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中,尚未存在本体论是他的哲学大厦之基,也是他一生哲学思想的灵魂.布洛赫通过批判二元思维的机械性、静止性,批判"无人"的自然科学,指出给定存在论的危害在于抹杀了人作为精神性主体对自身、对世界的存在意义;通过批驳"不再意识",阐明尚未意识对于人存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意义,并进一步阐明尚未存在的潜在性、未完成性与创造性,建立起尚未存在本体论.布洛赫对人尚未完成生存样态的关注是存在主义的,尚未存在本体论张扬了人作为希望的主体、自我创造的主体的作用,尚未存在是布洛赫乌托邦哲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异化的产生和消除,以及社会异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个人在怎样的社会条件中才能获得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从马克思异化理论中提炼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纬度上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而且这些理论中蕴含的社会价值批判纬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著名的批判学者,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执行意识形态功能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异化的根源,使人最终丧失那种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内在的自由",成为单向度的人,社会也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并寄希望于通过"自然的解放"来消除这一异化现象。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和谐"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中和"思想作为古来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自身内部各种矛盾关系的高级哲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具有内在同一性,其共同指向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艾秀梅 《求是学刊》2003,30(5):51-55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十分庞杂,然而在他的哲学思考中却始终体现着他对人类生存现状尤其是人的日常生存的忧虑.在<存在与时间>这部成名作中,海德格尔用独具特色的哲学术语描述和批判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沉沦.在后期的哲学研究中,他转向技术探求人类异化的根源,认为正是现代技术制造了常人,导致了人在日常共在中越来越远离他的本真存在.进而,海德格尔提出了解决这一困境的道路诗与思,主张通过诗意的栖居破除常人的统治,回到一个澄明、无蔽的本真存在的源始世界.  相似文献   

6.
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 《浙江学刊》2004,(3):82-86
施米特是当今世界最炙手可热的思想人物.由于介入纳粹的劣迹,施米特的政治哲学思想一直被淹没大半个世纪.现在人们开始重新去理解施米特对于现时代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施密特最经典的文本<政治的概念>的分析,介绍了他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他的敌人与战争的概念的含义,他的政治神学的思想渊源,以及他的思想风格.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通过对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批判,否定了社会主义;同时,又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单向度"的批判,否定了资本主义。在此基础上,马尔库塞提出了他的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即通过意识革命、本能革命,重新塑造以社会最低阶层为核心的革命主体,通过"主动挑衅"和"大拒绝"战略实现对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王倩 《社科纵横》2013,(1):213-214
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进行了剖析,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社会在政治、文化、思想方面变得单一化、一体化。在"单面的社会"和"单面的思想"的融合下形成"单面人","单面人"就是失去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人主体性的地位被削弱。同时,他企图给出了这个难题的形而上的出路,本文就是在他的单面社会的批判中,同时对他提出的出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3):65-72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蕴含在他对以往一切"生产劳动"思想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展望的构思之中。他以对他之前各个学派生产劳动思想片面性的批判为起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基本逻辑,设想了未来社会生产劳动的基本存在形式,阐述了生产劳动理论的现实价值旨归,形成科学完整的生产劳动理论。沿着马克思研究生产劳动理论的逻辑思路与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的生产劳动领域的现实问题,需要坚持以劳动的本体性为前提,以"共享"发展为目标,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合理结合来印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必要性,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论述了儒家的贵和精神与社会和谐思想;和谐对于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儒家人文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