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影响,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作为社会信息传播公共平台的大众传媒在生态环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互联网所开启的信息时代,快速、全面、广泛地传播生态环保方面的信息,是提高整个社会生态意识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而作为中国新闻业界最引人注目的网络媒体的快速崛起,为生态环保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传播环境和信息平台.为此,本文在总结生态传播在新的传播格局中的中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网络媒体如何构建起生态传播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报刊活动入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这一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过程。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如何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传播并逐步中国化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舆论斗争和新闻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选择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受、发展、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新营养、新见解和扬弃旧事物、旧思想的辩证否定过程,也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空间的拓展,新媒体的能量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格局、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新媒体技术下传播功能的彰显、传播机制的优化以及传播模式的创新,赋予了新媒体实践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取向选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下传播的模式的建构,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新闻传播思想是在近代革命性新闻传播思想发展基础上,伴随着现代科学教育文化思想的形成而产生。其内涵为:新闻是报刊的根本属性;政治宣传不是报刊的惟一社会功能;实行现代企业化方式经营管理;把新闻传播行为当作一种专门社会职业,倡导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其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中国独立的新闻学学科,促进了各种社会信息的及时交流共享和社会的政治文明进步,同时催生了中国新闻传播的职业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并由此加快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大众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以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新闻传播的能力和水平。以新闻和信息的生产、流通、消费和管理为研究领域的新闻传播学,已经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急需的重点学科。健康而有效的新闻传播事业,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闻传播学又将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学理指导、正确的理论导向和可操作的行为范式。新闻传播实际工作部门在新闻改革和走向市场过程中提出的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网络传播的崛起而引发…  相似文献   

6.
"和合文化",即和谐、融合之文化,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渊源。传播"和合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何以提出"和谐世界"主张,消解国际社会许多人对中国快速发展产生的种种不安。倡言"和谐世界",契合不同文化内涵的"和谐"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掘人类文明宝库中共有的文化资源。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和合文化"传播提供了现实的文化语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和合文化"传播赢得了民族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环保传播研究大多基于新闻学或传播学的视角,将其理解为一种新闻生产或信息传播问题,这种研究视角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本研究以公民社会理论为基本的研究框架,考察了环保传播作为一种"新社会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上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当代中国一些环保传播案例的分析,揭示了环保传播对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社会主义传播史上,《每周评论》作为“五四刊物的先锋者”,是早期在中国播种社会主义的关键性报刊之一。深入研究《每周评论》传播社会主义的史实,从《每周评论》的背景逻辑、传播逻辑和价值逻辑入手,考察其议程设置的宣传艺术,引导社会心理进行思想宣传的手法和利用学理争论传播主义的技巧。以此梳理《每周评论》传播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为当代意识形态领域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蒙古人统治西域后,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为各种宗教在西域的传播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了各种宗教在西域的传播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振兴中华的出路在于推翻封建王朝,提出了唤起广大民众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的为革命而办报刊的新闻传播思想,这促使中华民族近代新闻传播思想出现初期革命性转变。这次转变以为革命办报刊的宗旨,把报刊当作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和积极反映民意、影响和指导舆论为显著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这一富有革命性的新闻传播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改良派的新闻传播思想理论,自然取代了改良派的新闻传播思想而成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流新闻传播思想,同时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和价值追求。新媒体时代,信息渠道的扩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传播提供了新环境和新机遇,同时也给其带来严峻挑战。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效果理论,将其科学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播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议程设置理论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传播提供理论支撑、引导原则、承载工具、借鉴方法和目标指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播中具有引领作用,有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近代新闻传播思想的孕育及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民族近代新闻传播思想孕育于鸦片战争之际,在中国内部要求社会变革的声浪中逐渐生长,在变法维新运动走向高潮时趋于初期成熟,并成为中华民族自办报刊的思想基础。拉开了中华民族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独立、自主发展的序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转变,发挥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重大社会新闻信息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袁耀 《国际公关》2022,(1):104-106
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的趋势为移动短视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移动短视频成为了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随着移动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数量和传播影响力增加,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移动短视频传播力度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极大迎合了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衍生出了"移动短视频+电商"营销模式,短视频与电子商...  相似文献   

14.
科技传播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是我国农村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农业科技传播长期实行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政府推广体制,很难实现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为农村科技传播注入了新活力,它们既改善了农村传播媒介环境的不足和缺陷,而且又为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村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机制和条件,从而促进了我国农村科技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播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多元化的媒介。从最原始的口头传播到以纸为载体的书籍和报纸,再到依靠电波发送信息的广播,乃至当下占主导地位的电视和新媒体,媒介的发展拓宽了公共领域的范围,更为民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而媒介形态的变化也对政治信息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播文化的源头。当时的传播媒介经历了从口语到文字的发展过程 ;建立了传播的最初形态 ;传播活动促进了经济政治发展、加速了社会统一进程、传递了社会文化。研究先秦时期的传播活动 ,对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业余学习活动是贯穿中国现代革命历程的大众化传播实践,然而在中国传播学界,对此仍未有足够深入的讨论和分析。美国传播学者罗杰斯在20世纪70年代针对中国农村医疗以及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揭示出,知识生产的全球流动方向并非只有“西学东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层群众实践曾经是西方发展传播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群众路线为原则的、形式灵活多样的业余学习可被看作是“参与式传播”范式的大众化传播实践。通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大规模群众性业余学习实践,中国基层社会不仅扩大了识字范围,而且调整了劳动与机器的关系、重新塑造了劳动分工体系,从而使广大基层群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层面获得赋权,进而推动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此意义上,业余学习的实践构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众化发展传播的社会性“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领头羊,其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和途径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从社会翻译学角度出发,以《废都》葛浩文英译本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海外传播的经历,分析社会要素在翻译活动中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发现,场域之间的差异、博弈和演变给《废都》英译版在海外的传播提供了适合的土壤,资本给其出版和传播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出版渠道,各类型代理人促进了目标语读者对英译版的理解和接受。未来,中国本土文学的海外译介和传播不仅要注重作品题材的选择,改变翻译意识和习惯,重视资本的联合和转化,还要注重相关专门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拓宽出版渠道,重视译后评价效应。  相似文献   

19.
简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阶段 ,邓小平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延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正越来越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或缺的伟大旗帜和理论指南,有力地指导着中国1 3亿人民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同时其本身也实现了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彰显了生活化的感召魅力,成为了人们的自觉信仰和精神追求。本文将在结合我党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历程的基础上,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