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桑主题与采桑女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采桑”场面的描写,在异采纷呈的采桑诗中,采桑女频频出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采桑主题有所演变,采桑女形象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桑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 ,桑与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因而桑意象频频出现 ,不仅产生了“桑中之约”的风习 ,而且形成了采桑女故事情节和圣贤“生于空桑”两种主题模式 ,并赋予桑意象多重文化象征意蕴。文章拟对两种桑意象主题模式做出深层次的阐释 ,意在揭示出桑意象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采桑女》读完了,一遍、两遍、三遍……作为读者,我被卞卡同志这本散文集中的情韵与意味陶醉着;作为朋友,我为能将这样扬中华传统美德、布山乡古朴民风的佳作面世感到由衷的高兴!作为散文评论者,自然还要说说文题所示的道理来。韵味,是由“韵”与“味”合成的审  相似文献   

4.
《陌上桑》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汉乐府民歌,诗中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烘云托月人物美,二、夸张渲染风趣美,三、朴素自然语言美.诗一开题,就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红艳艳的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明媚的晨光笼罩着秦家楼院.可是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美好的景色烘托出我们的主人公——“好女”秦罗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她的喜爱与赞赏.“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一句,对罗敷的情况作了简略的介绍:她是一位普通人家的姑娘,经常从事劳动,擅长采桑养蚕,体现着我国人民的勤劳的美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等医学院校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测量工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442名贫困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分与其客观支持分在不同贫困等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观支持方面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与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之间存在着线性回归关系.结论:高等医学院校应立足性别主义的视角,关注并构建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6.
桑是中华民族古代农耕文化的象征.它与人的日常生活的密切亲和,使人很自然地把桑与经社会分工以后专门从事采集的妇女联系在一起.采桑与女性的结合使采桑女进入文学艺术即进入审美范畴时便产生了无穷的魅力,随之也就产生了大量以桑为兴象的情歌.  相似文献   

7.
《陌上桑》“采桑女婉拒太守”主题的确立,主要是受到了当时儒家主流文化思想的影响。罗敷形象是民间反对桑林野合的现实主义意愿的集中体现;《陌上桑》是两汉社会风气由开放转向保守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引领篇章,是两汉文学思想发展的关键性标志,罗敷的形象推动了汉《乐府》德美兼备女性形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辛亥革命影响下,一系列救亡图存的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星罗中华大地。在上海,“东方巴黎”的开放性平台更成了这些女同志革命战场的前沿阵地。她们或开办女报,宣传革命思想;或组建女罕,积极创建女子罕事团体,直接参战;或发起参政,为实现妇女参政而斗争。  相似文献   

9.
《十亩之间》是《诗经·魏风》中一首富有优美情调的劳动诗歌,它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采桑劳动的场面: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这是一首采桑女子们在劳动中所唱的歌。这首歌虽然很简短,但感情饱满,节奏明快,它再现了当时劳动时的情景,传达了一种劳动时的欢愉情绪和桑园中的和乐气氛,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春夏女子采桑图,给人以无限的联想:我们涵咏之后,恍如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从春到夏初,风和日丽,在一片宽广的桑林里,三五成群的采桑女络绎不绝地来到桑田里,…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妇女对传统性别分工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妇女开始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寻求自身全面发展和进步。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村出现的“男工女耕”的性别分工格局对传统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性别与历史:近代妇女与基督教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近代妇女与基督教的有关文献与资料、社会运动和组织、女子教育、女传教士、女基督徒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近代妇女与基督教研究的三个主题:基督信仰与女信徒的生活、基督教促进中西妇女间的文化交流、女信徒群体从事社会改良活动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诗·豳风·七月》是《诗·国风》中最长的一篇,全诗共八章八十八句,描写豳地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耕作、田猎、蚕织、修葺、薪樵、酿酒、祭献、祝寿等的活动,宛似一幅繁忙的耕织图。在这样一首叙述耕织生活的诗中,却出现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着意于采桑少女哀愁的诗句,为全诗增添了神韵。然而自来对这两句诗的解释,各家不同。过去的注释家往往不脱离《毛传》“春女思男”的窠臼,显然是对  相似文献   

13.
李立 《南都学坛》2007,27(4):10-13
汉人对桑女采桑活动的描绘,在诗歌和绘画的层面上已经呈现出一种超越于一般生活的唯美意义的艺术追求与艺术创作。“桑笼”虽小,但其小巧而精美的造型与刻画,从一个侧面表现和反映了两汉时期独特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的生成,显示出汉人在继承前代审美传统基础上的变化与求新。其生活基础是汉代家族生活和庄园经济,而其艺术基础,则是与之相适应的汉代“庄园艺术”。是汉代“庄园艺术”之乖巧、灵动与精美的艺术特点与艺术追求,给予了这种审美情趣以新鲜的活力和生存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汉乐府<陌上桑>主题"平民女子智胜太守"说,在解放后文学史中一直占据着主色调的地位,然而这一论断对作品几个关键之点都无法解释.此说作为特定时代政治观念作用于文学评论的结果,已不能满足当今读者的接受需求.新的现实和文学理论条件,为抛弃成说、作出新的文本阐释提供了可能.本文按照结构主义理论剖析当时一系列采桑故事的结构,结合考察采桑母题演变的历史轨迹和时代原因,指出:与汉代托古改制、褒扬贞节的统治思想相适应,<陌上桑>是一个对采桑女进行爱情试炼的教化故事,旨在宣扬女性德操,反映了男权渐趋巩固的时代对女性的新要求.按照这样的解释,原有的诸多疑点也都迎刃而解.本文还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了<陌上桑>主题诸说在作品接受史上应有之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西女性主义的不同,从理论上可追溯到孔子与柏拉图的女性教育理念.孔子对女性采取“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式的疏离态度,把其排除在“有教无类”的“类”和取士的“五仪”之外,客观上沿袭了周礼所提倡的“三从四德”的教育内容,通过对男性“修齐治平”意识的强调,强化了女性相对的从属地位;柏拉图虽也承认男女生理有别,但主张给予女性以同等的受教育权,通过训教培养女护国者.与孔子相比,柏拉图更具有“女性主义者”的资格,其男女等权的理念为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两性平权思想增添了理论上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对女领导干部的性别意识培训尤为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的十年,是我院从成高院校向普高院校跨越并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女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在我院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绩的十年.在这十年中,约计万名女领导干部在我院接受过培训.  相似文献   

17.
现代妇女发展与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是现代妇女发展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女性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来看 ,当前女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若干普遍性的问题 ,主要体现为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不足 ,高等学校应从妇女发展的高度重视提高女大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38年到1940年间,妇女工作者及关注妇运工作的人对“妇女该不该做妇女工作”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中,主要呈现出“妇女应该做妇女工作”“妇女也可从事其他工作”以及“妇女不应该做妇女工作”三种观点。随着讨论的深入,论者也对延伸出的另一重要问题“男性该不该做妇女工作”进行了探讨。国家抗战需要和个人自由职业选择之间的矛盾、封建传统思想与男女平等思想之间的冲突是导致论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妇女”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关于对“妇女”的系统论述,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内涵的科学理论和妇女解放思想构成了“妇女”内涵的基本框架。“现实的个人”从物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三个角度构成了“妇女”内涵的出发点,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概念的内涵阐释中也呈现出阶级、实践及革命三个理论维度,并从这三个维度对“妇女”内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内涵的科学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不同于其他妇女解放学说的科学特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基石。它在推动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不断前行的进程中,也为世界妇女解放话语体系和实践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的理论力量。  相似文献   

20.
常常听到人们议论,“这个女人简直不像个女人”。明明是女人,为什么又说她不像女人?一追问,就会说,这个女人刚强、果断、有魄力,像个大男人。说她不像女人,是说她不具备女人的“特性”,没有女人应有的性情。 那么,什么是女人的特性和应该具有的性情呢? 报刊上流行征婚启事,拿征婚人对未来伴侣提出的条件,主要是男方对女方提出的条件,以及女方自荐的条件,用以说明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启事之一,“男,32岁,身高1.75米,企业经理,觅端庄秀丽,温柔贤惠,24岁左右的知识女性为伴”。启事之二,“女,28岁。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