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婚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本文对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喀什、和田、阿克苏、吐鲁番地区)人口婚育现状与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生育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对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的婚育状况,本文的研究发现以下特点:其一,早婚现象较严重;其二,婚姻稳定性较弱,离婚比例较高;其三,早育、多育、密育的生育模式依然存在。对于影响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生育水平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指出:人口因素如较高的婴儿死亡率、早婚早育生育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如较低的生活水平、较低的女性教育水平以及较为固化的低层次的行业职业构成,宗教因素如伊斯兰教义中的一些观念和教规如对于堕胎或是流产行为的禁止等,以及政策因素如近些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在新疆南疆等地的推行遇到了不少阻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生育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具有浓厚重商传统的民族。维吾尔族的传统商业贸易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因,既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重要关系,又与维吾尔族特殊经济结构、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关系密切,同时受到国家商业政策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维吾尔族传统的商业发展史,益于探索维吾尔族现代商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态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反映。文章从生活满意度、民族交往心态、宗教心态、文体生活和教育心态、政治认同心态五个维度对新疆南疆和田县和皮山县维吾尔族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南疆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满意度不直接相关,农民对于政策执行"不患寡而患不均";南疆农民对公共服务有新期待;国家要加强预期管理,促成健康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5.
农民流动对民族婚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生活为目的并以保障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全部内容的结合。人类的婚姻形式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大多数人认为促使民族婚姻形式变化的因素只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从理论渊源和终极原因来讲,这是千真万确的观点。但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不是造成民族婚姻形式变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张航空 《民族论坛》2007,(12):27-29
本文在描述人口性别比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对维吾尔族的老年人口性别比进行分析并与全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对比,发现维吾尔族的老年人口性别比明显异常,进而从早婚、早育、多育比较普遍,家中分娩、土法接生比较普遍和维吾尔族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等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最后得出维吾尔族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是导致老年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乐器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通过对中国新疆喀什的一位乐器制作工匠的采访发现,维吾尔族的技能手工业是以维吾尔家庭为单位的,维吾尔族家庭的文化支持着维吾尔人的产业,并允许它在大规模生产和大量广告投放的今天继续生存下去,具体来说,维吾尔族家庭文化是制作工艺的强大后盾,所有权世代继承,同时客户也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流动。据2001年有关数据,全国所有大、中、小城市中,没有城市户口的居民不少于8000万。从根本上说,农民的区际流动源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城乡差距的拉大,导致大量农民向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地区流动。这些流动人口既是社会治安的薄弱环节,也是青少年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其特殊性给子女的家庭教育带来了一些特殊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部分群体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消解的措施。一、区际流动引起的家庭教育问题从狭义上…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明显的标志是遍布天山南北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伊犁地区是北疆维吾尔族生活、发展的重要区域,该地区的维吾尔族清真寺凝聚了当地独特的地理、社会、民族、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以精确的田野作业数据和透辟的理论分析证明:文化、年龄、 收入水平对宗教行为影响极大,当代新疆农村维吾尔族宗教行为的色彩正在淡化。  相似文献   

11.
解读新疆维吾尔族服饰文化中的宗教信仰涵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新疆维吾尔族服饰文化中的宗教信仰涵义视角出发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服饰文化中孕含的宗教信仰涵义 ,指出新疆维吾尔族服饰文化呈现出以伊斯兰宗教文化为主的多种宗教文化的涵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人口学的指标体系构建法分析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汇总数据,解析了维吾尔族人口在地域分布与社会阶层方面的固化现象,探讨了这样的固化可能带来的维吾尔族人口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差距扩大的隐忧。最后,本文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促使维吾尔族人口整体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小霞 《民族论坛》2012,(10):48-52
本文在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游牧维吾尔族族群达里雅布依人的历史渊源、受教育状况、宗教信仰、节日文化、婚俗,社会文化生活。提出人类社会依赖农业生存与依赖牧业生存的对等性,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的相对性和现代社会中小型文化存在的可能性和真实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作者从东到西,调查了七个地区的21,196例维吾尔族成年人(18~45岁)的肤色和发色。维吾尔族以黄色肤色为主,呈现北亚蒙古人种肤色特征,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其他几种肤色人混杂其中,其他肤色主要类型有苍白色、粉红白色、黄白色。不同地区的不同肤色人所占比例不同,且从东部到西部浅色肤色(包括苍白色、粉红白色、黄白色)人的比率明显逐渐增加,其中哈密地区最低(2.8246%),喀什地区最高(20.4421%)。维吾尔族主要呈现北亚蒙古人种的黑直发特征,同时出现一定比例的浅色(浅黄色、金黄色、灰色、棕色)发色,不同地区之间浅色发色的发生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从东部向西部,浅色发色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哈密地区最低(0.6247%),喀什地区最高(8.9207%)。上述现象显示,近现代维吾尔族的人种构成是多源的,主要表现为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和生物遗传特性,同时掺入一定比例的欧罗巴人种成分。这种掺入从西部到东部逐渐减弱,是由近现代维吾尔族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所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大量农民涌向大中城市,成为既不是务农人口,又不是城市人口的"流动农民".以"流动农民"的人口结构、从事行业、居住时间等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居住、收入、子女教育、婚姻及家庭生活、医疗卫生、闲暇活动、与当地人群及正式社会组织的关系,可以得出其生活在城市边缘的结论.处于边缘状态的原因一是制度因素,二是文化及心理因素."流动农民"长期处于边缘地位,一方面使城市面临"过度城市化"的威胁,另一方面又将延续城市化进程,应采取措施淡化"流动农民"的边缘状态和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重商,其商业禁忌与古代信仰、伊斯兰教义密切相关,是其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商业禁忌大致由传统商业禁忌和伊斯兰教商业禁忌两部分组成,其中伊斯兰教商业禁忌为主要方面。维吾尔族商业禁忌随社会的进步在扬弃中继承、发展,现在已融入民间商业活动中,有利于其商业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7.
对新疆库车县维吾尔族妇女戴面纱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库车县维吾尔族妇女戴面纱现象死灰复燃及当地处理该问题情况的调查 ,提出维吾尔族妇女戴面纱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宗教习惯 ,现已落伍 ,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宗教陋习 ,提出其死灰复燃的主要原因是宗教在当地升温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蛊惑及胁迫 ,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族的萨满教遗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原始形态的宗教萨满教,对维吾尔族的社会历史、文化风尚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观念及其习俗遗存至今。  相似文献   

19.
《嫁给谁:新疆阿村维吾尔族妇女婚姻民族志》是一本出色的女性人类学著作和村落民族志作品,总体上有五大特点:倾听来自田野的声音,还原调查对象婚姻生活的事实;女性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志,树立撰写超越女性主义的女性人类学民族志范本的典范;撩起性的面纱,性是权力体系下的博弈;基于传统范本的"写文化",包容研究者和调查对象的多重声音;移情与共情,女性人类学学者的温情。  相似文献   

20.
维吾尔族亲属称谓制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