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现行环境管理模式缺少对主体的关注,在分析生态化环境管理模式的意含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应当不仅重新思考环境管理主体的范围,对环境管理主体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这包括在价值观上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在伦理观上正确处理经济理性、生态理性、法律理性的关系;在利益观上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部分利益、代内利益和代际利益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对环境犯罪实行刑事制裁是有效防止环境侵害的法律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环境犯罪不同于其它犯罪,构成环境犯罪必须同时具备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的主观方面。惩治环境犯罪必须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避免以罚代刑,加强能力建设,加大惩治环境犯罪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视界下的德育中观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环境对德育主体、过程和效果具有全方位影响。任何形式的德育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取得好的成效。相对于宏观和微观德育环境,中观德育环境的影响力更直接、更具体。从德育社会学角度看中观德育环境,该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方面。如何优化这三类环境并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筑良好的德育网络体系,对当前及今后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环境包括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两个方面,其主体是地理环境。人类环境不仅有空间的延伸,还有时间的延续。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研究人类环境应该具备时间意识,具体为历史意识、现实意识、量化意识和未来意识。时间意识始终使人类环境及其研究处于被质疑和被探索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环境刑法是行政刑法的分支,具有行政刑法的双重属性。言其双重性,一是指行为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既触犯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又触犯了刑事法律;二是指破坏环境的行为既应受到行政处罚,又应受到刑事制裁。不论是行政处罚,还是刑事制裁,均需要从4个要件,即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人的行为。由此,环境犯罪的主观方面就出现了叠加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行政法上对于行为违法性认知的主观状态,第二个层次是刑法上对于危害后果认知的主观状态。研究环境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在于对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做出适当的处罚。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同经营主体在成本收益、化学投入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本文应用河北、江苏、湖北、江西4省的调查数据,比较了3类主体(独立小户、合作小户、大户)在棉花种植过程中的经济效率和环境绩效.调查结果表明,大户在单产、亩均纯收益方面均低于合作小户和独立小户,在化肥使用上低于小户,农药花费和打药次数均高于小户.农户环境意识普遍较低,且未能将环境意识转化为环境行为.未来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是基础,应当从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农技服务、提高环境意识等方面提高我国农户种植棉花的环境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环境资源法研究日渐深入。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市场化、环境法理论、环境与贸易关系三个方面。具体研究了排污权制度的具体安排、环境权的概念和主体、应对环境壁垒的环境法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交汇之重要场域,系统阐述了法治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重大作用。习近平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的核心意涵包括科学构成、鲜明特征和价值导向三个方面:在科学构成上,需要从主体维度、客体领域、科学含义、内在要求四个层面加以阐释;在鲜明特征上,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实践性与理论性、整体性与区域性、本土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在价值导向上,致力于促进主体自由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静态动态安全、全面落实人权保障。从实践进路上,应从优化立法制度供给、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强化司法文明建设、增强营商守法能力四个维度系统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法制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人民群众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环境保护工作应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环境管理模式正在形成.新的环境管理模式更重视公众的切身感受及其环境权益的实现,其管制目标理念、法律义务和责任设定、管制措施等与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的管理模式有明显的不同.管理模式的改变对环境立法、执法和司法都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应当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进行环境法制转型,在立法目的、法律制度和司法救济等方面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10.
"环新疆经济圈"是以新疆和环绕新疆周边的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和中国内地等12个相互联系、相互依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经济体为核心区域,突出新疆在经济合作区中的核心地位与主体功能.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新疆主体功能区建设能否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与法律环境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构建良好的法律环境是新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内在和外在要求,需要从诸多方面对法律环境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是把基本社会道德规范推广到自然界并把生态平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价值加以重视 。本文分析了这种伦理审视环境法的必要性,论述了环境法与伦理之间的两层关系:从价值层面上,环境法应服从伦理评价和伦理价值取向;在规范层面上,环境法与环境伦理是互补的不同规范。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伦理审视的可能性。最后,文章指出了伦理审视环境法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用什么伦理审视的问题,即伦理模式的选择问题;第二,伦理审视环境法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加强我国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模式和企业环境管 理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对于现代的环境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以这种环境伦理思想和环境管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构建环境文化管理模式。运用该模式,可加强环境管理中理论观念的普及力度,充分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节约物力,共爱民生"的优秀思想,培养人们鲜明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能源的优良生活习惯;同时在该模式下主动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进行理性消费和适度开发,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协调好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经济技术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企业环境管理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内涵和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EMS运行效果和影响因素,结合当前我国的环境管理要求,本文得出结论:构建和实施环境管理系统是企业节约资源和增加环境效益乃至综合效益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能否作为适格原告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一直是环境法学界争议的焦点,深究其因,检察机关特殊的法律地位和法定职能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双重影响是检察机关原告主体适格问题的症结所在。无论是从检察机关的职权属性还是从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来看,检察机关介入环境公益诉讼,实属公权力的后盾式彰显,其诉讼主体资格源于公权力而非依据通常意义的诉讼权利(诉权),赋予检察机关原告主体资格无明晰的理论来源。鉴于环境诉权是依附于环境权益的程序性权利,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范围予以严格的限制而非宽泛化,严格限制和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及权力,明确其作为公益诉讼人的角色和地位,以充分发挥公力救济的弥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权是一项以享用良好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权利,其权利主体主要为当代的自然人。不过,为防范当代人合谋滥用环境资源而造成代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应赋予后代人有限的主体资格。单位不是环境权的主体,尽管某些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确实需要以良好的环境作为外在条件,但单位本身并无享用良好环境的内在需求;再者,良好的环境条件也可以通过生产经营权、自然资源权等其他制度工具来保护和实现,没有必要画蛇添足赋予其环境权。国家不是环境权的主体,而是宪法上基本环境权的义务主体,但在国际法层面,国家不仅享有对本国环境资源的主权,还可以成为该国公民环境权的受托主体,通过国家主权和环境权信托两种方式来维护本国公民的环境权益。人类可以但没有必要成为环境权主体。自然体不能也没有必要赋予环境权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7.
环境正义视角下的农村垃圾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垃圾治理凸显了我国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供给和基本制度,反映了城乡之间的环境非正义关系,暴露出农村垃圾治理资源分配失衡、农村垃圾治理决策程序缺失以及农民承受的垃圾治理责任不公平的问题。防范农村垃圾污染的发生,必须将环境正义理念贯彻到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首先,通过健全农村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实现环境分配正义,消除治理工作中的制约瓶颈。其次,通过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主体多元化和决策程序合理化实现环境程序正义,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最后,通过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法治建设和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实现环境矫正正义,确保农民享有适宜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环境权是一项以享用良好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权利,其权利主体主要为当代的自然人。不过,为防范当代人合谋滥用环境资源而造成代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应赋予后代人有限的主体资格。单位不是环境权的主体,尽管某些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确实需要以良好的环境作为外在条件,但单位本身并无享用良好环境的内在需求;再者,良好的环境条件也可以通过生产经营权、自然资源权等其他制度工具来保护和实现,没有必要画蛇添足赋予其环境权。国家不是环境权的主体,而是宪法上基本环境权的义务主体,但在国际法层面,国家不仅享有对本国环境资源的主权,还可以成为该国公民环境权的受托主体,通过国家主权和环境权信托两种方式来维护本国公民的环境权益。人类可以但没有必要成为环境权主体。自然体不能也没有必要赋予环境权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9.
控制环境污染,不仅要通过完善法律、健全机制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而且应该从道德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主体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上,寻找出路。因此,构建循环经济是实现环境伦理原则,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财务管理又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作为企业运营成败的关键,如何保持顺畅流通及保值增值是学术界乃至实务界共同关心的课题。当前形势下,资金管理仍是众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将价值链管理思想引入到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中,从价值链视角探讨资金管理的新模式,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