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马克思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有过“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酝酿 ,但没有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苏联东欧等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马克思所酝酿的“不通过卡夫丁峡谷”思想在现实的实现。它的失败反证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学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不是马克思的首创;跨越设想是马克思尚未成熟的理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不可跨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俄国未来发展道路问题上并没有真正为俄国革命党人指明一个确切的方向和提供一个确切的答案;马克思给查苏里奇的复信及《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并没有真正解决长期以来萦绕在俄国革命党人心头的这个重大理论问题。我们不能把自己一厢情愿的东西强加于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或完全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勇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这种跨越不断创造物质、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的深刻和剧烈,近一百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始终被证明是一条真理。在当代,它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结合在一起,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上都…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晚年研究的焦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他提出了著名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中国革命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这一跨越论思想在社会制度上的伟大实践,但中国并没有跨越资本主义的发达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国继续这一道路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6.
李伟  任振涛  习成孝 《理论界》2008,19(6):21-23
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跨越论”为我们科学认识和分析苏联、中国等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轨迹提供了理论指导。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了跨越要达到的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跨越后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指明了东方国家巩固并完全实现跨越的基本形式。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在马克思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基础之上,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跨越理论的由来、背景、条件三个方面对跨越理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的根据黄风炎我以为,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有充分的历史和现实根据的;决不象某些学者所断言的那样,是对民粹主义的“偶然借用”,或某种“主观情绪”的产物。这一设想的方法论意义,对于人类向未来社会形态的过...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理论的意义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曲折,也走了一段弯路,甚至出现严重的暂时倒退,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理论的伟大意义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争论不休甚至提出怀疑。事实上,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理解,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卢衍昌 《兰州学刊》2006,3(4):97-98,101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为人们从源头上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立论依据。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只能说明中国选择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却并不意味着中国能够完全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且,我国至今也远没有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更没有完全扬弃资本主义的弊端,只能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最终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因和自己体系的矛盾没解决被他抛弃了。而“跨越”却实际上发生了,造成了以“经典”理论指导“跨越”实践的错位。新社会主义理论天然符合“跨越”设想,至邓小平理论达到成熟形态。江泽民关于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跨越”设想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2.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指可以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 ,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走有本国特色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想 ,一定能在中国实现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展开了一场有关俄国历史发展前途和俄国农业公社命运的讨论。马克思经过深入研究俄国的具体历史环境后,于1877至1881年期间,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以及为写此信所作的三份草稿中,阐发了一系列有关社会发展道路的新见解,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现处的历史阶段,对于坚定我们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跳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论述,首次出现于他1881年3月8日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马克思当时这样写道:“……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35—436页。以下凡本书引文,只标卷数和页码)对于马克思这一论述,最近几年,引用者颇多,尽管写作目的不同,但有一点  相似文献   

15.
孙宗伟 《天府新论》2004,3(2):68-72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才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 ,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批评这个问题上形形色色错误观点的同时 ,提出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进化为俄国社会新生支点的重要思想。我们以对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解读为基础 ,以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为背景 ,就可看到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对于当时的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于后来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有没有对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通过革命建立的现实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位?有的研究者对此是否定的,以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只有关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而无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①这里的问题在于:研究者未注意到马克思晚年直至以后来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俄国为研究对象而提出的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让我们来研究一F马克思的下列论述:‘“从我根据自c找到的原始材料所进行的专广]研究中,我深信: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土地公有…  相似文献   

17.
古丽 《社会科学》2001,1(6):38-40
马克思在晚年的时候 ,把目光投向了古老而陌生的东方世界 ,作出了这样一个战略预测 :东方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科学预测 ,对未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辟了新的途径 ,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一、准确理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全部内涵  一代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倾毕业的精力都在艰苦地探索着无产阶级的革命之路。最初 ,他们曾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放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恩格斯甚至明确提出英、美、法、德四国将首先并同时向社会主义过渡 ,即“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曾就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提出著名的设想:俄国社会可以凭借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近年来,这个设想被人们当作落后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根据,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一理论,似乎并未一致。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自身的思想;马克思这一理论与民粹主义的关系;马克思这一理论与恩格斯的看法等不同的视角,对这一理论进行一次全面地审视。  相似文献   

19.
隽鸿飞 《北方论丛》2003,46(2):6-10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具有双重的内涵:一方面,要实现社会制度的跨越,在吸取资本主义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另一方面,是要实现人自身发展的阶段的跨越,即避免物的依赖状态下,物对人的全面统治。这两方面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前者只是后者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根本目的。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分析,为跨越后东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即从所有制形式来看,应确立一种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模式;从人自身的发展来看,必须确立一种使个体主体和共同体协调发展的模式;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应在对人及其实践本质的理解基础上,把人的本质所具有的批判精神作为主导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来源于俄国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思想,认为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跨越"设想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在同俄国、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实践中不断扬弃矛盾,从而得到发展与完善.苏联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都是"跨越"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从"设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认识不断走向成熟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