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踮起脚尖     
[评析]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相似文献   

2.
韦良秀 《社区》2010,(15):58-59
德国人向来以严谨著称于世。一批留德中国新生见识了德国人的“刻板”,恶作剧地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贴了“男”、“女”标志,然后躲在一旁观察。结果发现德国人不论男女,宁愿排队,也没有一个人越界到另一边空置的电话亭打电话。而在中国,这种现象大概只有厕所标识才管用。对此德国人的解释是: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啊,否则要它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就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就像是看到了“男”“女”厕所的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了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这边电话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德国人何以“呆”到了这个份上!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相似文献   

4.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基本关系的深刻描述。然而,德国古典哲学是否正如书名所言,以最终走向了“终结”?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在学习这本巨著的最初和最终,都需要对此进行科学理解,否则非但不能全部理解著作的哲学意蕴,更难以解释该著作最基本的几个核心概念。笔者认为,此“终结”之义并非德国古典哲学理论时间层面的“终点”,乃是表示全部旧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的“理论上的失败”,是“知识总汇”哲学模式的“结束”。事实上,整体的具有科学内涵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未终结。  相似文献   

5.
职场常规     
杨庆 《今日南国》2013,(10):20-20
与人交往,从学会握手开始。,握手的时候,可以多握一会儿,让人感受到你的真诚,,不必什么都用“我”作主语,很多时候人们更关心的是“他”在你心中的位置。打车的时候,请抢先坐在司机旁边,长远来看,你是不会吃亏的。  相似文献   

6.
叫你不信我     
《可乐》2010,(11):1-1
想法让人相信自己,是人之常情。若人期盼的是“千万别信我”,当是非常之人,要做非常之事。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带领“昆仑纵队”几百人,面对20万蒋军围追堵截。他让人在路口立下“毛泽东由此进山”的牌子,就知胡宗南不信自己的话,当然也期望他千万别信自己的话。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1,(1):24-24
石头像人一样怕挠痒痒,你信吗?石柱县新乐乡就有一块重约5吨的神奇巨石,只要用一根手指触摸其“痒处”,它便不停晃动,并发出咯咯的“笑”声:而不触摸其“痒点”,五六个人也不能让它移动。前不久,专家亲临现场,揭开了它“怕痒”之谜。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重要的规范之一。对传统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经济上的经营之道,政治上的为政之道及伦理道德的养成之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前的上古时代就开始萌芽了。它起源于人们日常活动及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自律。而“诚”与“信”又是两个有着不同含义、相对独立又可互训相通的字。“诚”与“信”最初是单独使用的。从先秦开始,“诚”与“信”即开始连用,意义没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林天宏 《社区》2008,(8):7-7
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支抢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相似文献   

10.
要想写文章,先得有材料。过去的人谈文章,总是喜欢拿他和“人”相比,说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材料就像是人的“血肉”。人不都是以“有应有肉”、“血肉丰满”为健美、结实吗?材料之对于文章也是这样。你没有内容,缺“血”少“肉”,皮包骨似的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那就像瘦得可怜的“小瘪三”一样,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1.
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学派众多,众说纷纭。国内翻译界,从严复的“信、达、雅”,到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再到许渊冲的“信、达、优”,都以“忠实”为前提。而国外译界推崇的“泰特勒三原则”和奈达的对等理论,也万变不离“信”。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但是准确是唯一标准,忠实是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梁馨 《百姓生活》2013,(11):7-8
2013年8月,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人济山庄小区,一幢26层高楼顶楼上的“空中假山别墅”违建,让它的主人张必清,一个自称出身中医世家、创立“奇经疗法”、创建“奇经堂”的“大师”火了。从“养生神医”张悟本到“气功大师”王林,再到这个张必清,这些曾受人追捧、身价不菲的“大师”们,究竟有什么忽悠招数?  相似文献   

13.
读后感,是指读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一般性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什么人的什么文,有怎样的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张丽钧 《社区》2010,(5):29-29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就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5.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6,(15):52-53
以往每年夏季,几乎都是“择校热”发挥魔力,让无数父母陷入择校疯狂的时候。然而,今年这个“惯例”似乎在南京失效。“择校热”降温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市场总是“是什么”与“正成为什么”变动中的统一体。因而研究市场有两个基本角度,一是研究有明确需求的“是什么”;二是研究潜在需求正在凸现和明晰的“正成为什么”。本文主要取后一角度。首先借助几个新概念:“他择品”、“非顾客”、“体验经济”、“发展极与地理二元结构”来观察市场;然后寻找大有发展潜力的富矿,着重讨论如何开发“夜间市场”、“假日市场”、“主题体验市场”和“县域市场”,以及它们的各个分支;最后研究开发文化消费市场的“四步运作框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德国,既有左翼马克思主义精神领袖的思想遗产;又有新老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孜孜以求,以及马克思学家的不懈努力.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在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之一.2009年的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马克思思想的复兴;公共讨论中的“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人的形象”;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文化.此外,“11月革命”的历史效果、“后89时代”的历史神话、金融危机的深度反思、联合国/欧盟的军事化与国际关系,等等,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处境不佳,但却依然活跃.我们认为,尽管他们对马克思有着不同的解读,而且很多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马克思、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迷恋”,值得国人钦佩和羡慕;他们的“阅读《资本论》活动”和“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的方式,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完本组课文,你一定对长城、秦马俑……有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本次习作,我们就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写作:  相似文献   

19.
闻听好友说我是“大美人”,狂喜。可为表谦虚之意,便惺惺作态重新注释一遍其含义:“大”——我的个子大;“美”——心灵美;“人”字自不必说。这样显得好听点。  相似文献   

20.
德国浪漫派诗歌具有显著的神学倾向 ,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给资本主义新的文明带来新的束缚。在物的束缚下 ,人成为了“断片”。德国浪漫派为此忧虑不已 ,他们以“回归自然”和“回归精神家园”来重塑新神话 ,在诗中思考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可见德国浪漫派的神学倾向的本质是思考和探询绝对真理 ,有着生命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