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MY 《优雅》2012,(6)
霜膜一体,真能这么用吗? "可以做晚霜用的面膜"曾经被大肆批判,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晚霜大多是能养护、滋养、舒缓肌肤的产品;而面膜则不同,其中所含养分比一般护肤品要丰厚得多,主要用做对肌肤深层护理.假设整晚都用面膜滋养皮肤,那么过多的养分会令肌肤不堪重负,轻则变敏感,重则起痘、长斑. GRACE提示:1本季我们就不用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最新的"面膜霜"或者"晚霜膜",既保存了原来面霜保湿滋润的特点,但从吸收度上来说做了最大改良,皮肤能整晚的顺畅呼吸,不会产生任何不适症状.2唯一的区别就是用量,做面霜就薄薄一层,做面膜就增加用量和厚度,让其在肌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相似文献   

2.
陈晨 《家庭科技》2007,(10):26-26
药妆是什么? 1998年,当薇姿率先出现在中国药房里的时候,曾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紧接着,理肤全、雅漾、依泉等品牌相继在药店亮相,药房和专业皮肤科医生推荐的形象为它们赢来关注的同时,一个新名词——"药妆"也由此应运而生。据业内人士介绍,药妆就是在药店销售的美妆品的一种统称,而我们之前印象中的"药妆品",其实有一个更专业的名称:皮肤医学护肤品。国际上对于这一概念有着很严格的规定,包括:只通过药房销售;在原料上严格挑选,安全性更好;在皮肤医学控制下至少通过100个敏感皮肤安全性测试;不生粉刺配方;根据制药标准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看来,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前反思的阶段上.什么是"前反思"呢?也就是说,研究者只知道不断地向外开拓研究领域,却很少反躬自问:我们在研究活动中运用的那些概念和方法是否是正确的、有效的?我认为,我们的研究活动应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自觉的反思的阶段.什么是"自觉的反思"呢?"自觉的反思"实际上也就是自觉的自我批评意识,即经常反身向内探索:我们在研究活动开始之前欲带入到研究过程中的理解的前结构是合理的吗?我们在研究活动中用来描述对象及其各种关系的基本概念是含混的吗?我们打算在研究活动中加以运用的方法是有效的吗?显然,经常进行这样的反思,会使我们的研究活动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我们是堂堂七尺男儿,我们不怕风吹雨打太阳晒。”的确,男性的皮肤,不似女性的娇嫩,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皮肤可怜地遭受着残酷可怕的罪,你真的可以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5.
正大学一堂选修课上,教授对我们说:"我们来做一项问卷调查。"一听这话,同学们便议论开了,大学课堂本来就枯燥,这下好玩多了。问卷表发下来,只有两道题。第一题:他很爱她。她长着细细的瓜子脸,皮肤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的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A.他一定会B.他一定不会C.他可能会第二题: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  相似文献   

6.
常听人说:"女孩子多吃点 猪蹄好,能美容。"很多人都知 道猪蹄里含有一种叫胶原蛋白 的物质。可什么是胶原蛋白?真 像人们说的那样,吃了它,就能 让皮肤水嫩光滑、结实有弹性 吗? 胶原蛋白能撑起皮肤 年轻的皮肤看起来光滑饱 满,柔软又有弹性,原因之一是人 的真皮层内存在着两种物质-- 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它们在人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奖开设已有一百多年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直被国人引为骄傲,也令世人瞩目.然而,遗憾的是,中国本土学者为何难出诺贝尔奖得主?究竟是什么抑制了我们的科学创新潜能?在中国的经济学界,一种"诺贝尔奖情结"与"诺贝尔奖情绪"的长期并存,形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悖论.这些问题颇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皮肤护理是专属女人的时尚?这一点似乎在它诞生时就已经被世人所公认。可无论自然破坏、环境污染、年龄增长……种种伤害皮肤的因素,并不会因为我们是男人而让步。新男人主义?不爱衣衫,不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握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电视让我们"娱乐至死",互联网让我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选择多到无法选择.在这个传媒时代,知识和思想怎样传播?我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太少,还是我们面临的诱惑太多?  相似文献   

11.
"文体自由"即批评家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文体来书写自己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古代批评家的文体自由是如何获得的?文体自由对于文学批评的意义何在?文体自由在现当代文学批评中遭遇到何种命运?这种命运给予我们何种启示?这些,正是本文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于竞游 《理论界》2009,(10):213-215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的<文明冲突?>曾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各种批判随之而来.时隔11年,2004年亨廷顿出版了<我们是谁?>,他将"文明冲突"的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家特性"所遇到的种种挑战.通过对这本书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十余年来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判有很多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试图站在维系一国国家特性的角度,重新评价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算起,中国翻译、介绍和评论本雅明,已有二十年历史.然而,本雅明研究中依然存在不少语焉不详之处,对"光晕"概念的理解便是其中之一.本雅明究竟是何时开始论述"光晕"概念的?如何理解本雅明谈论"光晕"的几段文字?什么是"光晕"概念的本义和转义?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还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我们常能见到"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以讹传讹";还有一些译文中的句子,对原义至多只能猜猜而已.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初,关于"非典型肺炎"无药可治,一天就死的谣言在广州迅速流传开来.一时间,人心惶惶,继而出现了市民大量抢购某些药品、食品的不理智行为,社会秩序一度呈现出混乱状态.在政府和各种新闻媒介的通力协作下,风行一时的谣言终于寿终正寝,社会也慢慢趋向平静.联系到曾经发生在京津两地的"扎针"和九江的"投毒"两则谣言.我们不禁要问:这类社会谣言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迅速流传开来的?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控制和消除社会谣言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制度建构的结构基础:“变”与“不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脱离结构基础,就无法理解制度建构的理路.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是基于一系列的制度建构而展开的,从而实现了翻天覆地之变.然而,在大写"变"的同时是否可能忽视了对"不变"的洞察?这样的"变"与"不变"对于理解制度建构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学理层面上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正骄阳烈日下,妈妈都全副武装呵护肌肤,而对身边的"小毛娃",却让他"晒晒更健康"。宝宝需要防晒吗?如何防止宝宝娇嫩的肌肤受毒热太阳的伤害呢?宝宝需要防晒吗虽然适当晒太阳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有助于孩子成长,但宝宝仍需注意防晒。由于宝宝皮肤娇嫩,对外界刺激敏感,因此如果烈日骄阳下毫无防护,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把皮肤晒伤。建议夏季上午10点至下  相似文献   

17.
你的床头摆放音响是为了方便听音乐?床头离电源开关很近是为了方便开关灯?床头附近的插座插满各式插头?床头离电视机、电风扇很近?……如果回答"是",那么你可能正暴露在致癌风险之中. 低频辐射隐藏于家电 现在地球卫星、移动电信基站、手机等越来越多,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微波炉"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倪培民 《社会科学》2008,303(3):45-51
如何做到既有跨文化的对话,又保持语言的多元化?怎么对待翻译的不确定性和话语权的竞争?在对话中,我们是将语言作为描述的工具还是作为行为的方式?对于这些问题,儒家的"正名"学说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它把语言看作行为方式,看作建立价值标准、表明态度、运用能量的语用行为的手段.结合当代语言哲学的成果来理解这一理论,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各种语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它们各自的独特价值之所在,也是它们各自能从他者那里得到本身的价值体现和转化的条件."正名"说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来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既可避免追求所谓的绝对真理而带来的独断,又可以克服相对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9.
"文革"以后,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一些青少年会在一夜之间变得那么野蛮、凶狠、毫无人性,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没有应该反思的地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早就在讳言"人""人性"了.  相似文献   

20.
我觉得讨论文化表述,有四重反思的面向: 第一重,当然是对西方话语的反思.我们现在很多表述,包括话语、语汇,都是"夹生饭",比如"艺术"、"民族"啊,很多是从西方取道日本然后转过来的.就是近代国家衰落后,我们只看到历史上很多不平等条约,却没有发现我们的很多文化表述事实上也是在"不平等"的背景下舶来的,未及自觉的辨析、梳理,成为"夹生饭".今天是我们反思西方话语表述最好的时候,包括我们的大学是不是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学生,孔夫子的教学体制去到了哪里?孔子是"教育先师",这在联合国都有"注册",可是他的教育传承在哪里?在我国现代的大学里有多少是他老人家的东西?我们都来不及去思考"西学东渐"、"东学西渐"的后果,表述便被强塞到我们的手里.就像我经常讲的例子"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两天奥运会,运动员得金牌,在冉冉升起五星红旗时,播音员辩白"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