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晓玫 《今日南国》2009,(5):12-12
获取表扬是人的天赋。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渴望这一辈子能够不断得到表扬,在家里我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在学校我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在单位我们期望获得领导的表扬,在朋友中我们盼望得到异性的表扬……表扬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催化剂,表扬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没有表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2.
既然说股票的本质和功能是财富的转移分配,结果一定是多数人的财富被转移分配到少数人的口袋里,少数人实现盈利,多数人必然出现亏损。我们如何才能实现盈利,我们盈利的机会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蒋则沈 《社区》2010,(6):14-15
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免不了跟谎言打交道。所以识破谎言是我们理应具备的能力,即使是善意的谎言,我们也应在接受善意的同时保持一份清醒。那么怎样识破谎言昵?其实说谎时,人总会伴随着些许反常,只是说谎者自己意识不到。  相似文献   

4.
李艳鸣 《社区》2011,(1):53-53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人情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带给我们许多温暖的感受和充实的生活。然而,在有些人隋往来中,正常的人情关系却被扭转了方向,不仅变了味,还给人们增加了不少经济负担,随之而来的是种种不良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佚名 《今日南国》2009,(5):17-18
当年,在大学毕业聚餐的时候。一位在我们班进修的过来人说,你们到了单位后,一定要夹着尾巴做人,不然最后吃苦头的都是你们自己……那时很多人听了都不舒服,不以为然。现在,经过了多年职场生涯,想想那时我们大多数人是不懂事的,从大学到工作单位,绝对有很多需要我们改变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6.
人常说,“在日本,优秀的人才进政界;在美国,优秀的人寸进华雨街。”能够进人华雨街的美国人都是凤毛麟角的,那么能够进入华雨街的中国人恐怕就是寥若晨星了。然而,我们面前就有一个。“刘二飞”,一个完全中国化的甚至有点东北土味的名字。当他伸出修长的手臂和我们握手,用带着点东北味道的普通话和我们交谈时,给人的印象决非是一个现代金融家,倒是很像一个大学里的学者,或着一个高级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他现在是华雨街的第二大投资银行史密斯·邦尼公司的亚洲部主管,中国公司的总经理。他也曾经被《世界金融》杂志评为全球50…  相似文献   

7.
蝈蝈文学社     
蝈蝈叫声清脆动听,听它鸣唱是一种情趣,一种愉悦。用它来命名我们的文学社,是取其朝气和才气,希望我们文学社的成员热爱写作,勤于笔耕,让我们笔下的作品能像蝈蝈的歌声一样,在自我陶醉的同时引来更多的欣赏者,陶冶更多人的情操,愉悦更多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女人。 因为我们在婚姻里的幸福感往住是来自细节的。特别日子里的爱语,生病时候的抚慰,还有恰到好处的关心,这些,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也让对方在这些细节中感受到被人呵护、被人在意,从而在心底漾起幸福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人”尤其是人的自我问题是中西文化、哲学历来所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中西文化对人我观的理解和体验,最显著地存在着“人天(自然)相合”与“人天相离”,“趋善与求真”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差异。了解中西文化在人我观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对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真切把握,有助于我们寻找中西文化融合的切合点。  相似文献   

10.
朋友之树     
韦华明 《社区》2012,(23):19-19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邂逅许多人.他们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有些人会与我们并肩而行,共同见证潮起潮落;有些人只是与我们短暂相处。我们都称之为朋友。朋友有很多种。就好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是一个朋友。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与伴侣》2011,(5):36-36
不是所有的复合都能得到祝福。年轻男女们,一旦表现出两个人已经尘埃落定,又要在一起的愿望,我们图的是两个人红红白白摆在一起比一个人好看,嘴上当然祝福,心下不以为然。郑秀文和许志安复合,我们的祝福真心实意,早该在一起了,快在一起吧,快点,再快点。年龄放在那里。  相似文献   

12.
法国十九世纪画家高更晚年用其全部精力创作了他自认是遗作的油画巨制《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这幅画是综合了画家在塔希堤岛感受到的原始而纯朴的人生观而画出来的。在高更之前或之后,这个带着三个问号的哲学命题都是许多哲人和艺术家为之思索和探究的奥秒。人类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懈地探索着人的自身即人的主观世界,这种探索将是无穷尽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艺术作品之间,是能够沟通的。前者靠语言、情感、思想,后者有赖于审美欣赏和艺术评论。但在沟通的同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隔阂。我和…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要收集资料。特别是阅读、写作、与人交际时,有关资料将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怎样收集资料并与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4.
钱文忠 《社区》2011,(8):4-5
在这篇文章中,我要谈论的是读书生活。读书生活居然要谈论?这似乎也说明读书已经和我们生活的年代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在一百多年前、科举制度还没有崩溃之前,甚至说在科举制度崩溃以后不久,这个问题是不会拿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谈论的。因为读书,恐怕是当时中国人心目当中唯一的正道,所以不必谈论。就像我们活着一定要吃饭,今天没有人谈论我们的吃饭生活。  相似文献   

15.
李琼 《女人世界》2008,(5):20-23
心理学家说,人的一生,我们容易忘记很多东西,尤其是大悲大苦,否则,人还没有活到老,便会被痛苦压死。于是,我们往往忘却了很多东西.很多人:童年的第一个伙伴、初恋情人、甚至与自己同床共枕多年的前夫……。经历那些伤痛之时,陪着我们的除了回忆之外,还有什么呢?是亲人,是我们的母亲;经过那些伤痛之后,我们往往容易忘却最珍贵的爱。  相似文献   

16.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生活离不开交流。是交流,叩开了人与人之间那紧闭的大门;是交流,化解了冤家对手心头的死结;是交流,让我们架起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是交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阳光。  相似文献   

17.
三、管理实践中激励的误区与对策从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这个角度来说,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行为的激励,或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和导向。如果这个引导不当或是出现了偏差,管理将不可能有效,你将难以达到预期的奋斗目标。在当今,管理成功的一大障碍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为和我们所鼓励的行为严重失调,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有无意识的,我们的激励往往走入了我们所不愿意进入的误区。(一)激励的误区──不适当的奖励误区之一,我们需要管理者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发展制定正确的长期决策,但我们却依据近期结果或短期利润来进行奖励。当…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前在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这次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乃至人的思维方式变革的推动,有目共睹。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深切感觉得到的。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追求者、信仰者、研究者,这里着重谈一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意义,或者确切地说,对人们确立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方面我们确实相信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我们又确实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是绝对正确、完美无缺的。这就是说,我们…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2009,(10):64-66
共和国60年中,我们身边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职场榜样。在他们当中,有我们身边普通工人,有政府官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虽然有些人的名字,对今天的职场人来说,已经成为残存的记忆甚至是完全陌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姓名中总会有一两个人的某种特质曾经或者正在影响社会,并伴随一代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敬畏自然     
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我们要记住,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我们还要记住,人诚然可以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个虔信的民族都把这秘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