛过月里嫦娥,令人一见倾心。下片抒发爱慕之情。男子一见钟情,觉得自己“吹花拾蕊”,常常外出冶游,以前为何就没碰见她呢?“天与相逢…  相似文献   

13.
我是大自然,很多人都喜欢我。可是,户一_很多树木被砍伐,森林在渭失,洪水撞击着我,我心痛!很多动物被捕杀,物种在消亡,枪声震惊着我,我心伤!人们各种各样的破坏,掠夺了我美好的日子。我呼唤,伟大的人类,让我继续美好的梦吧卫又十一十.十.朴 一 .十一十一 一 一 一 一干一 夕大自然的呼唤@朱培尧$广铁一小~~  相似文献   

14.
我爱听雨     
我爱雨,我尤其爱听雨。 温柔娴静的是春雨,她是一位文静的小姑娘,悄无声息地抛洒。诗圣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样的春夜里,你什么事也不必做,只需要捧一杯香茗,呷一口香茶,闭上眼——脑子里就出现这样一幅画:大地是一张好大的宣纸,春雨是一支饱蘸了绿的笔,只需轻轻一点,  相似文献   

15.
我外婆家有一只小花猫,它活泼可爱,聪明机灵,可逗人啦,我亲切地叫它“小花”。“小花”可漂亮了。它全身长着灰色与褐色相间的毛,用手一摸,滑溜溜的。屁股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像一条美丽的彩带。“小花”的两只眼睛别看白天眯成一条缝,可一到晚上,  相似文献   

16.
她的办公室很简单,一张办公桌,一组沙发。她也同样的质朴,个子不高,但精神饱满;话语不多,但每一句都有着慈爱的亲和力, 坐在她的面前我没有丝毫的陌生,如同回到家与母亲谈心似的。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到中国教育改革,她娓娓而谈,言之真,意之诚,一个将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的老师的全部心声溢泻而出。“孩子们离开学校时,我的感情总会激荡不已,一种难舍,一种失落;读着孩子们毕业后写给我的信,我也常常感动,一种满足,一种欣喜……”她哽咽的话语如寂静的夜空中缥缈而至的幽婉的箫声,颤动心弦,听来忍不住泪涌双眸…  相似文献   

17.
虎口藏宝     
丹青  小天图 《新少年》2014,(1):70-73
时间和地点 国外,现代城市中,纳塔莉的家里。楼上,屋内有一扇窗,墙上挂着一个照相机。一张桌子,上边摆放一只陶瓷虎(可用泥巴捏制彩绘),还有一封信。  相似文献   

18.
日子     
日子一页一页地被撕去,散乱地布满房间,像秋天里的落叶。生命是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植物,难道从一开始,迎接的就是义无反顾的凋零?日子,把乳白的芽儿拱出土层,把嫩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张开,把花朵一枝一枝地释放出香味,把果实酝酿成希望的彩色,甜柔的收成。  相似文献   

19.
56岁的张洵澎饰演16岁的杜丽娘,再现“小言慧珠”的风采,不同的是,这次是在电视摄像机前……你瞧,舞台上,张洵澎演的‘壮丽娘”正在‘精园”:那份娇弱,那份羞怯,那份新奇,那份天真,那份清纯,那份渴盼,那份惊喜,那份留恋,全在张洵澈的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中了,把个16岁第一次游园赏春的闺中小姐的少女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再看那台上的张洵澎,一招一式,一步一姿,一伸手,一妞腰,一扬头,一回眸,千娇百媚,千姿百态,或旋转生风,或行云流水,勾魂摄魄,让人如醉如痴。这一年张洵澎56岁。跨越40年的年龄距离演16岁的杜丽…  相似文献   

20.
苇杭 《百姓生活》2014,(8):15-15
今年是马年,流行“马上体”: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对象,如此等等,说到成功,最吉祥的一句话莫过于“马到成功”。“马上体”,马到成功,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固然无可厚非,但也暴露出人们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不由想起一个故事:一位青年画家去拜访绘画大师门采儿,他问大师:“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时间,而卖一幅画却要整整一年?”门采儿对青年画家说:“你不妨把时间倒过来,用一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说不定一天就能卖掉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