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小汽车在降价,空调在打折,彩电冰箱在大甩卖让人司空见惯。而与此同时,企业生产成本却居高不下,效益下降。据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增幅为2003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9‰这是PPI连续14个月维持在5%以上的水平。央行最近因此下调了对2005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幅的预期,央行称,预计全年CPI增长将在3%-3.5%之间。而就在此前的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对全年CPI的预计增幅还保持在4%。央行在报告中预计表示,2005年物价将小幅、逐渐回落。央行对CPI预期的最新变化表明,通胀压力已经减缓,央行采取加息等紧缩政策的必要性正在降低。  相似文献   

2.
徐斌 《经理人》2011,(3):30-30
2月8日,央行再次加息0.25个百分点,是2011年的首次加息。从去年10月至今,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央行三度加息。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其实,解决通胀问题很简单,就是大幅紧缩银根,央行紧缩货币的力度如果足够大,短期内就会将飙升的通胀指数给打下去。但紧缩货币力度和速度如果过快过大,  相似文献   

3.
潘向东 《决策探索》2007,(24):41-42
2007年12月20日傍晚,央行加息政策出台,关于2007年度央行是否进行第六次加息的争论声嘎然而止,随之而来的则是对本次加息特点及其影响的分析与讨论,笔者现就"12·21"加息背景、概况、特点分析如下,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小川是谁?     
对很多人而言,2004年10月28日这天夜里仍然睡得很香。尽管央行作出了加息决定,但人们对加息早有预期,况且此次加息只加了那么丁点——0.27。不知道当天晚上,周小川有没有睡得着,这毕竟是他就任央行行长以来的首次加息,也是自1996年以来连续九年来的第一次。自2000年以来,周小川  相似文献   

5.
利率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兼论加息之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央行会不会加息?支持者和反对者看法各异,对加息政策的有效性各执一词。对于经济过热、投资和信贷扩张、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波动、货币总量扩张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等问题的不同判断,成为最终左右加息与否的重要因素。笔者利用中国1997年5月至2004年5月的月度数据对利率政策调整的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表明:利率调整对于产量、物价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不直接和明显,存在不同的时滞效应。利率对国内经济部门和国外经济部门、对资产价格和产品价格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利率的综合效应很不确定。利率调整应该注意协调好国内效应和国际效应、资产价格效应和产品价格效应、即期效应和时滞效应、结构效应和综合效应的关系。总的说来,加息能够抑制经济过热的观点没有得到实证的有利支持,加息政策的有效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公司     
《经营管理者》2006,(1):7-7
美联储连续第13次加息 2005年12月1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25%,这是美联储自2004年6月来以相同幅度连续第13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达到自2001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在会后的声明中暗示,长达一年半的加息周期可能已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7.
温源 《决策探索》2010,(20):66-66
对于一直以来市场有关加息的种种猜测,央行在10月19日晚给出答案:从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由2.25%上调至2.50%,上调25个基点。一年期贷款利率由5.31%上调至5.56%,上调25个基点。  相似文献   

8.
若以CPI的变化趋势来揣测货币当局明年是否会加息,这恐怕很难。因为,如果没有大的外部冲击的话,CPI在明年1季度左右冲顶后会自然回落,若按这一趋势,央行还有必要加息吗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08,(5):6-6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是否选择加息政策,主要是关注一般物价指数变化,但央行同时会对资产价格给予高度关注,防止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央行货币政策主要工具不直接针对调节资产价格,但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时,货币政策能够减缓其对实体经济的过度影响。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目前,加息的话题又频频在各家媒体上出现,无论是赞成加息的还是反对加息的,大家都能够举出一大堆理由.我不能说他们没有道理,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即事情的实质方面更为重要.因此,对于中国要不要加息,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利息是什么?在市场体制中,几年不变的利息是否反映了市场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也许是巧合,也或者是必然,加息忽然间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风潮:伯南克等美联储官员近日频频暗示要控制通胀;土耳其央行6月7日启动了2001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韩国央行6月8日出人意料地宣布将短期利率上调25基点;欧洲央行6月8日晚如期宣布再度加息……美国、日本、欧洲,几乎所有国家不约而同于本世纪初将利率水平降到一个非常宽松的水平,但是从2003年到2004年初开始,几乎全球不约而同地进行利率的正常化。美联储已连续加息16次,但是中国人民银行不过加息2次,中国利率正常化远远落后世界其他国家,甚至日本政府也正在酝酿全面走出宽松货币格局。目…  相似文献   

12.
正维持适宜的货币投放量就是央行与生俱来的天职,就技术层面而言,由于央行具有货币市场最后贷款人的特殊地位,因此央行发布的货币供给价格——基准利率,无疑是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央行对金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面对不断增长的通胀压力,央行将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货币政策。而随着货币信贷政策变化,社会融资政策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在稳健货币政策的条件下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稳健货币政策的解读和意义1.稳健货币政策的解读。针对2010年下半年以来逐步攀高CPI指数,央行自去年以来先后采取了4次加息,12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手段。2011年,央行宣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讲,加强了对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总量  相似文献   

14.
数字     
《决策与信息》2007,(11):75-75
8月15日起利息税下调至5%;国家统计局宣布去年GDP增幅修订为11.1%;央行7月21日起再度加息0.27%;上半年我国税收收入近2.5万亿增长近3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计划超过5亿吨  相似文献   

15.
5月11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货币供应量增长25.95%,增幅比上月末高0.47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918亿元,与3月份1.89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已大幅回落,但仍创近年同期新高。今年以来,特别是一季度出现的新增信贷高增长现象的出现,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再膨胀的忧虑。但笔者认为,尽管数据远超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1,(30):14-15
案例背景 今年以来.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今年央行两次加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在不断上升.据有关机构测算.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17.
语丝     
《经营管理者》2007,(8):10-10
公务员住房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炼油能力不足导致油价上涨,价格低是好事吗?牛肉面限价能限出个啥,工资分配应该“同工同酬”,央行本次加息对股市房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正>央行在5月18日出乎意料地重拳出击,三箭齐发,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等三项货币政策。这也是央行在今年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第一次采用多重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表明央行正在努力走出货币政策效果欠佳、进退维谷的怪圈。在今年,央行曾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2%,  相似文献   

19.
侯世燕 《决策探索》2009,(12):68-69
5月11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货币供应量增长25.95%,增幅比上月末高047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918亿元,与3月份1189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已大幅回落,但仍创近年同期新高。今年以来,特别是一季度出现的新增信贷高增长现象的出现,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再膨胀的忧虑。但笔者认为,尽管数据远超市场预期,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经济只要能由下滑转向回暖,阶段性的信贷高增长无需过度担忧。不过,银行信贷高增长对进一步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背景中国人民银行8月21日晚间宣布,自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本年内第4次加息。根据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