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舒婷和翟永明,作为新时期中国文坛上两位著名的女性诗人,都分别写下了许多“爱”的诗篇,但传达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声音:舒婷的诗是对爱的呼唤与追求,而翟永明的诗是对爱的质疑与反思。从舒婷到翟永明的这种“爱”的嬗变,折射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女性对爱情婚姻、对两性关系的不同思考与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以爱为切入点,分析《紫颜色》中莎格与艾伯特之爱、莎格与西丽之爱、索菲亚与哈泼之爱动态关系以及三者间的关联性,探讨爱在人物成长、人性的发现和完善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论证爱在消除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使人类生存走向完整、走向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魂系中华──三论游子文学殷仪巴斯德曾有名言:“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就是说,科学可以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国度所利用,但是科学家应当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样,游子的行踪可以打破地域、国界的限制,但是一般都爱自己的故乡和祖国,尤其是炎黄子孙,爱...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和所有其他的孩子一样,爱吵爱闹,非常顽皮,看起来跟别的小女孩没什么不同。但是渐渐地,我的脸开始变化,到四岁时,我被诊断出患上了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叫做“颌骨增大症”。  相似文献   

5.
爱的本质在于付出和给予。儿童既是爱的被动接受者,也是爱的主动付出者。但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付出的儿童之爱常常被成人无意识的忽视。儿童之爱出自本能,源于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之爱在教育中首要表现为对环境的爱和对成人的爱。儿童之爱是儿童内在敏感性的源泉,影响儿童的自我实现;是儿童精神世界的表达,帮助成人了解儿童;更是成人的精神诉求,实现成人尊严的提升。儿童之爱的培育需要成人接受儿童的爱,尊重呵护儿童爱的天性,以爱育爱,实现成人与儿童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6.
师大新书架     
《爱的存在与勇气》简介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王珉教授著的《爱的存在与勇气》一书,于2005年由河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阐述了当代西方基督教哲学家保罗·蒂里希伦理学思想的发展与特征。作者对蒂里希伦理学中的爱与存在思想之间的联系作了大量论述。在蒂里希思想中,终极关怀是人的存在意义的决定者,是对爱的存在论的解释。生命是现实中的存在,而爱是生命的推动力量。爱是一种与自身相分离而又回到自身的生活。爱与正义是一体的,爱的正义意味着,处于这种关系中的各方都不被要求去湮没自己,进入爱之关系中的自我将保持…  相似文献   

7.
张悦然在小说中喜欢把爱情描写到极致,惯于书写决绝式的自我牺牲,甚至是自虐式、自我毁灭的爱情模式。《誓鸟》沿袭了张悦然情爱叙事的模式,所不同的是爱发生了转移、变异,对爱的痴迷与疯狂转变到对爱的附属物或者爱的凭借上。情爱的转移导致情与爱的悖谬,导致情感的放逐与背离。无性之爱、乱伦之爱、同性之爱都缺乏滋生爱情的土壤,缺乏合理性存在,决定了爱的徒劳与虚无,注定了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8.
婆媳关系,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说来说去,这里头有个“权力观”问题。 原本陌生的两个女人,因为共同爱着一个男人而住进同一个屋檐下,所不同的是,婆婆的爱给了这个男人生命,而媳妇的爱为他带来了另一个小生命。然而,这两个女人的角色最容易发生磕碰,一碰就好结疙瘩,结了疙瘩还不好解。  相似文献   

9.
解读“爱”     
爱是存在于耳边的呢喃细语,是存在于两人心灵的心心相印。在爱面前,唐玄宗与杨贵妃选择了轰轰烈烈的坚贞;卓文君与司马相如选择了犹若碧茗的美好佳话……他们为了心中的爱,张开翅膀飞翔而义无返顾。是的,夫妻之间的爱,不是玫瑰花酒,而是相濡以沫。  相似文献   

10.
狗熊练瑜伽、猴子做算术、猫为盲犬引路、狗开汽车、狮子爱臭美……人们发现,动物其实同人类一样,也有思想和个性,也会表达情绪,只不过它们的表达方式与人类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上对爱有各种不同理解,根源是人们未将爱与欲、爱与恩、爱与喜、爱与美等概念作细致的区分,而且讨论的爱之对象及爱之方法各不相同。从符号现象学角度看,爱是表示“肯定他者在”的情感模态,与欲、恩、喜等基础情感乃至美的概念都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爱还可以与其他单纯情感组合成各种复合情感,包括恩爱、喜爱、同情、爱欲、敬畏等。爱建立了自我与他者的连接,被赋予了天然的正义性,与爱组合的各种情感也因此被赋予正义性。通过教会人们“爱什么”和“如何爱”,可以引导人类行为、培养公民人格和价值观、完成人类合作。只有明确了爱的原理,才能找到一个人类情感的基点,人工智能才可能以此为起点完成对人类情感的模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对王统照“爱”与“美”的文学重新估价.认为“爱”与“美”思想贯串他一生的创作,只是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其思想来源于他特殊的环境,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汇中孕育生成.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母亲给予我们最早的爱的启示——以及它的伙伴,恨。我们的父亲——我们的“第二个他者”——则将之阐明。父亲提供我们一个母子关系以外的选择。他将我们从同一状态中拉回现实世界里。他呈现一个男性的模范,以补充和对照女性的模范。他为我们提供“可爱”、“爱着”与“被爱”这三个词的更深刻且或许相当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是丰富多采千姿百态的.故《爱莲说》开篇即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但是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花朵的喜爱又往往很不一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周敦颐却与陶渊明、与世人所爱有异,他明确表白:“予独爱莲”。各爱之所爱,这是可以理解的,它反映了人们的不同审美要求与审美情趣。陶渊明爱菊,爱的是它有一种傲霜的气骨,有一种幽淡的韵致;世人爱牡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与彭斯虽然是生长在不同国度,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位诗人,但对爱的迷狂与抒写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相同点包括以爱为理想和生命的重心等,其不同点是抒发情感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顾名思义,《情人们和朋友们》写的是爱。但是如何爱,会不会爱,敢不敢爱,由于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有不同的幸福观及其对幸福的不同追求,这就构建起这部小说的审美内核。小说主人公姚蔚冰与钟兆斌,从来没有怀疑他们彼此间的爱,但他们为什么终究未能结合而各自组织了家庭呢?作品开头第一章就开宗明义,通过钟兆斌的心理活动道明了他与姚蔚冰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的情感裂痕之所在:“近半个月来,  相似文献   

17.
从"爱"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来看,"爱"的本义似应为"深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爱"是指一种深厚的情感,往往因爱的对象和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情感;从美学角度来看,"爱"与"美"密切相关。"爱"虽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和追求,但"爱"也是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的情感。如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但在私有制条件下,爱情却可能是悲剧故事的缘起。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的大同世界或者共产主义世界里,爱情才可能真正显示出其美好的形态。爱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种高尚感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爱"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可以凝聚起不同人群的爱心共同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论鲁迅小说人爱情感的展现雨箫人爱情感是指人与人之间爱的情感,它不仅包括情人的爱,而且还包括父母和儿女的爱,亲朋之间的爱,甚至陌生人之间的爱等等。它是人世间一种最美好的情感,它能把人类、种族、社会、家庭维系在一起,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积极力量。因此,它是文...  相似文献   

19.
爱的意识、大爱精神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爱是普遍的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大爱精神既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人道精神,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利益关系中,表现为特殊的具体的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大爱实践是大爱精神的源泉、动力、出发点和归宿;大爱行为是检验和区分"真爱"与"假爱"的惟一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释净空 《市民》2006,(6):80-81
世间人事,可说是重重无尽。现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相连,也是无有穷尽。如果能明了关系间的连接,就会明白其实整个世界是一家人。扪心自问,我们爱自己、爱家人,但爱邻居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