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福熙 《社区》2011,(2):4-4
中国人太把“读书”看得严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说法,先认读书为苦不可耐,于是用黄金利禄来引诱,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 《社区》2008,(17):14-15
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说破读书本质,“心灵”而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读书一向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天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账簿;或为做相土,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  相似文献   

3.
课文中一些特殊的词、句、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或自以为懂而忽略过去;或按通常解释而产生误解;或不懂而存疑.在这些地方,教师要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即:联系语境进行点拨,借助注释进行点拨,紧扣中心进行点拨,循文思路进行点拨,在看似无疑之处进行点拨.如此,使学生深刻领会”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并从中真正悟得读书之法,从而提高其“自能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孙宝华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可是很少有人称他为“孙校长”,通常称其为“书生校长”、“书迷校长”。他虽然身为校长,但既不擅酒场应酬,也不喜人际交往,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每次到他的办公室,看到他不是站在书橱前找书、翻书,就是伏在书桌上看书、奋笔疾书。他不仅自己是书的崇拜者、迷恋者,还倡导全体教师读书。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他每次都强调:“多读书才能教好书;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没有爱读书的老师就没有爱读书的学生;只有多读书,你才能读出先进的理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林清玄 《社区》2012,(32):59-59
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总是不及格。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考了一个超过60分,很高兴,拿回家给我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坏了,爸爸是农夫,向上三代都是农夫,我不要做农夫的,所以后来就用功努力读书。  相似文献   

6.
叶履森 《社区》2014,(17):5-5
古往今来,或许是因为读书人多,所以做有关读书文章的人也多。谈到读书,有人称其乐,如古人所说的“一卷陶然”,而“红袖添香夜读书”简直就是一种浪漫了,如钱谦益、王闽运等皆是;也有人称其苦,如称读书为“苦读”或“十年寒窗”。宋人黄庭坚称读书既不言苦,也不言乐,说是“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他的意思是说读书是人生的一种需要,譬如人需要吃饭穿衣一样,是须臾不可离的事体。  相似文献   

7.
读书之乐     
罗兰 《社区》2008,(20):16-16
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可是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他忙。或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使他没有时间或没有心情读书,而这些琐碎生活项目的使人忙碌,  相似文献   

8.
带“得”的补语句结构是汉语所独有的,其共同特点是中间有个助词“得”字,“得”前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后面有一个补语,即“动词或形容同十得十补语”,补语是对“得”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受事或施只)进行补充说明的成份.其中,有的补语表示可能(possibility),称为可能补语;有的则表示结果如何(m叫个达到何种程度(dee)、处于何种状态(State)、具有什么样的属住(CharaCtC)等,此类补语较为复杂,请看了例:人组:这个礼堂能坐得下一千五百人.这些星星是肉眼看得见的.B组:小毛和他妹妹都冻得友抖.吵得谁的…  相似文献   

9.
彭匈 《社区》2010,(29):5-5
孔夫子在《论语》中开宗明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首先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义说“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学。”一天到晚想破了脑袋。还不如用一点点时间来阅读。可见读书还是件比冥思苦想有用得多的事。  相似文献   

10.
艳洪 《山西老年》2013,(12):22-22
徐特立青年时就酷爱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壮年时他有一个“十年破产读书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