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系统转型的角度看,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既有人类文明发展的外在原因,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内在必然.它标志着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和科业社会转变新阶段的到来,同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晚清西学传播与陕西社会转型,采用了文献解析与梳理的方法进行研究.晚清陕西虽然不是西学传播的中心地带,但却非常活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西学传播的过程中,新式学堂的建立、教学内容的改变、留学日本的兴起等促进了陕西教育的转型;晚清西学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促进了陕西实业和科技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西学的传播不仅为陕西注入了新鲜的空气,而且为民主思潮的传播及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一定基础;晚清西学的传播对陕西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政治转型、经济转型、社会结构转型与文化转型的角度切入,理论联系实际,论证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在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社会转型时,由于社会转型剧烈以及经济转型相对发展较快,导致政治转型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缓慢,社会结构不尽合理,核心价值观缺失以及主体文化未能确立.这些问题使我国的社会生活出现许多不和谐因素,要求必须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益广告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广告,具有公益性、观念性、社会性、教育性和广泛性等主要特征。公益广告内容丰富,主题涵盖提倡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等方面。公益广告的广泛传播,对于建设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注社会公平,重心在于注重弱势群体的社会公平,维护和发展弱势群体的各种正当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本文从社会转型、和谐社会、农民工状况等多维视角,考察了我国当前社会突出存在的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并建设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国家发展方略。“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大众传媒的时代要求就是“构建和谐传播”。所谓和谐传播,就是指大众传媒和与之产生密切联系的各个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良好的互动状态。“和谐传播”应该努力建构好几对主要的关系。《深圳商报》的“谈话空间”是和谐传播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建构起了和谐的“传媒-受众”关系。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仇富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转型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产生了仇富心态.这种仇富心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排解,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危害社会安定,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充分认识仇富心态的现实表现及影响,探寻消除仇富心态的方法,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个安定的社会和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去研究法院调解能更深刻地理解法院在纠纷解决上的功能变迁。从对浙江省A县人民法院1982—2008年司法统计数据的梳理和分析看,基层法院在传统结案方式以调解为主的背景下,判决正日益普遍,呈现"调解判决两条腿走路"的结案状况,而结案方式的改变也是法院自身对社会转型的一种调整和适应。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公正需要构成社会秩序的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和有机协调,其中合理而公正的利益边界是基础。计划体制模式下,国家、集体和社会利益高于一切,个体利益追求服从集体意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成为普遍趋势。社会矛盾和冲突集中表现在不和谐的利益边界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故而探索和谐社会视野下合理而公正的利益边界观念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栏目,《感动中国》被誉为年度中国人的精神史诗,为民众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的精神、道德参照体系和时代模范的精神力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民众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推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体现出以央视为代表的媒体在新时期的角色担当。同时,在播出9年之后,分析《感动中国》的传播效果,对节目的改进有必要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及法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我们需要逐步消解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少数人利益诉求得到考虑并被认真对待,故我们开始转向宪政和法治,通过重新审视民主、宪政和"多数至上主义",剥解出一些深藏其中的问题,以求通过宪政设置一些实质性和程序性的路障,达到防止多数统治已经展现或至今仍潜伏着的流弊,寻求社会中"多数"与"少数"正义的和谐态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及法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我们需要逐步消解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少数人利益诉求得到考虑并被认真对待,故我们开始转向宪政和法治,通过重新审视民主、宪政和“多数至上主义”,剥解出一些深藏其中的问题,以求通过宪政设置一些实质性和程序性的路障,达到防止岁数统治已经展现或至今仍潜伏着的流弊,寻求社会中“多数”与“少数”正义的和谐态势。  相似文献   

13.
从1990年的<渴望>到2009年的<蜗居>,家庭伦理剧持续热播,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伦理剧折射出社会时代和文化心理的变迁,它既反映出中国人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家国一体的心理和情感诉求,又顺应了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4.
市场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政策的淡化和缺失是导致我国社会出现不和谐因素的重要原因。为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政府的社会政策意识和功能,重视政府在财富再分配和社会福利提供中的重要作用。而政府社会政策功能的强化,又必须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结合起来。考虑到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需要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发展社会政策,发展积极性福利,把中国建设成社会投资型国家。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的档案工作应改革,培养档案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档案人员自身素质修养,以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凸现出我国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主张的提出,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是我国社会转型的目标.我们应理性地对待各种社会冲突及成因,从法治角度思考现代和谐社会的内涵,并通过重视冲突立法、推进社会自治、重塑政府权威、加强官民沟通和完善救济渠道等方法和途径,来化解与避免各种社会冲突,通达现代和谐社会.我们应充分重视法治引导社会转型、型构新的社会关系模式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与农民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即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这一转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而在中国,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民现代化在社会转型期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决定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为先进化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先进化是社会转型成功的客观要求。社会转型决定先进化,先进化又反作用于社会转型。当前中国的快速转型为先进化发挥作用提供了历史舞台,先进化只能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它对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起推动作用。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化,关键是要从中国先进化的基本内容上搞清楚和把握好主流性、创新性、开放性、先导性、民族性这几个中国先进化建设的重要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当代中国的先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基础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其将如何改变传统的观念与作为,必然会对整个教育乃至经济,特别是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基础教育,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甚而引导经济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尊严和特色,不应沦为经济发展的附庸.  相似文献   

20.
秩序成为问题,是转型变革社会的特征.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之中,社会秩序以前所未有的明晰性和严峻性凸显出来,这既是社会分工细化的市场经济对秩序地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确定为具有终极意义的社会价值之后秩序实现要求,更是我国处在特殊的转型时期所导致的秩序的稀缺所致.而实质上,任何一种社会转型都是打破原有社会秩序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过程,社会秩序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价值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