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佚名 《老年世界》2006,(15):26-26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2.
水儿 《当代老年》2008,(3):37-37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3.
《现代交际》2005,(7):61-62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  相似文献   

4.
母亲做的饭     
小时候,我没怎么吃过母亲做的饭,记忆里,母亲好像很少做饭.我们和外婆在一起住,父母平日都忙着上班,外婆每天在家里照顾我、料理家务,操持一家人的一日三餐. 外婆做的饭很好吃,而且因为了解我的喜好,总能做出让我大快朵颐的饭菜.相较之下,母亲做的饭就让人难以下咽了.一次外婆出了趟远门,母亲刚好休息,到了饭点,我捂着肚子直喊饿的时候,母亲才想起来要做点什么给我吃.鼓捣了大半个小时,母亲端出了一碗面,看起来却像一碗面疙瘩,可能是酱油放多了,黑乎乎的,和外婆做的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我尝了一口,差点吐出来,是真的吐.母亲大概也觉得实在太差劲,便带我去外面吃饭,填饱了我的肚子.  相似文献   

5.
我生孩子时,母亲千里迢迢来照顾我。孩子出生的当天及以后在医院的几天里,母亲责无旁贷地担当着给"月婆子"做饭的任务。饭很简单,就是农村里坐月子的妇女常吃的"既富营养,又性热暖胃"的小米粥。与小时候印象中妈妈坐月子时吃的小米粥不同的是,里面多了好几个荷包蛋。生完孩子的第一顿最多,大概不下五六颗,但都被"刚  相似文献   

6.
正所有母亲都希望孩子喜欢自己做的饭,但如果有位母亲说:"我的孩子只能吃我做的饭,不能吃除了家以外,任何地方的饭菜和任何零食!"你会不会觉得她太过霸道和专制?而拥有这样一位母亲的孩子,是会抱怨、痛苦,还是幸福满意并心存感恩?2014年5月28日凌晨4点30分,天色微微亮。北京市延庆县广积屯村北边的一个蔬菜大棚里,一位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戴眼镜的短发女子正蹲在地里拔萝卜。个头只有草莓大小的红萝卜挨挤在一起,乍一看就如一簇含苞待放的郁金香。拔完萝卜后,她又扯了3棵小白菜,然后一起拿到院子外的水龙头前洗,"哗哗"的流水声,在这清静的  相似文献   

7.
陈励 《炎黄世界》2009,(6):60-60
父亲因祸去世,母亲随之瘫痪,短短一个月内,世间所有的苦难都降临在了年仅4岁的儿子身上。儿子看着床上连话都说不出来的母亲,说:“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饿着。”于是,儿子开始学着煮饭。面条做不了,就煮粥吃。锅台高,够不着,他便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时不时被沸出的米汤烫伤小胳膊。常常,家里连一粒米都没有,  相似文献   

8.
能被人尽心尽意爱着,何必还要苦苦搜寻那个抽屉里的秘密呢?先生“下海”后逐渐忙起来,往往回到家已经很晚,晚饭就在外面吃了。我乐得不用服侍他.但母亲紧张起来了,认认真真地提醒我:一个男人,如果连“住家饭”都不惦记着回来吃,那就危险了:他要么有外空,另有人为他做“住家饭要么他不爱吃你做的饭,宁愿在外面吃,要么……总之,防患于未然,小心乃上上之策。我笑,其实心里还真是慌慌的:是呵,知人知面难知心,尤其这年头。经常从报刊上看到“如何知道你丈夫有外遇”等文章,关于婚外情的蛛丝马迹我早已烂熟于心。暗暗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9.
薄荷 《伴侣(A版)》2021,(1):34-36
因支教而起的情缘 侯长亮的老家在湖南邵阳,小时候,母亲多病,父亲要照顾母亲,只能守在家乡务农,家里经济拮据,连吃饱饭都是问题,侯长亮只能和父母兄弟一起住在一间不足7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为了补贴家用,侯长亮的大哥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供弟弟读书,吃了很多苦.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侯长亮深知读书不易.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4,(2):32-32
多吃点 昨天去吃烧鸭饭,隔壁桌坐着一对父女,女生看起来是高中生。烧鸭饭刚上来,大叔就一直把他的烧鸭往女儿盘里夹,嘴里还说:“多吃点,多吃点!”  相似文献   

11.
微博冷笑话     
《金色年华》2013,(8):80-80
你真是我亲爸 昨天去吃烧鸭饭,隔壁桌坐着一对父女.目测女生在读高中。烧鸭饭刚上来.大叔就一直把他的烧鸭往女儿盘里夹,嘴里还说“吃多点吃多点!”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8月上半月刊,"幸福在哪里"栏目刊登了《一蔬一饭最关情,这辈子只吃妈妈做的》一文,讲述了一个母亲在女儿得了不能吃蛋白质的罕见病后,毅然决然放弃了工作,在北京延庆山区自己种植大棚蔬菜、养猪、养鸡……女儿吃了未被污染的食物越来越健康。杂志一面世,便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回馈。其中,有一位来自江苏省无锡市的读者浦苏江更是寄来了密密麻麻的读后感,满是对这篇文章的细细体味。"读  相似文献   

13.
康逊 《现代交际》2009,(5):44-45
我16岁那年,出落成跟母亲一样妖娆的女子。 女人的美貌是资源,母亲常常告诉我这样的话。我吃的每一口饭,穿的每一寸衣,都是她用身体换来的,我懂事起,就记得她化着浓艳的妆,经常整夜整夜地将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出去鬼混。她给了我美貌的资源,但她也让我从小学会了面对黑暗与孤独。  相似文献   

14.
在餐桌上,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少吃饭多吃菜".这除了是对他人的热情和关心外,似乎是"少吃饭多吃菜"有利于身体健康. 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对"少吃饭多吃菜"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知道,人体日常所需的热量来源于食物,而食物中可产生热量的营养素有三类.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按照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居民日常膳食中供热量比例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分别占总供热量的60%~70%、20%~25%和10%~15%.  相似文献   

15.
最怕,最爱     
父亲大病了一场,手术后卧床一个月,身上插满大大小小的管子. 因为插着胃管,父亲只能吃流质的食物,母亲把青菜洗干净,加上炖熟的牛肉,一起放到料理机里面打碎,然后加热,盛到碗里,把这些汤汤汁汁,吸到又粗又大的针管里,再把它对准胃管的接口,一又一下,缓缓推动针管,反复重复这样的动作,直到父亲摆摆手表示吃饱了,母亲这才坐下来,将父亲剩下的饭吃掉.  相似文献   

16.
手机     
李舍 《老年人》2006,(2):32-33
我生孩子后,母亲一直和我住在一起,帮我照看孩子。婆婆平时不怎么来,可这个冬天患眼疾,需要到城里看医生,不得不住进了我家。婆婆与母亲两亲家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在一起煞是亲热,嘘寒问暖自不待言,生活上也是互相关心和照顾。家里亲情融融,我感到十分高兴。先前,我还怕她们有什么磕磕碰碰,看来是杞人忧天,有些过虑了。我快快乐乐地上班,快快乐乐地下班,回家想的只有天伦之乐。然而,没过多久,婆婆与母亲的关系,就像春天刮风下雨一样,说变就变了。那是一天下班回家,我看见母亲闷闷不乐,话也不多,晚餐只吃了一点点饭,就自个儿回房去了。我跟随而…  相似文献   

17.
日本侵华期间,我们全家流落在香港。凄风楚雨,苦不堪言。那时1942年,我才6岁,开始跟父亲练功、学演戏。那时候,我们没有地方住,只得在戏院里栖身;没有饭吃,只能靠豆腐渣充饥。处在童年生长期的我,要每天练功、翻跟斗,体力消耗大,缺乏营养,腿脚发软,无气无力,实在难以支撑,小小年纪,不得不蒙受苦难折磨。一天,贫病交迫的母亲,忍痛叫我将病得奄  相似文献   

18.
爱情面条     
贾乙 《老年世界》2009,(11):25-25
待到一个苹果被吃下一半或是三分之二的时候,就见到苹果核了。面对苹果核,我常想起我的母亲。母亲吃过的苹果不多,一个苹果常分两次吃,一次只吃一半。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当妈的太能干,大包大揽,很容易就养出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周末我和儿子在母亲家,午饭刚吃了一半,修理燃气炉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要给我们换电路板。儿子匆匆扒了几口饭,就放下筷子说:"人家已经在楼下等着了,我赶紧回去!"母亲见我不动,开始数落:"你也真放心,什么活儿都交给孩子做!他会讨价还价吗?万一修理工安装得不好,他能看出来吗?""人家是明码标价,我也没法还价。修理工安装得好坏我也不会看,如果没安好,他们得负责,有售后服  相似文献   

20.
二班岗     
董世亮 《老年世界》2011,(22):24-25
上世纪60年代当兵的人都知道,那时条件远不如现在,十分艰苦。记忆犹新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吃“二米饭”。一日三餐,早晚两顿总是“二米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