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52年6年11日,恩格斯在给约瑟夫·魏德迈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因为第二期的内容只有弗莱里格拉特的诗,所以大概已经印好了。这些东西,特别是关于金克尔的诗,除非必要,一分钟也不能多耽搁。其实,这些诗在金克尔返回纽约时,就应当以某种形式发表;它们搁得越久,就越失掉现实性,因为甚至对那些为了永世长存而写的多数作品来说,发挥其最大影响和最强时效,也是有一定时限的。(着重号为引者所加)恩格斯所说的“关于金克尔的诗”,是指弗莱里格  相似文献   

2.
<正> 在广阔无垠的美的领域里,社会美是最动人魂魄的。所谓社会美,就是社会事物的美,亦即社会生活的美。当然,也可以说是人的美。社会美不同于自然美,在于它自身的特点。这里,择其要者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艺在灾难面前从未缺席,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过程中,文艺家们开辟了文艺"抗疫"的精神战场,用生动鲜活的文艺作品助推防疫知识与防疫政策的传播,带给民众充盈的精神慰藉,强化了人民的"抗疫"信心。面对"抗疫"文艺创作不同程度存在的主题单一、缺乏思想性、庸俗化等问题,应充分意识到文艺创作直面现实的积极实践意义,应凝练"抗疫"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彰显人民性、强化审美性,努力追求精品力作,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宣扬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4.
犹如鱼之于水,炊之于米一样,一切文艺都离不开节奏。美妙、悦耳的音乐,不正是以不同音符的搭配,构成抑扬谐和的节奏,产生种种动人的旋律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五盘。……”获得这种音响的效果、这种音乐的形象,不正是节奏的作用吗? 绘画艺术则以墨痕浓淡,章法布局,虚实相生,寓动于静等手法来显示节奏。优秀的绘画总是能给人一种动人的节奏感。我们欣赏白石老人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时,不正是能“听到”或感觉到的噪鸣、急流的欢唱、蝌蚪的游姿吗?不是感到处处充满了起伏的节奏吗?  相似文献   

5.
《秦农》期刊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农》是在陕西近代历史上特殊时期创刊的农学科技期刊,它的产生有着特殊的社会环境背景而且办刊特色明显,通过对其分析揭示科技期刊的社会作用,对于我国现代期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当今世界宗教在其发展中呈现的新特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宗教在当代正出现某种复兴迹象。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发生了一系列表明宗教复苏和宗教对社会的重大冲击事件或者运动,如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巴基斯坦、苏丹等国宣布实施伊斯兰法;受罗马天主教会重大影响的波兰工会运动;美国的“新教运动”;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运动等等。同时,各方面的调查研究报告表明,各地宗教组织与信徒人数在增  相似文献   

7.
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当代文艺作品,必须是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和谐统一,必是时代精神与民族风格的有机结合,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可是关于作品的民族特色问题,多年来很少有文专门探讨。这主要应归咎于极左思潮的破坏与作祟。谁强调了作品的民族特色,似乎谁就忽视或取消时代精神和政治倾向;谁主张作品要具有民族特色,似乎谁就在宣扬和美化什么“四旧”;使得缺乏民族特色的、一般化、雷同化的民族文学涌现不少,使得研究民族特色的问题形成“禁区”,无人问津。然而中外古今的客观事实告诉我们:文艺作品愈是民族的,就愈是国际的。民族特色愈浓,不仅在本民族读者和观众中愈有广泛的群众性,同时也愈能为其他民族所接受和珍  相似文献   

8.
一、不同的流派 我省科学小说作家刘兴诗、德阳县人,现年五十二岁。 他于一九五六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一九五八年秋调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任教至今。刘兴诗已发表三十多篇作品,其中如《小哈桑和黄风怪》、《沉设的古国》、《美洲来的哥伦布》、《我的朋友小海豚》和《阿雪的世界》,分别获得全国或省、市的作品评选奖。他现是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和四川省科普作协理事。一九八○年经“世界科学幻想小说协会”邀请,他同叶永烈、郑文光、童恩正和肖建亨等五人,正式参加了这一协会。  相似文献   

9.
文艺作品要以情动人,这本来是常识。可是,就在这样的常识问题上,长时间来却成了老大的一个问题。“四人帮”独霸文坛时的那些东西,完全是概念的图解,堪称为无情的文艺。“四人帮”粉碎以后,文坛勃勃生机,大有改观,可在一部分创作中,缺乏情感,引不起人们思想感情共鸣,仍是它的通病。因此,探究它的根源,找出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喜欢跟人开玩笑,向前转了一大圈,好像又回到了原先的出发点。四十九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涉及到的基本问题,又被近年来文艺界的现实尖锐地提了出来。“讲话”虽发表了近半个世纪,但它的基本精神,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近年来的文坛、影圈,可谓五彩缤纷、良莠并举。是真理是谬说都自命一家;是朱砂是红土都自封流派。这家那派,还有××现象,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如堕五星雾中。以作者论,有人追逐新潮而崭露头角;有人脚踏实地而暂时沉寂。以作品论,题材领域拓宽了,表现手段丰富了。但是,出现的一些作品和它反映出的价值取向,不能不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又一次伟大革命”,必将引起我国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而且也将极大地影响文化艺术领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文艺作品的特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市场,是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一、对文艺作品多种特性的认识 1、文艺作品具有商品性文艺作品的物质载体具有商品的交换价值。文艺作品虽是精神产品,但思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跟上时代步伐,把握人民需求,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从接受美学、审美欣赏的角度来说,“人民喜闻乐见”,是指受众对优秀的艺术作品产生一种持续的、兴味盎然的审美注意,审美态度积极,通过听觉、视觉对艺术作品的凝神观照,获得的审美享受和心理愉悦.艺术作品要想让人民喜闻乐见,内容要精深,形式要创新,趣味要暗合.把握受众的审美趣味,暗合其健康的审美趣味,抵制庸俗、低俗趣味.人民要实现对作品的喜闻乐见,要具备社会化的审美感官,必要的艺术修养,有一定的审美心境.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艺作品,尽管它在思想内容的表述方法、表现形式和传播特征上与理论著作、新闻报道、应用文体、广播电视(指非文艺节目)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仍属于一种社会舆论一一即对某些事物或问题公开发表带倾向性的意见.舆论有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之分.前者引导人们科学客观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从而乐观进取艰苦奋斗,投入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创造辉煌业绩;后者则对一些读者(观众)的种种思想认识产生误导,从而使之走向无知愚昧、自私褊狭、消沉颓废,甚至犯罪毁灭,阻碍社会进步。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舆…  相似文献   

15.
文艺作品以人为表现中心,把价值观念、道德评价和行为规范熔铸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图画中,为人的社会角色的确认和定位提供一个参照.文艺作品对人的社会化影响既是巨大的,又是潜在的,具体表现在影响人的社会角色,转变人的社会态度和影响人际关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李革新 《中华魂》2013,(19):24-27
一、这是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文化发展规律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毛泽东同志这一论述既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同时也揭示了历史唯物论关于文化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这个观点,对思想文化战线大多数同志来说是赞同的。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文艺作品的包装是时尚的需求、是时代的需求、是审美的需求,也是文化市场的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文艺作品走向、趋势,可能营造出一个新的文化环境。这个新的文化环境,就可能在发展先进文化中起到一个时期的主导作用。1.电视文艺作品越来越多的注重平民性所谓电视文艺作品的平民性,也就是大众性。这就要求我们的创作、制作要合乎大众的审美倾向,欣赏情趣与接受习惯。也就是说,要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表现大众认同的价值观念,抒发大众所企盼的思想感情,满足大众认可的追求境界。如今,我们许多的电视人,就是瞄准了从平民百姓最…  相似文献   

18.
文艺作品中色彩词的言语义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作品中色彩词的言语义初论周延云世界中瑰丽斑斓的色彩反映到语言中来,就形成了丰富的色彩词.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形象生动、意蕴多变的艺术魅力。而要想真正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就须准确地把握作品中色彩词的言语义.本文试就文学作品中色彩词的言语义的...  相似文献   

19.
策划,是人的一种高级意识活动。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策划作为人类智慧和高层次艺术的重要表现,集预见性、超前性、创造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对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凡事离开了运筹策划,都将一无所成。一  相似文献   

20.
<正> 人际关系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多种联系方式和不同秩序性的网络结构。人际关系的性质、状况和特点受人的意识和目的性以及能动性的支配。它不仅是衡量现代社会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着社会发展的教育科学、运行向量及其社会的承载力。因此认识人际关系的社会作用,寻求其发生、发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