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和谐社会能促进民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哲学角度对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解读,得到以下3个主要结论:①和谐社会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②和谐社会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差异,使差异和多样得以共生;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同时和谐社会也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同时又是一个法治社会,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从本质上说两者是一致的,因此在实践中通过法治手段可以促进、保障和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新时期的战略构想和目标追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为此就要关注贫困,消除贫困。本文结合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分析了农村贫困现象的存在对和谐社会造成的影响,并从文化角度分析了贫困产生的原因,指出只有改造贫困文化,才能真正消除贫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任务,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作出了决定,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论述了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本文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六个方面的思维方式,并提出了坚持和运用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思维方式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文章认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首先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这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无疑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报告还特别强调“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意即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更加繁荣,不断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能促进各种体制和机制更加完善,不断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能促进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和谐,不断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基础。  相似文献   

8.
体育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精神动力和人才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为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充分激活体育事业的创造力,有效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张宗 《金陵瞭望》2007,(7):10-1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3月7日在看望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这一重要讲话,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和谐社会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在学界尚不多见。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历程与历史功绩的基础上,反思了和谐社会理论萌芽、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三代领导集体的和谐社会理论彼此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武晟在《理论前沿》2006年第12期撰文指出,从理论和现实上讲,和谐社会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和谐社会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立足于全人类的进步,绝大多数人所追求和希望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和形态。广义的和谐社会是社会经过多次量变、质变以及质量互变之后可能达到的一种状态和形态。狭义的和谐社会是从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状态或形态出发,立足于现实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政党的利益,着眼于解决现存各种影响社会正常发展的社会问题,从而达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之后所处的更加完善、稳定的一种社会状态;狭义的和谐社会是社会经过量变和部分质变就有可能达到的一种社会状态。狭义的和谐社会是广义的和谐社会最终实现的一个个台阶、阶段或过程;广义的和谐社会是必须经过若干次的狭义的和谐社会的实现而最终实现;广义的和谐社会不断地吸收和包容着每一个实现了的狭义的和谐社会的积极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发展和更新着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内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既包含着有关狭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和微观的现实要求,也包含着广义和谐社会的宏观和长远的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而是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即人学。对人的生活本质的批判性透视,对人的自由主体性的高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建构,是和谐社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最内在的精神关联,是我们把和谐社会理论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根据。本文指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和谐社会理论的物质前提、人的社会性本质的生成是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理论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个体与社群能否达成一种理性的价值共识,其关键在于公民理性人格的培育。性别和谐也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妇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女性高等教育、女子大学担负着女性理性人格的培养,为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时代性的崭新课题,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在严复的发展观里,我们能找到与科学发展观的一些相通之处。因此,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再次领会严复发展观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一个重大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牙口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源泉。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又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建设与享有的高度统一,才能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确定的伟大的历史目标。“和谐社会”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和谐与矛盾并存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整体、系统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坚持群众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从唯物辩证法视角思考“和谐社会”,我们就会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有信心也更加自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阈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高校必须从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者的战略高度,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去,以追求和谐校园为价值目标,切实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励志要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建设过程中需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要凌驾于物质文明之上,其等同于国家的灵魂,而群众文化正是精神文明的精髓所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群众文化主义特征的基础之上,分析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融入新鲜的群众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具有同质性,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历史经验证明,和谐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实现手段之一就是法治。因此,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塑造诚信友爱的社会精神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和谐社会蕴合法治价值,二者在本质上契合,因此,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没有利益矛盾与冲突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利益冲突能得到整合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的均衡。正确认识和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