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月的盛夏,车厢里挤得难以复加。买票的时候,小伍没能买到坐票,所以她只能老老实实挤在人群里。幸好两边的车窗都开了,风啪啪地打在她脸上。车厢的广播,在播着姜育恒的《再回首》再回首,背影已远走,再回首,泪眼蒙眬……  相似文献   

2.
守护神     
鸡妈妈忙着孵蛋,一个大大的蛋可让她费尽了心思。她想:“太棒了!这可能是一个双黄蛋。”一天早晨,这个蛋终于开始动了起来,鸡妈妈激动地等候着。可是,从蛋壳里出来的却是一条蛇,他看见鸡妈妈就张嘴叫着:“妈妈,妈妈!”鸡妈妈吓坏了,忙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快走!”可是小蛇不管鸡妈妈带着鸡宝宝走到哪里,都边叫妈妈边追。  相似文献   

3.
田虹 《成才与就业》2009,(24):63-64
中专生小沈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她在学校附近的“格子铺”里租了一个格子,在所租的格子里寄卖自己在课余时间编织的手工艺品,一年下来,小沈积蓄了一些资金。其实,小沈心里一直有个创业梦想,就是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格子铺”。小沈毕业后,在家人的帮助下,顺利地开起了“格子铺”,摇身一变,从“格主”升级为“店主”。  相似文献   

4.
用爱敲门     
那天在学校里看到隔壁班一个学生交上来的日记.日记里写到:“我就是要很晚跑出去,让你们(指父母)操心:我就是要和很多男孩子一起玩,让你们操心。你们限制了我.我就是要叛逆。你们说要把我关起来.那就关起来吧,不过如果这样的话,当你们让我出来时.就是一具尸体了。”乍看之下,吓了一跳.她是我去年的学生.在我眼里.她总是那么开朗自信.是个成天喜欢赖在我身上的可爱女孩。  相似文献   

5.
她和普通的售票员不一样,齐耳短发,一张小巧的嘴永远流露着微笑,她很有“气场”,人多的时候,她总是光着脚站在座位上扫视车厢,在这样的眼睛下,小偷真不好下手,她的车厢总流动着优美的歌声,最热烈的时候全车人一起为她鼓掌。  相似文献   

6.
逝者:赵玲漠性别:女终年:83岁籍贯:上海当清洁工的老刘从电梯工小张那里得知6楼的赵大妈故去的消息时,眼泪在眼框里一个劲儿地打转,嘴里不停地说,大妈前两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赵大妈是1997年从城里搬迁到北京石榴园小区的。由于她过去在城里也是个居委会干部,所以对社区里的外地打工者格外体谅。赵大妈腰不好,听说是“文革”中在胡同里挖防空洞,不小心扭伤了腰,由于没有及时治疗,落下了残疾:走路时她总要弯腰接近90度。为了让老人自己能起来活动活动,大妈的儿女为她买了一辆幼儿小推车,权当是一个“运动的拐杖”。然而,就是这样,赵大…  相似文献   

7.
当你想握手的时候,心自然是暖的。列车在三月乍暖还寒的黑夜里疾驰。车厢里,两个人,上铺女孩,下铺男孩。他在打电话,声音很轻:“大毛,你那里要不要人?不要?好的。再见。”他又拨了一个电话:“五子,我小强啊。有消息了吗?哦,没关系。我再想办法。再见。”接着又拨了一个电话:“志强叔,麻烦你对我妈说一声,  相似文献   

8.
依靠     
过年了,照例和母亲乘长途汽车去扬州看奶奶。车厢里的人很多,母亲一手拎着大包小包,一手拉着我往人群里挤,好不容易找到了座位,她安顿我坐下,自己把包裹一个一个往行李架上托。待她一切放妥当后,车也差不多要开了,她在我身边坐下——坐在过道的附加座位上。其实,后面是有空位的,可母亲执意不去,说怕我晕车,坐在我身边会比较放心。哎!母亲啊……新年的热闹早早地来到了这几十人的车厢里,人们叫着笑着,打牌的打牌,闲侃的闲侃,喧闹声一浪高过一浪。我的身边坐着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大约一两岁的孩子,那孩子显然被眼前陌生的嘈杂吓住了,不停地…  相似文献   

9.
春天到了,蚂蚁丫丫门前的冰雪早已融化,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也争先恐后地探出了小小脑袋,丫丫叫他们“:土里冒出来的小朋友。”“小朋友”没多久就变成了“大朋友”,为什么呢?到“童话故事”里找蚂蚁丫丫,她知道答案。难得的一个假期早晨,妈妈也不让宝贝们睡个懒觉,这能让小朋友们快乐得起来吗?起床真的有那么困难吗?龙伟叔叔告诉小红领巾们,起床其实很简单。他将带你乘上“心灵碰碰车”去解开心中的谜团,做个不睡懒觉的小宝贝。春雨淅淅沥沥,雨丝儿钻进脖子里了,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倏地一下滚到脊背里。词语就像颗颗…  相似文献   

10.
王发财 《社区》2013,(6):54-55
刘宇璟的网名是“苏西妈妈”,苏西是她六岁女儿的名字。2003年到北京后,她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公司职员,后来因为丈夫生意忙,怀孕后索性辞职做起全职妈妈。闲暇之际,她就将社区里几个准妈妈召集起来,组成一个小读书会,不定期分享育儿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相濡以呼     
他睡觉打呼噜。谈恋爱的时候,一个初夏的下午,他到她家去,她父母都不在家。就不像往常那么拘束。他坐在对着院子的客厅里,她就着院子里的水井洗衣服,隔着绿纱的门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墙角有一棵高大的香樟树,郁郁葱葱,风透过枝叶吹过来,变得凉爽无比。他把头靠在躺椅上,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醒过来,她正蹲在他身前。睁大眼惊奇地看着他,像哥伦布发现新犬陆般:“你睡觉打呼!”他一听,脸红得像煮熟的虾。她的父亲是老师,斯文温和,说话轻声细语,从小到大她都没有听过男人睡觉打呼。喜欢一个人,哪怕他的缺点也会变得可爱起来吧,他的响亮的鼾声,在她眼里,新奇有趣,顿时为他添了几分雄壮强悍的男性魅力。  相似文献   

12.
都说采访王光美同志很难,我一直想试试。她住在公寓式的单元房里。我想,先打电话,大不了有“挡驾”的,被“谢绝”后也就死心了。我暗鼓着气,一上班就拨通了电话。 “喂”。 “您是王老吗?” “我是王光美。”她纯正的普通话听来很亲切。 听到我说为拍长安街的电视片要采访她,她说就在电话里聊聊吧!接着就饶有兴味地说起来,她生在长安街,长  相似文献   

13.
陈亦权 《社区》2012,(27):60-60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参加了一个同学小聚会,聚会上,大伙儿都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各自的事业发展,只有一个同学,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拿着手机阅读着什么。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她,她告诉我说她的手机里安装着一个唐诗宋词的软件,空闲的时候,她就会拿出来读读,像现在她感觉自己插不上什么话,就独自坐到一边读起了唐诗宋词,此刻正读着一首李白的《蜀道难》呢。我也非常爱好唐诗宋词,就坐了下来和她聊起了。正聊着,几个同学摇摇晃晃地过来叫我们去喝酒,听到我们正在谈唐诗宋词,他们一个个都不屑地说:“切,那是小孩子的玩意儿!”  相似文献   

14.
一次约会     
这是由红娘牵线,双方认识后我和老田的第一次约会。这天上午11时,我在市老年大学开完通讯员会,就匆匆下楼去候车,等了好久也不见车的踪影,我站立不宁。好容易才上了车,又在中途换车,等到达目的地已超过预约时间40分钟。一下车,老田就从站台旁站起来,责怪地说:“你怎么才来?我等你一小时了。”不等我说个为什么,她又诉苦说:“来一辆,我迎一辆,下一个我看一个,就是没有你,简直令人心凉。”我歉意地说:“我在那里等车也着急呀,遇上堵车也不由己。”她说:“你怎么不打个‘的’?十块钱就舍不得?”不容我回答,又说:“…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月的北京,正值深冬。这天晚上7点,在北京东五环外的一个大仓库里,干活的吆喝声和纸箱砸在传送带的声音,伴随着“嘀嘀”的电子扫描器的声音充满了整个仓库。这个仓库一共有四五个门,每个门口都停放着一辆长约lO米的大货车。有工人站在车厢内不断地把身边的货物放到传送带上,而传送带那头的工人则一刻不停地用手里的机器对这些货物进行扫描、分拣。  相似文献   

16.
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是某个时尚版的主编,多年过去,她已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黑玛亚时尚”,服装设计加女人课堂,用一杯下午茶来教你怎么做个美好的女人,全方位地表达她的生活理念。我欣喜地看着她一步步走过来。在年轮里美丽绽放着,闻得见清洁的香气。  相似文献   

17.
从春到秋,算起来把他加为好友已经六个月零十天了。他发过来一朵玫瑰花:“见个面好吗?”她微微一笑:“NO。岂不闻见光死?”他发过来一个露出来六颗牙齿的笑脸:“我不是很挑剔的人。”她呵呵一笑:“死的是你。”  相似文献   

18.
慧儿 《社区》2002,(4):54-54
尽快掌握各种知识,成为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这几乎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渴望,我也不例外。在孩子尚在腹中时,就开始给她听自己都似懂非懂的世界级音乐,听到后来,我往往戴着耳机睡着了,恍然惊醒时,对孩子十分抱歉,不知在她那片混沌未开的天地里,是否讨厌这个贴在肚皮上的噪音制造者。抱歉归抱歉,在孩子出生后,我仍然揠苗助长,在她几个月时就开始给她读古诗。其实,也许她更喜欢的是“布娃娃”之类的儿歌,但她知道的东西确是一天天丰富起来,问她什么,她都无比自信地说:“知道!”  相似文献   

19.
江云 《社区》2009,(11):50-51
“在津巴布韦,如果不带个数百万,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这是我朋友的一句玩笑话.却准确地概括了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景象。 来哈拉雷的头一天.我在北京用的钱包就被雪藏起来,而那时的汇率只是1美元换几千津元。我的前任领导临走时很慷慨地把她的化妆包给我当钱包用.并传授经验说,其实用国内寄报纸的大信封装钱更方便。  相似文献   

20.
当年以一曲撼人心魄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而轰动全国的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现在已是86岁的老人。骆老说,他的养生之道是三个字:忍、宽、乐。“凡事不要冲动,心胸要宽大,尽量找些生活乐趣,别跟自己犯别扭。”生活中骆老乐于助人,社会上搞赈灾、助学、兴办公益事业,她总是积极参加演出,慷慨解囊,捐资扶助。她说:“一个人只有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一个人多一份爱心,整个社会风气也就会好起来。”由于她遇事忍让,不怕吃亏,待人宽厚诚恳,所以赢得了周围人们的尊敬。骆老说:“人只有活在这样的氛围里,才会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