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民族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解放运动的飞跃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特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民族问题就由局部的和国内的问题变成了一般的和国际的问题,变成了附属国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解脱帝国主义桎梏的世界问题”。  相似文献   

2.
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是否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下称一部分)?近年来史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有一种意见认为:民族解放运动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言,有新旧民主革命之分,如果说它属于“一部分”,“这是专指新民主主义革命”;长期以来理论界、史学界把所有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一概视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错误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殖民地问  相似文献   

3.
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是否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下称一部分)?近年来史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有一种意见认为:民族解放运动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言,有新旧民主革命之分,如果说它属于“一部分”,“这是专指新民主主义革命”;长期以来理论界、史学界把所有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一概视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错误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殖民地问  相似文献   

4.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已经不能领导民族解放运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在民族解放运动史的教学和研究中曾经广为传播的一种观点。据说斯大林很强调这个观点。近来读了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一书。看来上述观点同斯大林在该书中表述的关于民族解放运动领导权的几个基本观点是完全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1919——1922年,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这就是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1919年),朝鲜爆发了“三一”人民起义(1919年),印度发生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年),土耳其发生了凯末尔革命(1919——1922年),以及在伊朗、阿富汗等国家,都发生了规模和程度不等的民族解放运动。这次规模空前的亚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十分重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他一生写下了一系列的光辉著作,全面阐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基础和策略原则。但是,列宁是否提出了民族解放运动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和方针呢?回答似乎已成定论。几十年以来,我们的政治宣传,我们的学术论文,都认定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理论的核心和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一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世界现代史》教材也都作了肯定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和东欧及亚洲一系列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战争给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创伤,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衰做破败。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下,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形势。然而,到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时期,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风云变幻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工农革命运动席卷神州大地。与社会发生重大转折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  相似文献   

9.
(一) 现在国际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風。社会主义陣营欣欣向荣空前强大;帝国主义陣营一片残破面监危局。曾几何时,号称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一变而为反对美帝国主义斗爭的前綫。一向“安定”的非洲而今也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風暴。在帝国主义的鉄蹄蹂躏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如燎原之火,日益熾烈地燃烧起来。把帝国主义赶回老家去的口号已成了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共同呼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短短的十五年間,共計有十四亿人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亚洲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吕熙宽,李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空前的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浪潮.毛泽东不仅领寻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而且时刻关注和支持了亚洲各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运动。早在二十世纪初,中国革命的先行...  相似文献   

11.
一系统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兴起系统的经济发展理论兴起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以后二十余年,繁衍滋曼,至七十年代中叶,已蔚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分枝.它的出现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另方面,从殖民地、附属国走向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般地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发展.客观现实要求经济学家们作出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新道路 一、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民族问题说到底是阶斗争问题 所谓民族问题,一般是指被压迫民族如何争取解放的问题。自从民族形成之后,伴随着民族内部的阶级斗争,民族与民族之间就存在着压迫与被压迫的斗争,这种斗争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着。 那么究竟民族压迫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呢? 民族压迫从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是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实际上,民族压迫不过是阶级压迫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根源是剥削制度。比…  相似文献   

13.
1919年埃及民族起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起义严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埃及取得了名义上的独立,制定了宪法,成立了民族政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标志着埃及现代史的开端。本文着重对这次起义的原因作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根据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实际情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形成了一个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族殖民地革命学说的严整体系。早在二十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已经提出了关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革命的一系列原则问题。在一九二○年七、八月间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更进一步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作了  相似文献   

15.
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日本共产党在侵华战争期间的战略策略,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由日本株式会社进步书店出版的《现代史资料》的《社会主义运动》卷,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这里刊载的译文是日本共产党在1932年通过的政治决议,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共产党对侵华战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写成的一部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著作。一本非常及时的书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旷日持久的战争造成群众生活痛苦不堪,满怀愤慨,迫使他们奋起反对垄断资本统治和帝国主义战争。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在迅速发展。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提上了日程。然而,正是在国家与革命这个重要问题上,自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17.
介绍 2 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上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由資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纪元。被压迫各族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从此成为无产阶級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因之,这就为被压迫各族人民爭取民族和人民解放斗爭的彻底胜利,展开了一条广泛的、可能的和现实的道路。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和战后初期,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內部,工人阶級的队伍已逐渐壮大,在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工人阶級还成长为一支强大的新的社会力量;农村中的貧农和农业无产者的队伍也迅速扩大,农民群众的不滿情緒急剧增长;民族资产阶級的地位亦有所加强。这便为这些国家掀起民族解放运动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准备了深刻的、极重要的內在前提缌心沂镜哪茄?第一次世界大战喚醒了东方,它把东方被压迫国家的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的漩涡,把他們“推上了世界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9.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和物产丰富的一个洲。勤劳智慧的亚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亚洲也处在世界的先进行列。到了近代,亚洲日渐落后了。促成亚洲日益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压迫,不仅逐步地改变了亚洲被压迫国家的社会性质,使其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而且激起了亚洲被压迫国家反抗殖民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不断高涨。从十六世纪西方殖民者入侵亚洲时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止的几个世纪中,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究竟经历了那些主要的历史阶段,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又有何特点?本文就上述有关问题试作一些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自1886年缅甸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和持续发展。其中,缅甸知识分子起了关键作用。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当中的精英群体,他们传播社会文化价值并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创新。知识分子在缅甸近代化过程中的公共形象具有自身特质,在1886—1941年期间,他们利用协会组织、出版物等公共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们在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上历经波折,在思想上不断探寻新的方向,从而导致群体内部出现不同的政治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